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据史书记载,启是夏朝第二位君主。下表为古代文献中关于启的部分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     
记载内容文献
禹……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战国策·燕策》
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天用弗式。《墨子·非乐》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孟子·万章上》

A.启在政治上具有远见卓识B.儒家对启品德的颂扬值得商榷
C.古人对启改变传统的争议颇大D.政权更替受家国同构观念影响
2022-11-19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五帝时代指的是古史传说中夏代以前的中国上古时代。根据文献记载,“五帝”的提法当始于西周或春秋时期,目前所见关于五帝时代的文献都在晚商以后。东汉的《越绝书·宝剑篇》记载:“赫胥(黄帝之孙)之时,以石为兵,断树木为官室。”这表明(     
A.先民对远古时期记载丰富B.五帝时代与考古学发现已经相互印证
C.古史记录系统的周密完备D.传世文献提供了五帝时代存在的可能
3 . 被尊祀为中华“人文初祖”的黄帝,在殷商甲骨文中,没有找到记载;《山海经》里只是诸帝之一,到春秋战国被定于一尊。春秋末《国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由此可知,黄帝传说的发展(       
A.有利于华夏认同,政治走向集权B.表明黄帝时期具备了国家初始状态
C.可用于研究同源共祖观念的发展D.反映了古代中国氏族社会生活情况
4 . 《国语》《墨子》《竹书纪年》《史记》都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但殷墟数十万甲骨文片中都没有提到夏朝,而“二里头文化遗址,又明确了商朝之前还有一个朝代,只是没有带文字的文物出土证明是“夏”,经综合考证,考古学家认为,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这说明(     
A.史料的多元性有助于推动史学研究的发展B.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影响对历史的解读
C.历史研究需要实物史料佐证才具有科学性D.科学地进行考古研究一定能证明夏朝存在
2022-12-16更新 | 963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关于禹死后的权力继承,有不同的说法。《史记》记载禹晚年将王位禅让于益,“启(禹之子)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成书于战国的《竹书纪年》则记载禹传王位于启,“益干启位,启杀之”。要对这两则史料进行辨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竹书纪年》的时间比《史记》早,其说法更可信
B.《史记》的内容都按照儒家思想修改过,不真实
C.《竹书纪年》在宋代散佚后重新搜集整理,不可信
D.需要搜集更多的史料,与这两则史料进行比较研究
6 . 下面表格为尧舜禹时期相关史实的记载。据此推断,该时期(     
记述出处
尧舜时期,已设有辅佐他们的四岳、十二牧、司空、司徒、士、共工、虞、佚宗、典乐、纳言等官职《尚书·尧典》
舜命皋陶作“士”(国家法官);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省灾肆赦,怙终贼刑《尚书·舜典》
到禹时,“令民皆别禹,不如言,刑从之”《史记·夏本纪》
A.出现了邦国林立的局面B.是我国可考信史的开始
C.开始逐渐进入文明时代D.具备早期国家基本雏形
7 . 周人记载,其先祖弃“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这说明当时(     
A.铁犁牛耕广泛使用B.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C.农业管理相对完备D.农业生产已受重视
8 . 《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对这两段记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宗法制度早在夏朝就遭破坏
C.益主动将王位让给了启D.史料记录有出入历史无结论
9 .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下列遗址最有可能的是能体现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的是(     
A.仰韶文化遗址B.二里头遗址C.殷墟遗址D.红山文化遗址
2022-08-15更新 | 1812次组卷 | 25卷引用: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据《史记·五帝本经》记载,五帝之一的舜在位时,设置“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人民,伯益管山林。同时,舜还镇压了所谓的“四凶族”等反对势力。这说明当时(     
A.专制王权正式形成B.国家初始形态具备
C.王位世袭取代禅让D.原始民主制度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