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 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214483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政治权力逐渐由国王转移到了国会和执政党手中,政府官员的任用,均由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掌握。结果政党的更迭导致政府行政人员大规模更换,政局不稳,引起英国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进而英国资产阶级产生了改革官吏制度的要求。1700年,议会通过《吏治澄清法》,区分了“政务官”和“事务官”。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规定“凡受国王的任命及取得国王年金,皆不能当选为下院议员。”1805年,英国财政部率先建立常务次官制度,首先设立了一个地位相当于副大臣的常务次官负责主持政府的日常工作,不参加政党活动,不随政党的更迭而更换,长期担任实际行政职务。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英国资产阶级建立高效政府的需要。1830年后,这项制度在内阁各部全面推广。

——摘编自古燕《西方政治的稳定器文官制度》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创举。然而,原先的干部人事制度弊端日益增多。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干部管理方式单一、一切按行政级别划线。“国家干部”是一个庞杂的队伍,如果不能够根据人员的特征和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管理,就不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中,各级党委一直对干部实行统一管理,企事业单位缺乏用人的自主权,这造成了干部管理上的党政不分、政企不分,管人与管事相脱节。整体上仍然缺乏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且缺乏法律效力。

——摘编自范朝远《我国人事行政制度的沿革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初英国官吏制度改革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这些弊端的主要制度性措施。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国民党政府推行公务员制度之前,经过民国初年两届政府的努力,中国社会已经实现了由封建文官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的初步转变,这就使国民政府有可能在前人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公务员制度。国民党政府针对国家官吏队伍的实际情况,按循序渐进的方针,有计划地推进公务员制度。对各机关在职官吏进行审查,对照公务员任职资格予以甄别。1933年3月,国民党政府公布了《公务员任用法》,对公务员的任用资格、程序作了详细的规定。制定《考试法》,对考试种类、时间、内容等作了规定。1930年1月6日考试院成立,国民政府的公务员考试便开始了正常运作。为保证公务员忠实地服务于国民党政府,1931年6月2日颁布了《官吏服务规程》,明确公务员的权利。这样,经过7年多的努力,国民党政府逐步在中国建立起现代文官制度。

——窦泽秀《1929一1937年国民党政府推行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反思》

材料二   新中国公务员法自2006年1月1日施行以来,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公务员管理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公务员管理制度体系。公务员考录制度坚持“凡进必考”,从源头上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公务员队伍的来源、经历、专业、学历结构得到 极 大 优 化。2018 年 12 月23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颁布。修订工作中,把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旗帜鲜明讲政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要求体现到公务员法修订过程和具体规定中。坚持问题导向,巩固改革成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要求。广泛听取、认真吸纳各级机关、广大公务员、社会公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使公务员法的修改更能反映时代声音,体现实践要求。

——盛若蔚《我国公务员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完善》


(1)据材料一,概括国民党政府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方式。这一时期国民政府推行公务员制度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我国在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上取得了那些成就?2018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修订遵循了哪些原则?
2022-02-08更新 | 1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之初,社会矛盾孕育其中,在中央集杈和地方分杈对杭的矛盾之间直接催生了宋代监察制度萌芽。在宋朝建立以前,中原地区就依次更替了五个政权,同时存在的还有十余个割据政权,俗称“五代十国”。在这一时期,地方割据战火不息,整个社会演变成“谁拥有军队,谁就能而南称常”的强杈政治势头。基于此,如果宋太祖赵匡胤不想方设法对这种分裂割据的局势进行遏制,其政权则会立马出现摇摇欲坠的境况。故而赵匡胤经常穷思竭想一怎样使得赵宋王朝能久安长治、天下太平,而不致步入前朝破灭的后尘。于是,北宋在安家立国之初,便实施了“强干弱枝”的基本国策,对中央和地方的监管甚为严密。

——摘编自卿定文、童成帅《宋代监察制度体系之借鉴》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设立监察机关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加强政权建设,广泛吸引群众监督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事业。例如,1951年政务院公布的《各级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设置监察通讯员试行通则》规定,在各级政府内广泛聘请人民监察通讯员,以“密切联系人民,加强监察工作”,其任务是“调查政府机关、企业部门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失职、作风不良、损害国家或人民利益等情况,向监委作通讯报告;征集群众对政府政策、法令、设施的意见,向监委作通讯报告;宣传监察制度的意义及其作用”等。1957年颁布的《监察部关于国家监察机关处理公民控诉工作的暂行办法》及其他有关法规,也为人民群众实施批评、建议、检举、控告、申诉等监督手段提供了保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监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群众监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形成了政治廉明的局面。

——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演进趋势及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祖强化监察制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对当前我国监察制度建设的启示。
2022-10-21更新 | 17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录取数据状元人数(据载)
唐朝开科268次,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000人左右,明经诸科统计为20619有姓氏可考状元155人;有籍贯可考70人,南方19人,北方51
宋朝北宋开科81次,录取进士5166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有姓氏可考状元71人;有籍贯可考状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
南宋开科49次,录取进士4564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有姓氏可考状元49人;有籍贯可考状元37人,南方37人,北方0

——据林白、朱梅苏等《中国科举史话》整理

材料二   “癸卯学制”酝酿颁布的20世纪初年,正是清王朝在“危局”中图谋自救的关键时刻,内忧与外患叠加、危机与生机并存。改革教育的目的就是藉此培养挽救王朝末世的人才。同时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兴学活动此起彼伏,特别是出现了一批普通中小学堂。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部由中央政府制订的统辖各级各类学堂的学制系统,指导、规范和推动全国的兴学活动。而在此数十年间,政府和民间举办学堂积累的经验教训,也使这样一部学制系统的制定成为可能。……1905年,“癸卯学制”中提出的“必须于京师专设总理学务大臣,统辖全国学务”的要求终于落实。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管理全国教育事务的中央行政机构正式成立。……“癸卯学制”颁布之际,全国有新式学堂4222所,在校学生92000余人。1912年,学堂数增至87470所,学生近300万人。前后8年,学堂数和学生人数分别增长20倍和31倍。

——改编自田正平《“癸卯学制”两甲子考论》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选任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1982年,党中央首次提出“干部考试录用”的要求;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发布,则标志着党政机关干部“凡进必考”录用制度的初步建立。当前,完善中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面临着一些全新条件。社会公共政治生活与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多方面举措辩证结合,构成了推动中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发展的强大动力。

——萧曙《发展中的中国特色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概括宋朝科举制与唐朝相比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导致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概括清末颁布“癸卯学制”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阐述改革开放后完善中国干部选任制度的意义。
2023-11-18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