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政治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 > 生活与消费 > 消费 > 家庭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题型:主观题-图表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575 题号:346294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 某市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率变化表

年份
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
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
农村居民实际增长率(%)
2009
12.4
9.6
15.8
5.8
2011
8.6
8.2
13.2
5.2
2013
10.1
8.7
13.7
5.4

注:2013年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1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65元。
材料二:人民网“寄语十八大”,道出百姓心声
网友1:我非常关注房价,如何才能让房价降下来,我们好买的起。网友2: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希望能够重视。网友3:多关注下岗供人,多关注低收入群体,控制高收入垄断行业,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网友4:加大对农村保障制度的实施力度。网友好青年:希望十八大的召开,能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等一系列民生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1)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你认为国家应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增强百姓的消费信心?

相似题推荐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8年10月1日起,新个税法过渡期政策开始实施,此举是我国政府为尽早让纳税人享受诚税红利而相应实施的政策。

材料一2018年6月19日,备受各界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之后,《修正案》(草案)于2018年6月29日在中国人大网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7月10日,已收集社会各界意见7万余条。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分析《修正案》(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原因。

材料二此次个税改革最大的亮点是建立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4项劳动性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按年计税,解决了现行分类税制下税负不尽平衡的问题,更好地兼顾纳税人的收入水平和负担能力,体现税收量能负担原则同时,子女教育、大病医疗,赡养老人等支出可扣除,实现降负红利。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此次个税调整的驱动因素。
2019-03-06更新 | 913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材料一   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变化(如下表)

2006年2019年
外贸依存度63%33%
贸易顺差9.7%2%一3%
加工贸易71%3%

注: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配套完善的工业体系;拥有1.7亿多各类专业技能人才;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的市场。

材料二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要充分发挥我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潜力和作用,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靠自己的强大内需推动国内产业链提质、供应链升级,上下游协同发展,产供销紧密链接;促进国内大循环,必须打破国内市场上存在的各种显性与隐性要素流通障碍,不断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国内大循环还要全面打通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要通过繁荣国内经济、持续增加居民收入,畅通国内大循环,为经济发展增添持久动力。


(1)有人认为,“相对独立、良性互动的国内经济大循环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基本盘”,请根据材料一说明此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如何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
2021-05-11更新 | 241次组卷
主观题-图表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表1 2001~2014年我国与美国最终消费率变化对比情况

注:最终消费率又称消费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的最终消费占当年GDP的比率。最终消费率反映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多数发达国家消费率在70%~80%之间。
图表2 2001~2014年我国与发达国家部分经济数据的对比
  项目
国别  
年均GDP增长率居民收入占GDP比重
中国约9.65%40%左右
发达国家约1.63%55%左右

材料二 为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专家支招有三:第一,让居民“有钱可花”。要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第二,让居民“有钱敢花”。要建立高水平、高层次、高保障力的社会保障体系,让百姓敢于消费。第三,让居民“有钱共花”。这并不是要搞平均主义,而是要缩小收入差距,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
(1)分别说明材料一中图表1、图表2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专家支招的合理性。
2016-12-12更新 | 1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