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质变的含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创造语言,发生在10万年前;人类在公元前约3500年发明了文字,实现第二次传播革命;在第三次传播革命中,中国人在唐朝初期首先发明了印刷术;1844年,人类进行第四次传播革命,迎来了电讯传播的曙光;1946年,电脑在第五次传播革命中出现。媒介的变革说明(       
A.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B.只有质变对事物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C.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D.发展的实质是新旧事物的相互更替
2 . 经过几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动力电池、整车控制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制造,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等完整的产业链,具备了产业基础,国家应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所以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可以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③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循环过程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需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
2022-08-07更新 | 323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二2020-2021学年度高中合格性考试政治试题(选修)
3 . 古希腊一农夫养驴以运货。某日,驴驮货轻快而行,遂略加货物,驴仍走得轻快,再加一点,驴依然走得轻快,再加……最后,驴身体不支倒地而毙。这个故事包含的道理是(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B.事物发展最终是通过量变实现的
C.量变和质变之间没有明确界限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4 .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没有量的持续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
②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③只要抓住有利时机,事物就会产生积极变化
④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7-08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5 . 在《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说:“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此即成语“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的来历。由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狡兔”具有无异于人的居安思危的智慧 
②“高枕无忧”者忽略了事物联系的条件性 
③“狡兔”行为启示我们要抓住时机促质变 
④“三窟”之行为启迪我们应重视量变,做到有备无患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
2022-04-12更新 | 1543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与“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共同蕴涵的哲理是(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B.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C.要重视量的积累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
2022-02-27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7 . 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台决赛,14岁小将全红婵发挥完美,以5跳中有3个满分的成绩强势夺冠。人们说她是天才,实际上她六年来每一天高强度的刻苦而科学的训练才是她的成功秘诀。材料表明(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③量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质变由事物的数量增加和结构优化引起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1-22更新 | 27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8 . 95%酒精浓度很高,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当酒精浓度为75%时,它的杀菌能力是最强的。这告诉我们(     
①要积极推动事物量变
②要坚持适度原则
③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④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从三毛的话中我们得到的哲学启示是(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事物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③质变就是发展                    ④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够实现质变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确立了为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1982年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行动。1986年确立开发式扶贫方针,1994年以来先后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两个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扶贫开发力度世所罕见,扶贫开发取得重大成就,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目标最精准的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史上首次整体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1)结合材料,谈谈我国的脱贫工作是如何体现事物发展状态的原理的。
(2)借鉴脱贫攻坚战的成功经验,请你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两条合理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