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明朝阁臣的选任,万历以前大多是通过“特简”,即由皇帝不通过吏部,或由现任阁臣们推举、或由宦官们援引、或采纳大臣们的举荐、或由皇帝亲自选拔而直接下旨的方式任命。从万历开始,多是由“廷推”产生,即由吏部会同九卿、科道推举若干名人选,再由皇帝选择点用。内阁成员产生方式的变化侧面反映出(     
A.内阁政治地位提高B.官员选拔日益公平
C.内阁掌握了决策权D.君权受到朝臣限制
2 . 内阁制度在明朝永乐年间基本形成,仁、宣二朝时阁臣品秩和政治地位较之前有大幅提高,权力日重。该制度(     
A.动摇了统治根基B.强化了中央集权
C.加强了君主专制D.禁锢了百姓思想
2024-01-2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明代,出现了以高拱、张居正为代表的权力极大的首辅,阁臣也常被称为“相”,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内阁仍不能与过去的宰相等同。这是因为内阁(     
A.只是内侍机构B.没有实际的权力C.依靠宦官行事D.深得皇帝的信任
4 . 从明朝政治制度来看,明初洪武帝取消中书省而政归六部,后来皇帝不得不设内阁大学士而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表明明代内阁(     
A.影响了明朝政府的行政效率B.始终服务于专制皇权
C.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D.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明仁宗及以后,尽管内阁大臣多兼有六部职务,但朝廷规定“俱掌内制,不预所升职务”,即仅做皇帝的侍从之臣,而不到所升的六部等衙门去实地任职。此规定(       
A.削弱了内阁的政治地位B.维护了中枢体制的稳定
C.促进了内阁宰相化完成D.旨在提高国家行政效率
6 . 明穆宗时期,内阁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神宗即位后,“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这反映了当时(     
①君权相权矛盾凸显   ②宦官专权现象严重
③内阁权力逐渐加强   ④中央决策体系完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3-11-2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明中期以后,皇帝由司礼监下达到内阁的“意旨”即红本,如不经过内阁审批,就无法变成“圣旨”。这说明当时(       
A.内阁把持政务决策权B.司礼监从属于内阁
C.内阁的职能发生变动D.行政运作遵循程序
简答题 | 困难(0.15) |
8 . 明朝内阁制度的演变。
2023-10-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竞赛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为了独揽大权,一方面采取措施削弱丞相的权力,如从建元元年到建元六年,短短六年之内,就罢免了卫绾、窦婴、许昌三位丞相;剥夺丞相“主臣”、“除吏(任免官吏)”的人事大权等,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因削弱相权而带来的空缺,汉武帝提拔了一批出身低微但又才华横溢的文人、近臣,并让他们参与朝政,从而培养出了一批紧密团结在自身周围而又能与丞相为首的官品分庭抗礼的内朝官。

——摘编自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的研究》

材料二   明成祖永乐初年,阁臣的地位还较低,大都是些编、检、讲读之官,没有官署,行政上与诸司没有从属关系-“不得专制诸司”,阁臣主要奉皇帝旨意办事。自宣宗后,入职文渊阁的大臣均相继晋尚书,且日后大学士居内阁,官必以尚书为尊,这些都标志着内阁成员地位的提高,也为阁权在其强势时期凌驾于部权之上提供了契机。内阁根据上谕草拟诏敕,但如果内阁认为上谕有假或不妥,则可以封还上谕,等皇帝再示明白之后方可草拟。

——摘编自张海英《明代内阁制度的盛与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设立内朝的原因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代内阁制度的变化。
2023-09-3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德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填空题 | 容易(0.94) |
10 . 内阁的特点:A.是_______加强的产物;B.是______机构,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_______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