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2SO2(g)+O2(g) 2SO3(g) ΔH=-2a kJ·mol-l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常数K增大
B.降低温度、增大O2浓度均有利于提高SO2转化率
C.过程a与过程b对比,b使用了催化剂,反应物转化率不变,ΔH也不变
D.常温常压下,加入1 mol SO2(g)和0.5 mol O2(g)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热a kJ
2022-01-0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题
2 . 一定条件下,丙烯(CH2=CHCH3)和HBr发生催化加成反应的能量与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历程,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相比于生成1—溴丙烷,生成2—溴丙烷的反应速率更快
C.升高温度,可提高2—溴丙烷的平衡产率
D.反应分两个阶段进行,第I阶段是总反应的决速阶段
2022-01-05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神州智达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考试化学试题
3 .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方向及其判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能否自发进行与温度有关
B.常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C.溶于水放热,说明其溶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是自发过程
D.在不同状态时的熵值:
4 . 下图是使用不同催化剂(NiPc和CoPe)时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CO2经还原反应得到·COOH
B.该研究成果将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并解决能源转化问题
C.相同基团的物种分别吸附在NiPc和CoPe表面,其能量可能不同
D.转化过程中有共价键形成
2021-12-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2020-202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5 . 聚碳硅烷是新技术材料高分子中最重要的化合物,目前用来制备碳硅烷最广泛的方法是硅氢化法,下列表示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反应历程如图1,能量变化过程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硅氢化过程为放热反应
B.物质(1)可改变反应速率
C.由于反应经历两个中间产物可减少反应的热效应
D.物质(2)生成物质(3)的过程中发生了取代反应
6 . 信息工程学院程珊教授团队在常温、低压条件下研究铁化合物作催化剂,催化CO2的氢化过程,其反应机理和相对能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机理中涉及的四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B.该催化循环过程中Fe的成键数目不变
C.决定该催化反应总反应速率的是反应I
D.CO2催化氢化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H2(g)+OH-(aq)=HCOO-(aq)+H2O(l) △H=-21.12 kcal·mol-1
7 . 已知A转化为C和D分步进行:①A(g)⇌B(g)+2D(g);②B(g)⇌C(g)+D(g),其反应过程能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A(g)的能量低于1molB(g)的能量
B.B(g)⇌C(g)+D(g) ΔH=(Ea4-Ea3)kJ/mol
C.断裂1molA(g)化学键吸收的热量小于形成1molC(g)和3molD(g)化学键所放出的热量
D.反应过程中,由于Ea3<Ea1,反应②速率大于反应①,气体B很难大量积累
2021-11-20更新 | 1143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8 . 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A工业上用SiO2与焦炭在高温条件制备粗硅生成可燃性气体,得到固体粗硅非金属性:C>Si
B常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体积1mol·L−1 CH3COONH4溶液和0.1mol·L−1 CH3COONH4溶液的pH测得pH都等于7同温下,不同浓度的CH3COONH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mL 0.01mol·L−1 KMnO4溶液和4mL 0.1mol·L−1 KMnO4溶液,再分别通入足量SO2,分别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0.1mol·L−1 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更短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D往烧杯中加入约20g研细的Ba(OH)2·8H2O晶体和10gNH4Cl晶体,并将烧杯放在滴有水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迅速搅拌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烧杯底部结冰,与玻璃片粘在一起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A.AB.BC.CD.D
2021-11-16更新 | 60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化学试题
9 .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gNa2CO3固体和0.5gNaHCO3固体,再分别加入30mL0.3mol·L-1盐酸,充分反应后,用手触摸试管,明显感觉到加Na2CO3固体的试管变热了,加NaHCO3固体的试管变冷了。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CO(aq)+2H+(aq)=H2O(l)+CO2(g) ΔH1<0, HCO(aq)+H+ (aq) =H2O(l) +CO2(g) ΔH2>0。回答下列问题:
(1)乙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一定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你支持谁的观点?_______(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
(2)查阅资料:
反应I :CO(aq) +2H+ (aq)=H2O(l) +CO2(g) ΔH1=-12.14kJ·mol-1
反应II :HCO(aq) +H+ (aq)=H2O(l) +CO2(g) ΔH2= +12.64 kJ·mol-1
①则反应III:CO(aq)+ H+ (aq)=HCO(aq) ΔH3= _______ kJ·mol-1
②向V mLc mol·L-1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2V mL c mol·L-1稀盐酸。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填标号)。

(3)该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了实验,验证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表格一:
试剂1试剂2混合前温度/°C混合后温度/°C
0.5 g Na2CO340mL HCl 19.021.7
0.5 g NaHCO340 mL HCl 19.018.1
表格二:
试剂1试剂2混合前温度/°C溶解后温度/°C静置后的温度/°C试剂3混合前温度/°C混合后温度/°C
0.5gNa2CO310mLH2O19.022.319.010mLH2O19.019.0
0.5gNaHCO310mLH2O19.017.519.010mLH2O19.019.0
表格三:
试剂1试剂2混合前温度/°C溶解后温度/°C静置后的温度/°C试剂3混合前温度/°C混合后温度/°C
0.5gNa2CO310mLH2O19.022.319.010mLHCl19.020.5
0.5gNaHCO310mLH2O19.017.519.010mLHCl19.018.3
实验操作:将试剂1与试剂2混合,测混合后溶液的温度,静置,冷却至定温,再将试剂3与之前的混合溶液混合,再测混合溶液的温度。
①实验中玻璃搅拌器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
②表格二对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③反应IV:Na2CO3(s)+2H+(aq)=2Na+(aq)+H2O(l)+CO2(g) ΔH4
反应V:NaHCO3(s)+H+(aq)=Na+(aq)+H2O(l)+CO2(g) ΔH5
则ΔH1_______(填“>”、“<”或“=”,下同)ΔH4,ΔH2_______ΔH5
10 .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BCD
探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从能量角度考虑,石墨比金刚石稳定反应开始后,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某放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的能量变化
A.AB.BC.CD.D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