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51 道试题
1 . 下图为生物膜的结构模式图,蛋白质A、B、C均为膜上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鸡红细胞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并铺展成单层,其面积等于细胞表面积的2倍
B.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是可以流动的,蛋白质大多是可以运动的
C.蛋白A、B既有疏水性又有亲水性,蛋白C镶在磷脂分子层表面,具有亲水性
D.如果蛋白A具有信息交流功能,则多糖常与其相结合且分布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2 . 下列关于科学实验或研究所采用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B.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运用了提出假说的科学方法
C.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时,用到了荧光标记法
D.制作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型时,构建的是数学模型
7日内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3 . 如图是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若此细胞人的红细胞,则与血浆接触的一侧为图中的___(填“A侧”或“B侧”)。
(2)图中③表示___,它构成膜的___
(3)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说明膜的功能特性是___。膜的功能往往与[   ]___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4)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体现了___(填“提出假说”或“不完全归纳法”)这一科学方法的应用。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试题
4 . 下列有关教材实验方法或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常用荧光标记法
B.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研究分泌蛋白的分泌途径
C.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采用的密度梯度离心法
D.核移植技术可用于研究细胞核的功能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为与细胞相关的一些现象:①脂溶性物质极易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很容易被脂溶性物质所溶解;②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油脂滴表面若吸附有蛋白质成分表面张力会降低);③用清水清洗刚采摘的红苋菜时清水不呈红色,将红苋菜置于沸水中一段时间后,汤呈红色;④人的成熟红细胞中全部磷脂分子铺成单分子层后的面积约为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说明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对称均匀分布的
B.②说明细胞膜中脂质的含量多于蛋白质的含量
C.③可说明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D.若④中为人口腔上皮细胞,则其全部磷脂分子铺成单分子层后的面积等于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试题
6 . 生物学是一门从试验中得来的学科,每一个结论、原理的得出都与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分不开。下列关于生物学史中的一些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B.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180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O2中O的来源
C.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和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研究都用到了荧光蛋白标记法
D.沃森和克里克根据碱基比和DNA衍射图谱等资料搭建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预测生物学试题
7 .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硝化细菌、霉菌、蓝细菌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②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③叶绿体、线粒体中都含有DNA、RNA和蛋白质
④胆固醇、磷脂都属于固醇
⑤罗伯特森通过观察电镜下细胞质膜的结构,提出细胞质膜是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⑥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线粒体外膜、内膜及内膜向内折叠成的嵴
A.二B.三C.四D.五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_____
(2)20世纪初,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进行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将人红细胞中的脂质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_____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_____三层结构,由此提出生物膜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由_____三层结构构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_____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将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_____
(6)1972年,__________根据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提出的_____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7日内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填空-第3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 第1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9 . (必修1 P42思考·讨论)磷脂头部由亲水的________构成,尾部由疏水的________构成,在空气—水界面上,头部与水接触,而尾部位于空气中,铺成单层分子,科学家根据__________,推导出“_______”这一结论。
7日内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生物考前精准回归教材填空练习
10 . 模型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某课外小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生物膜模型为物理模型
B.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属于构建概念模型
C.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暗—亮—暗三层结构的电镜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D.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热身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