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7 道试题
1 . 2020年五四青年节前夜,献给新一代青年的宣传片《后浪》登陆《新闻联播》前黄金时段。文中提到:“因为你们(青年),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因为你们,青春充满善良、勇敢、无所畏惧。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的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这段对青年人的诚挚祝福说明了(     )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要在联系中把握事物的多样性
②整体由部分构成,要重视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③把握趋势,青年的发展可能遭遇困境与挑战
④支持创新,“奔涌的后浪”必定代替“前浪”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021-11-1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2 .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发人深省。这启示我们(     
①坚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②坚信任何事物都是向前发展的
③不断突破客观条件的种种制约
④认识到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回顾党的历史,为什么我们党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能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这表明(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②新事物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符合人民根本利益
③新事物彻底否定了旧事物
④新事物总是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1-14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政治试题
4 . 2021年7月20日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下线。2021年9月《江苏省“十四五”铁路发展暨中长期路网布局规划》提出,力争沪宁高速磁浮通道先行先试,打造沪宁半小时交通圈。江苏打造高速磁浮铁路系统(     )
①要尊重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规律
②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③是实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要求
④过程是否曲折由科技发展决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1-12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摸底考试政治试题
5 . 展望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保护主义、金融风险等因素将继续阻碍世界经济增长,不过,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各国推进国际经济合作的努力下,世界经济复苏仍然值得期待。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②发展道路上的挫折在所难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1926年,福建省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在厦门大学囊萤楼成立,进步学生罗扬才担任书记。1927年,罗扬才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就义前留言:“为革命而死,我们觉得很光荣很快乐……不必为我悲伤,应踏着我们的血迹前进!”在中共厦大党支部号召下,大批有志青年加入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26年,中共厦大党支部成立,短短一个月就在厦门发展了18名党员,仅一年时间就在闽西南地区发展了230名党员,建立了28个党支部,形成了“汇聚囊萤之光,渐成燎原之火”的良好革命形势。从“囊萤之光”发展为“燎原之火”说明(     
①新事物的出现就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变革②新事物的实质是抓住时机促成新的质变
③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从小到大的过程④新事物的生命力在于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9年,厦门大学全面启动培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扬才计划”,引导优秀党员学生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该计划以罗扬才的名字命名是为了更好地(     
①改进教育方法,培育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②传承红色基因,彰显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③弘扬时代精神,在学习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④营造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人生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1-09更新 | 133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思想政治试题
7 .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意见》反映了中央政府落实“双减”政策的主要思路—双管齐下,即同时对学校和校外机构采取严格治理措施,这一措施是“双减”政策能够发挥最大效能的重要保障。“双管齐下”是让教育回归公益属性的必经之路。但部分家长反映,新的措施也滋生了新的担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一刀切式的新措施能不能真正为中国家庭减负,解决中国大部分家庭的实际问题?部分家长的担忧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立足客观实际,把科学理念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C.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D.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8 . 新冠疫情下如何应对大变局?这是一个大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和政治家们的必答题。完成下面小题。

1.面对大变局和新冠疫情,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舍此则无合力,而凭一国之力,无论其如何强大与先进,都难以独善其身,独创奇迹。这说明(     
①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②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能发挥自己的力量
③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和新冠疫情的战斗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务之急是,全世界团结起来,用实际行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敢于担当、各负其责,守望相助、众志成城。材料旨在告诉我们(     
①人类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共同克服困难
②曲折性的积累必能转化为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③战胜疫情是一个渐进过程,必然会经历曲折
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1-0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9 . 传统能源的使用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多个国家都在探索“人造太阳”技术。这一技术能使相关原料如同太阳一般进行核聚变,进而产生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2020年年初,我国的“人造太阳”技术取得重大进步,但距离投入使用仍有相当长的时间。这一科研活动表明(     
①部分的功能影响整体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③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势
④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1-03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范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检测政治试题
10 . 2021年9月,佛山顺德村级工业园提升改造协会成立“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并发布《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模式》系列标准。依托村改释放的高质量空间,目前顺德已将主战场转移至城乡品质提升、城市更新工作上,从“村改”迈向“城改”。这表明(     
①事物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②社会的发展受人的意志和需求的支配
③正确的决策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④新事物与旧事物的融合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11-03更新 | 842次组卷 | 1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顺德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