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80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诸侯大国新辟的疆土,不是全部封给功臣,大多由国君自行拥有,设置为“县”。“县”的管理者不是封建世袭“土官”,而是委任的“流官”。这说明当时(     
A.君主专制制度建立B.地方割据的态势停滞
C.贵族政治趋于式微D.周天子地位得到巩固
今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富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史记》中常常将华夏中国与“四夷”并举,如“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陛下即位,存抚天下,辑安中国”,“故天子得道,守在四夷;天子失道,守在诸侯。”这些叙述体现出(       
A.华夷共祖的思想B.民族和地域的差异
C.华夏优于“夷狄”D.大一统的王朝观念
昨日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扣题(一)历史试题
3 . 春秋前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旗号征伐楚国。后楚国不断北上争霸中原,楚共王(公元前600年—公元前560年)时已“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B.楚国取代齐国成为了霸主
C.周天子仍有一定权威D.争霸战争推动了华夏认同
昨日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天一大联考·齐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东周时期,晋、魏两国都曾尝试追认和承袭夏代的政治名位。晋平公曾经举行夏代郊祭礼仪以祭祀鲧(禹之父),魏惠王以夏代的后继者自居,称夏王,乘夏车,迁夏都,以天子之礼自居。据此可知此时(     
①夏代礼仪制度复兴                  ②宗教神权观念盛行       
③宗法分封制度瓦解                  ④诸侯争夺天下正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昨日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时期“齐有彗星”,齐侯以祭祀祛除不祥,晏子说“无益也,祗取巫焉”,认为“祝史之为,无能补也”。面对水灾,百姓祭祀神龙时,子产指出神龙与水灾无关,坚持“吾无求于龙”,不必祭祀。这反映出当时(     
A.礼乐制度受到冲击B.德治思想成为主流
C.人文意识逐渐萌发D.祭祀传统遭到背弃
7日内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6 .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形成的以“国”为中心的地域组织逐渐取代传统的氏族群体,“邦”“国”“邦族”“国族”等地域组织概念已没有明确的界限。这表明(     
A.宗法观念瓦解B.国家制度成熟C.家国同构一体D.族群融合加强
7日内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四)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7 . 春秋战国前期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主要是看血缘上与周王室的亲疏,到了后期则主要看文化上是否相同。秦汉以后,政治家和思想家把许多“蛮夷”都说成炎黄子孙,但他们又认为“蛮夷”的血统不纯正,不能和华夏相提并论。这一古代民族观念的变化(     
A.体现了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B.改变了重华夏轻夷狄的传统
C.是国家政治统一的必然产物D.强化了重文化轻血统的观念
7日内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在中国古代,神鸟“凤”被视为“天下太平”的祥瑞之兆。商周时期,凤纹只在统治阶层专用的青铜器皿等物件上出现;春秋战国时期,陶器、漆器、织物等普通器物都出现了凤纹装饰。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生产力获得发展B.不同行业间互相借鉴
C.社会上讲究美学雕饰D.社会权力结构的变革
7日内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春秋战国时代,齐国青铜器皿中的礼器越到晚期越少,日用器则相对日益普遍;青铜器的器形与纹饰多姿多彩,并且装饰性与趣味性越来越突出。这一趋势(     
A.体现审美文化的世俗色彩B.适应了市民阶层发展需求
C.反映青铜制作技术的进步D.表明传统等级制度遭破坏
7日内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

运用唯物史观阐释中国古代史或中国近代史中的某一“人”或“事”。(要求:论题自拟,观点正确,论点明确,论据准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