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1 题号:22950143
【翻译的历史】

材料   东汉至唐宋期间,翻译的著作以佛经为主。从汉代开始,印度的佛教文化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翻译家们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借助西方外来语创造了“唯心”“彼岸”“刹那”“姻缘”等全新的词汇。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去印度求经,17年后回国,带回佛经657部。玄奘主持了更大规模的译场,用19年时间译经751335卷。此外,他还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语,是第一个把汉语著作介绍到国外去的中国人。

明末清初,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明末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主持翻译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著作掀起了译书的高潮。徐光启在《几何原本》中引入了西方几何学概念中的“点、线、面、直角、曲线”等专有名词,将中国古代传统数学理论与几何学相融合。徐光启与传教士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介绍了西方农耕、种植业技巧。传教士邓玉涵编译《泰西人身说概》和罗雅各编译《人身图说》,将西方先进的人身解剖学引入中国。

1842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指出“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提出开设外语翻译学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与列强交涉的语言障碍,再一次促使清廷官员重视翻译人才的培养。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立。中国近代翻译家翻译了许多西方知名的政治思想和文学著作。严复根据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翻译了《天演论》:林纾翻译了《巴黎茶花女遗事》。一些介绍西方历史、法律的著作,诸如《万国公法》《公法千章》《西洋史撮》等开始出现。

——摘编自欧阳丁《从中国翻译史看中国译者地位的变迁》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论点,运用中外史实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清楚,史论结合)
2024·湖北·三模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和合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生命之所在。无论是儒、道、墨,还是释,都认同、传承和合人文精神。不管是天地万物的生生,人与自然、社会、人际、心灵的相互关系,还是政治结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艺术审美,都贯通着和合。

——张立文《佛教与宋明理学的和合人文精神》

材料二   天下同文,家家户户置程朱之书,人皆知性理之学,教化之道近乎成。

——【朝】李齐贤(1288~1367)《益斋乱稿·第9卷·更张治道》

材料三   圣人千言万语,只要人理会得,故所示不同,所入即一也。且古人各自有入头处。如周子(周敦颐)之主静、程子(程颐程颢)之持敬、朱子(朱熹)之穷理、象山(陆九渊)之易简、……阳明(王守仁)之良知,其言似异而入处不别。

——【日】藤原惺窝(1561~1619)《惺窝答问》

根据材料,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结合理学的形成或传播,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30更新 | 36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我们要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深入了解和把握各种文明的悠久起源和丰富内容,让一切文明的精华造福当今、造福人类。

——摘自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

根据材料,以“文明发展”为主题自拟论题,运用世界古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7-06更新 | 18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交通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国家闻人与人的交流联系越来越简便,不同文化交汇的频率和深度达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程度。但有趣的是文化当中地域因素及其历史维度成为文化发展中最坚硬的两个基础:由此在人类社会中形成了多样的文化形态在中国,中国文化就是在东方这片热土上形成的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样式。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中国文化历史积淀的最准确的概念表达。

——黄编自杨洲等《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2024-04-18更新 | 12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