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 《史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4 题号:1639816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节选自司马迁《管仲列传》)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桓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桓公何人也?顾其使桓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B.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C.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D.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公,古爵位名,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一等,其他四等由高到低排依次为侯、伯、子、男。
B.慎权衡,权衡本指秤。权,秤杆;衡,秤锤。“慎权衡”指谨慎的对待得失利弊的选择。
C.山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部落。中国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有特定的称呼,如“夷”“狄”“蛮”等。
D.薨,指古代诸侯或大官去世。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善于因势利导为政,司马迁记叙管仲轶事,赞扬了他的才干和功绩,突出了他的政治策略。
B.齐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夺君位,祸患蔓延,直至齐简公,齐国动乱不断,国无宁日。
C.《管仲论》是一篇史论,以管仲死而齐国乱为例,分析了管仲作为宰相的不足之处,立论新奇。
D.《管仲论》细致分析了齐国内乱的人为因素,实为管仲所致,并批评管仲不知从本源上解决问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2)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鸿门宴》中两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卫士地(仆人)
B.刑人如恐不(胜利)
C.常身翼蔽沛公(用,拿)
D.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如果)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樊哙覆其盾     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
B.客何     不者,若属皆且所虏
C.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窃为大王取也
D.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越国鄙远
3.下列对于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到达鸿门向项羽谢罪,认为自己不居功,两人有了隔阂是因为小人从中作梗,讨好项羽的同时还除了内患,突出了刘邦有谋略、随机应变的人物特点。
B.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戴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目的是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忠心。
C.范增有远见,认为如果不借此机会杀了刘邦,以后就会成为刘邦的阶下囚,但项羽却为人心肠太软,下不了手,所以就与项庄合谋要借舞剑杀了刘邦。
D.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但项羽不加制止,可以看出他是不主张杀死刘邦的,反映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017-03-14更新 | 29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处之。”孙叔敖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节选自《说苑·敬慎》)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之。居岁,民悉自高其车。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梱: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B.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C.三月为他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D.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患处之”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患”字含义相同。
B.“孙叔敖再拜日”与“府吏再拜还”(《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再”字含义不同。
C.“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古代二十五家为一四。“四里”指平民聚居处,也泛指乡里。
D.“王许之”与“塞上长城空自许”(陆游《书愤》)两句中的“许”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叔敖虚心纳谏,孙叔敖担任宰相时,有一个老人戴着白色帽子前来吊,并向他提出建议,孙叔敖虚心接受。
B.孙叔敖有治政才能。孙叔受到国相丘的举荐,为官三月就升任为国相。在他的治理下,百姓生活安乐。
C.孙叔敖敢于直言进谏。楚王下令把小钱改体为大钱,百姓用起来很不方便,孙叔敖得知情况后,直接向庄王劝谏。
D.孙叔敖执政善于变通,为把矮车改高,孙叔敖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不到半年,老百姓都自动把车子造高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2)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5.太史公认为治理好天下不必用严刑峻法,为什么?
2023-07-17更新 | 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黯为人性倨少礼士以此不附焉       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洁,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大将军青既益尊,姊为皇后,然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大将军,大将军尊重益贵,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过于平生。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

上招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公卿辅弼之臣       置:设置
B.自天子欲群臣大将军       下:谦卑对待
C.持节发河南仓粟以贫民       振:使振奋
D.上招士大夫       延:延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公卿皆黯惧       庖丁文惠君解牛
B.汲黯戆也       不为者与不能者
C.陷主于不义       舞雩
D.未尽       还也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黯为人性倨少礼士/以此不附焉/
B.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黯为人性倨少礼/士以此不附焉/
C.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黯为人性倨少礼士/以此不附焉/
D.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黯为人性倨少礼/士以此不附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豪爽好交游,讲义气,虽然外表傲慢,实则品行纯正。任职东海时,擅长任用下属,敢于放手,对待下属官员不严苛,得人称赞。
B.汲黯敢于进谏,屡次冒犯皇上;皇上招揽文学之士和崇奉儒学的儒生时,他直言皇上只做表面功夫,无法仿效唐尧虞舜的政绩,惹皇上大怒。
C.汲黯不惧权贵,不喜逢迎。武安侯是太后弟弟,带着二千石礼物的高官拜见他时,行跪拜之礼,田蚡不予还礼;而汲黯见到他时,只是作揖。
D.汲黯与贵为大将军的卫青行平等之礼,并非不尊重他。他如此做,卫青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大事,对待他胜过平素所结交的人。
5.把文中画横线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6.有人说,汲黯认为河内失火“不足忧”反映了“轻民”思想,你认为呢?
2022-06-11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