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探索认识的奥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7 题号:119420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编纂民法典,是对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地编订纂修而形成的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是顺应时代新变化的必然之举。

材料二: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总则》。2019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民法典草案,并决定将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2020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展开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根据各方面意见,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


请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阐释编纂民法典是必然之举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为了推进“机器换人”战略,江苏S市确定十家企业作为试点,提供700万元的财政补助,尝到了甜头的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该市启动了宣传推广“机器换人”活动,通过大数据引擎及时汇总并发布全省实施“机器换人”企业的相关数据。2016年以来,该市绝大多数企业主动咨询“机器换人”的相关政策及服务,实现了“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

材料二:无论新科技革命的前景多么诱人,它所伴生的风险都不可轻忽。防范风险,需要分外关注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机器换人热潮,在目前还未见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深化,分工细化,还可能反生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当下从事重复性、常规性、高危性工作的员工,最有可能在人机竞赛中被替代出局。新技术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效应是多重的,许多未知的世界还有待我们去探索,许多争论的议题还有待实践去深化。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企业“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
(2)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新技术革命?
2018-12-24更新 | 138次组卷
主观题-简答题 | 适中 (0.65)
【推荐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几部分?并列举每部分的关键词(最少三个)。例如: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运动、规律。
2018-10-31更新 | 63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生态文明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十二大到十九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正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2)党的十九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请用唯物或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向十九大代表表提出建议并指出其哲学依据。(至少两条)
2018-10-22更新 | 1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