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哲学与文化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题型: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8 题号:1787628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法之名,保护长江。

材料一   2022年3月1日,我国首部有关流域保护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一周年。近年来,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退化加剧,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风险隐患较多,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绿色发展相对不足。为了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保障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长江保护法》应时代而生。

材料二   《长江保护法》借鉴了国外流域立法综合立法的先进经验,符合全球水管理体制改革趋势,更立足于中国实际,在利益关系的协调处理过程中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比如规定长江“十年禁渔”、河长制等等,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取用有度”、“德法共治”的优良传统和生态智慧。此外,该法蕴含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绿色发展价值观、“保护+开发”的制度体系,可以为国际社会制定生态治理规则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制定《长江保护法》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成都国际非遗节等线下活动人气旺盛,到非遗购物节等风靡线上;从国风音乐、传统戏曲备受喜爱,到非遗热持续升温,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古老与流行交融互动,人们看到了文化传承发展的广阔前景。给非遗热再添一把火,必须找准现代生活的需求,让古老非遗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了让非遗项目“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些非遗传承人另辟蹊径,将相关技艺、纹饰、寓意等与服饰、文具等创意融合,独特的审美、鲜明的特色,又不乏时尚的面貌,物美价廉,赢得市场欢迎。一些非遗传承人积极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还在网上做直播、搞推荐,使多彩非遗得以被更多人了解并喜爱……广大传承人师古不泥古,大胆承古开新,使非遗以日益精彩、更加亲切的形象造福当下,提升生活品质。非遗传承要在传人。只有越来越多年轻人认识、欣赏非遗之美,接过传承接力棒,才能将非遗更好传承下去;只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使传统文化与时尚融合,守正创新,在活态传承中有效保护,才能让非遗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认识、欣赏非遗之美。
(2)在活态传承中有效保护,才能让非遗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3)你所在的社区打算启动一个传承非遗项目计划,请你策划两个活动并写出活动目标。
2024-04-06更新 | 100次组卷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化保护”。

在故宫,有这么一群80后的年轻人,他们上得了屋顶、下得了库房,修得了文物、办得好展览,做得了研究、跟得上时代。他们与故宫对话,静护朝夕,陪伴四季。他们中,有的从事文物修复,有的在平淡无奇的文物保护中找到意义,有的从宫殿修缮到考古研究,

有的通过创新策划新媒体产品把故宫有趣、有温度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每个平凡的日子里,都有着年轻一代的选择、坚持和担当。让文物活起来,需要让博物馆的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建设智慧博物馆,优化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渠道,加深观众与文物的互动,使古老文物在当代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文物活起来,要守正创新,塑形铸魂,挖掘文物本身的故事,文物所处的历史阶段的故事,把文物承载的文化力量充分释放出来;让文物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以高质量的供给增加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1)习近平在2021新年贺词中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每个人都了不起”。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3)某班以“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为主题,组织班级讨论会,请写出你的发言提纲。
2021-05-05更新 | 194次组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材料完成下列求。

2021年9月21日,《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首次在海外同步播出,此次晚会具有契合度极高的巧妙选址,科技与艺术效果交融,古今结合的舞美效果,以及精心雕琢传递多重关怀的节目编排,都体现了今年秋晚的品质与匠心,赢得全球华人的高度赞誉。中秋晚会将中国元素、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贯穿其间,为广大观众献上一场新时代的中秋盛典。晚会秉承传统文化与时事热点并重、亲情思念与家国情怀并举、唯美浪漫与地方特色兼收、艺术效果与社会效益双赢的观念,坚持大气、唯美、浪漫、精致的艺术风格,通过独有的实景水上舞台,呈现出千里江山图、海上生明月等震撼场景,以歌舞等文艺形式为载体,对每个节目进行个性化包装和形态创新,通过全媒体的传播手段,向世界展示千年古都“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形象,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向心力。


(1)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分析成功举办中秋晚会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中秋晚会能凝聚起中华民族的向心力的原因。
2022-01-26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