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播的途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4 道试题
1 . 虚拟人是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歌手洛天依、主持人小漾正成为文化产业新的“从业者”,使文化产业呈现新气象。这说明(     
①虚拟人走进文化产业,是文化活动形式的创新             ②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文化传播
③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内在要求                    ④科技赋能,进而实现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镇海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阶段性考试政治试题
2 . (多选)下图为进入新时代,我国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取得的部分突出成就。

这些成就恰当地彰显了我们党和政府着力(       
A.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B.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C.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D.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2024-05-2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4 哲学与文化
3 . (多选)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习近平指出,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希望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多一些和博物馆的深度接触,进一步增强历史感。发展博物馆事业有利于(       
A.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
B.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C.加强道德建设,发挥榜样作用,弘扬文明风范
D.丰富中华文化传承形式,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
2024-05-2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4 哲学与文化
22-23高一·全国·期末
4 . 苗绣产生于苗族先民的生产生活实践,融实用性与艺术性为一体。某县苗绣非温工坊将当地风景、文化等元素融入刺绣,打造苗绣文旅产品;与高校及企业共同创作苗绣服装、饰品等,为非遗传承注入更多活力;组织当地妇女学习苗绣技艺,促进就业增收。某县苗绣(     
①促进就业增收,体现文化与经济交融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
②苗绣古为今用,体现多彩的文化活动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
③融入当地风景、文化等元素,突出民族文化个性,注入更多文化活力
④苗绣的艺术性创造经济效益,说明弘扬传统文化能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5-19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2 文化传承与创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上海绒绣技艺以西洋绘画和摄影作品为蓝本,通过多种针法、技法的表现,将中国刺绣艺术与西方美术有机融合,在一针一线中绣出了秀致典雅的海派旗袍、古色古香的石库门,还有壁画类的《敦煌莫高窟》、梵高的《向日葵》等绒绣精品。上海绒绣技艺的形成表明(     
①中西文化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②推出融合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离不开文明互鉴
③文化交流、借鉴、融合是实现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④积极汲取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全国人大代表湘绣非遗传承人成新湘表示:新质生产力也为传统文化,包括非遗、手工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动力。比如说,我们在尝试利用湘绣数字化的技术,采集了湘绣文本图像,用数字手段来记录湘绣针法,并且通过高科技赋能发展湘绣产业的新质生产力,说明数字技术的运用有利于(     
①拓宽文化传播的途径,提升湘绣价值             ②提升行业文化生产力,增加收益来源
③扩大湘绣市场影响力,赋予新的内涵             ④丰富文化传播的载体,呈现更加生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2023年,董宇辉凭借他的智慧和勇气在电商领域创造出惊人业绩,引领着电商行业的新潮流,被评为“中国2023年十大新青年”。
董宇辉的直播带货方式传统的直播带货方式
英文、中文双语直播:介绍产品的同时输出产品背后的文化和精神价值。介绍产品的特点、功能、用途等,展示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
上述材料表明(     
①文化和经济相互影响,反作用于经济             
②发挥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③辩证否定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             
④商业贸易是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0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综试卷-高中政治
22-23高一·全国·期末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解决传统菌业生产中日益突出的“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1983年,林占熺团队引进某原产于北非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经过不断改良,培育出耐旱抗寒、适应范围广的优质草种;1986年,该团队“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新技术的菌草研究取得突破,创造性地实现了菌与草的结合;1996年,林占熺正式将菌草的汉语拼音确定为菌草的英文名称。随着研究的深入,林占熺团队创立了“菌草学”这门新兴学科,拓展应用菌草技术于沙漠治理、饲料生产和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等领域,菌草新兴生态产业逐渐成型。

菌草技术作为中国政府援助发展中国家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联合国“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被推广到100多个国家,在荒漠化土地治理、助推居民脱贫致富中取得显著成效。在中国科技人员帮助下,菌草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种植成功,当地民众将菌草称作“中国草”,该国一部长把女儿的名字改成“菌草”。

科研、扶贫几十年,林占熺拒绝高薪聘请,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在全国科技扶贫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等多项荣誉,登上了“时代楷模”领奖台。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交流的知识,说明我国菌草技术的全球应用推广是如何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
2024-05-05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2 文化传承与创新
9 . 近年来,一些院士、教师等退休后主动学习新技术,以网络平台为“教室”,以三寸屏幕为“黑板”,变身为知识主播(简称“知播”),面向广大网友无私传授自己毕生所学,既能通俗易懂地传播高端艰深的科学知识,也能耐心教授汉语拼音这样的基础课程,他们每人都拥有众多粉丝。“银发知播”广受欢迎,是因为(     
①短视频授课能够取代系统化的专业学习
②新技术的应用使知识传播不受规律制约
③主播丰富的学识和阅历,让教学更有魅力
④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提高,渴望获取更多知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由一群年轻人自发创作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拟人修辞讲述了大英博物馆中化成人形出逃的“小玉壶”历尽艰难也要返回故乡的故事。剧中“杯杯盏盏念故乡,相碰低吟诉变场,至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唤起了无数中国人的情感共鸣,该短剧在各个网络视频平台上线后迅速走红。(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走红主要是因为该剧(     
①通过文物这一民族文化载体,唤醒国人的家国情怀
②立足于时代之基,展示了当代青年强烈的文化自觉
③丰富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
④拓宽文化传播的途径,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4-04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3提升集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