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1 道试题
1 . 2016年,湖南益阳兔子山出土的秦简为秦史研究提供了新材料。秦二世胡亥究竟是密谋篡位还是奉诏即位,再次引起人们关注。为探求真相,小赵同学搜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一:始皇帝驾崩,天下百姓悲痛不已。(公元前209年)朕(胡亥)奉始皇遗诏即位,改元更新。

——改译自兔子山秦简《秦二世元年文告》

材料二:公元前212年,始皇帝下令“坑儒”。扶苏(始皇长子)进谏,被斥至上郡做监军。公元前210年,始皇病危,下令扶苏回咸阳,令未发始皇便卒于沙丘,胡亥李斯等篡改诏书赐死扶苏,立胡亥为太子。

——改译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始皇东巡卒于沙丘。此前,长子扶苏先已谪罚到上郡做监军。当时政治上的惯例,太子是不出京城,不做军队事务的,扶苏被派到军中做监军,就表示不立他的意思。《史记》所载假造诏书等事不足信。

——改编自吕思勉《秦汉史》,1994

上郡离咸阳不远,是帝国最重要的军事基地,北部军的总部所在,也是拱卫首都的要地。扶苏到上郡监军,与大将蒙恬共事,直接参与军政,掌握军事,得蒙氏兄弟(蒙恬、蒙毅)内外相助,形成不可动摇的接班态势,又未尝不是秦始皇苦心安排继嗣的布局。

——李开元:《秦崩》,2015


(1)秦灭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是在(     
A.公元前770年B.公元前221年C.公元前202年D.公元25年

(2)根据材料信息推断,支持胡亥密谋篡位说的是_____,支持胡亥奉诏即位说的是________(多选,选错、漏选、少选均不得分)
A.兔子山秦简             B.司马迁            C.吕思勉            D.李开元
(3)以上三则材料,属于传世文献的是______,属于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的是______,属于后世学者著述的是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二世即位观点的看法。
(5)小徐同学觉得要探究这一问题,首先要把事件按时间顺序梳理清楚,他根据材料一制作了如下时间轴,请帮他完成相关信息:
2023-11-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民办文绮中学、闵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某高一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学习时制作了如下表格。请阅读表格,回答问题。
朝代中央地方
秦朝确立皇帝制度和①制推行②
汉朝设立中朝(内外朝).颁布“推恩令”;设立③
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实行科举制
宋朝实行④、⑤、三司、台谏并立设立“四监司”对各州监控;州设⑥制约知州
元朝设立中书省推行⑦制度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⑦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试以宋朝为例,谈谈我国封建政治制度建设的得与失。

材料       实际上“选举”一词很早就被使用,古代选举兼指选士与选官,如三代(夏商周)就已存在的“乡举里选”,汉代的“乡举里选制”“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和隋朝开创的“科举制”。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考察、培养、选拔和任用人才的,它透露着机会平等性、选拔人才的一切以考试为尺度的客观性、组织考试的独立性、社会的稳定性和考试内容的标准化等。这在当时情形下确实难能可贵,由于“家天下”观念和伦理道德,很多被委任的官吏即使不是由人民投票产生的,也能为官清廉公正。这种制度至少给很多平民“布衣”打开了一条通往上层社会的通道,因此,中国古代的很多官吏也是优秀的文学家和诗人。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举制度的演变趋势,并分析中国古代选举制度变迁的积极作用。
2023-11-0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民国初年

材料一:共和政体兴,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躬礼兴、跪拜礼灭。

——《时报》(1912年)

(1)材料一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原因。

材料二: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之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发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新青年》(1916年)

(2)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A.倡导民主科学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材料三: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

——鲁迅《故乡》(1921年)

(3)材料三对研究民国初年的社会变革,是否具有史料价值?简述理由。
(4)材料二、三与材料一有何矛盾之处?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认识。
2023-05-21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力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此外还有20万到70万的驻东北关东军。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四   现代化的发展自有其内在的规律,但在战争状态下,现代化的走向便不可能完全按照通常的经济规律运行。由于中国大部分在战前较为发达的地区多处于日军的占领之下,被纳入了日本占领当局“以战养战”的战时轨道。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三,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怎样的贡献?这与材料一之间构成了什么关系?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的理解。
2023-05-01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然其都地贫民寡,无鱼盐之利可取,周边亦有他族扰边;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鲜卑族与汉族交往日益频繁,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

——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

材料二   迁居洛阳的鲜卑族人,经过三十年,无论是在在政治体制还是经济生活上,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迁都的特点,分析北魏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措施。
(3)谈谈你对材料三表述观点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

——摘编自陈寅恪《论韩愈》

材料二   陈寅恪先生说过:“吾国历史上,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

——摘编自金岳霖《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从文化学术的视角说明材料一中“新局面”的内涵,结合唐宋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观点的理解。
2023-12-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摘编自《明史·选举志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至北宋户口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南北分卷制度的认识。
8 . 边疆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少数民族活跃在祖国的边疆,在西域、西南、东北等地建立了政权。他们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唐朝,特别是其前期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较少歧视,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有所加强,民族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

——关文发《中国古代史普及读本》

材料三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气力。

——习近平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请举一例加以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从民族关系的角度谈谈古代边疆治理对推进当代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7年(清朝)学部总务司所编《第一次教育统计图表》显示,全国共有女学堂428所,教员1501人,女学生15496人。详情见下表。

1907年全国女学堂分布状况一览表

所在地区

学堂数(所)

教员数(人)

学生数(人)

京师

12

59

661

直隶(含天津)

121

168

2523

奉天(今辽宁)

12

60

694

黑龙江

2

4

90

山东

1

6

54

山西

5

15

149

陕西

10

20

154

河南

3

4

84

江苏(含上海)

96

644

4198

安徽

2

12

86

浙江

32

138

995

江西

6

13

155

湖北

不详

21

477

湖南

7

36

412

四川(含重庆)

70

157

2246

广东

6

39

391

广西

17

26

589

云南

18

34

1027

贵州

5

24

267

福建

3

21

244

—摘编自乔素玲《中国近代女学地域分布探析》


根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末女子教育的认识,并加以阐释。(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3-04-12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不同历史时期地图信息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中外历史纲要(上)》

(1)比较图1和图2,提取有关春秋、战国期间的历史变迁信息。
(2)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认识。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