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今中外法律、法治、反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法学家认为自然法代表理性、正义和神的意志,是普遍适用、永恒不变的,实在法必须符合自然法,否则根本不配称为法律。罗马法是由连续不断的案例引导成型的。共和国早期表现于军令、纪律等行为准则,随着帝国的扩张和人们关系的复杂、财产的增多,以及不同民族的汇入,几乎每一任执政官都对法律有所适合现实需要的补充,当一项法令能被后任继续使用,证明它经得住实践的考验,于是定为法律。律师、法学家、皇帝的言论都可以被吸纳为法条。在西方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罗马那样汇集了不同民族和区域巨大差异的文化,而且被征服的很多地区如希腊、埃及、波斯等的文化远在罗马之上。帝国政府向属地派遣各类官员,这些官员在联合执政的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和社会发展情况微观地增减已有条文,缓冲矛盾,最终磨合出最佳法律条文。

——摘编自周枏《罗马法原论》

材料二《大清民律草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民法编纂,其始议光绪二十八年(1902)。该草案继承了罗马法的立法结构,总则部分和罗马法一样,详细规定了自然人、法人,限制了行为能力人的区分以及相关的权利及义务,债务部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契约自由原则也加以继承其精髓。在《大清民律草案》之前,我国没有独立的民法典——民刑不分,但《大清民律草案》对我国法制建设又是一个跨越。

——摘编自曾宪义、赵晓耕《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形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民律草案》继承罗马法的表现及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在《法律篇》中,不仅强调了法律存在的重要性,对人们的各个生活层面都从法律的高度予以规定,而且进一步指出,官吏必须守法,法也要治吏。他认为在任何城邦,凡统治者因其很有钱或具有权势、地位高、出身名门等优越条件而执政,这种统治者都是不可信赖的。那些只依据部分人的利益制订法律的国家,不是真正的国家,他们所说的公正是毫无意义的。只有那些最能遵守法律的人,才能被任命为最高的官职和众神的首席执行官;比他次一等的人,获得次一等的荣誉;所有其他的官职也按此标准任命。这样一来,这些官吏是法律的仆人或法律的执行官。

“如果一个城邦的法律处于从属地位,没有权威,这个城邦一定要覆灭;然而,一个城邦的法律如果在官吏之上,而这些官吏服从法律,这个城邦就会获得诸神的保佑和赐福。”

——林洪宇《试论柏拉图〈法律篇〉中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 立法权和行政权如果集中在一个人或一个机构的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司法权如果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置,自由也就不复存在……如果由同一人,或由权贵、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那一切就全完了。

反之,如果最高权力是有限的,是受制约的,那么不论是谁在掌权,它被滥用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从而能够确保安全与自由。同样,如果最高权力是按照法治的方式行使,它的运作就会很规范,就不会出现任性和随意……权力的限度与权力的行使方式两者是统一的。只有权力按照法治的方式运行,它才可能是有限的。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法治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与柏拉图法治思想的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启示。
2023-06-0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谈一谈】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宣传采用了不同的载体,如报纸、杂志等,使人民群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接受社会主流价值观。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把《人民日报》作为宣传思想的载体和理想阵地,《人民日报》从社会实际出发,广泛运用新闻、评论、讲话等形式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权威性的言论,积极认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等主流价值观,引导社会舆论,从而促进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构建。在一系列的宣传教育下,人民群众开始逐步转变自己的思想,在内心深处认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外化为具体行动,推动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转型。

——摘编自刘佳《建国初期社会主流价值观构建的历史考察(19491956)》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流价值观构建的特点及影响。
2023-04-15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首先决定将考核的时间间隔拉长:“内外官满三年为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黜陟。”1369年,明太祖下诏,要求府州县的正印官员任满三年必须到吏部接受考核,吏部“核其贤否而黜陟之”。明朝的文官考核方式主要由考满与考察两大系统所组成,由考满和考察相互配合进行。明朝文官考核的最高主考官以及考核监督者,都是皇帝。无论是官员的考满,朝勤考察还是京察,在没有接到皇帝的最后命令是不能进行的。

——摘编自于天娇《明代文官考核制度》

材料二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在全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到19521月,全国共查出贪污旧币1000万元以上的贪污犯10万余人,判处死刑的有42人。19524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新中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对贪污罪的惩治作出明确规定。……这一阶段的反腐败主要不是依靠法制和专门的反腐机关,而是依靠党和政府自上而下领导和发动的群众运动,如先后开展的整风运动、四清运动等。

2009年,中共中央制定《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决定成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对巡视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和明确。2017年在中央电视台首播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五集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分别是《利剑高悬》《政治巡视》《震慑常在》《巡视全覆盖》《破解“历史周期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文官考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反腐举措的特点。
2023-03-1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族内部自治以宗族习惯法为基本依据,这种习惯法以族规的形式得到表现。有关族产管理和宗族内部亲属、继承、土地、借贷等多方面的民事关系,构成习惯法的重要内容。宗族在族长的领导下,按照族规规定的方式运作,而当内部发生纠纷时,族人会依族规调解,调解不成时,由族长召集全族或族内头面人物听取双方意见,然后进行劝告,最后公断是非。对于违反族规的行为,宗族可以依族规进行处罚,其处罚方式有:训斥、罚站、罚跪、罚款、扣发分赡、责打、削族、鸣官,甚至处死。但是族规对于族人的约束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族人对宗族的认同感上,宗族作为一个对族人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具有归属感的群体,其对族人行为的道德评价具有巨大的约束力量。

       ——摘编自李力《清代法律制度中的民事习惯法》

材料二   调研结果显示,运用民俗习惯解决纠纷,当事人的接受程度高达98%调研还显示,习惯法在解决传统民间民事纠纷如彩礼返还纠纷、财产继承纠纷、宅基地纠纷、相邻权纠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1%的受访法官认为,民俗习惯在某些情况下比成文法更能有效地解决纠纷。此外,各地法院也积极探索习惯法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结合本地实际,发现和挖掘本地的习惯法价值。如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法庭努力创造调解环境,尽可能多用道德、习俗和舆论等老百姓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法院运用善良风俗调解解决的纠纷有2100起,占审结案件总数的28%。案件涉及返还彩礼、赡养、精神损害赔偿、分割家庭共有财产等方面。

       ——摘编自钟春《现状与未来:我国习惯法的司法适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民事习惯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清代民事习惯法相比,当代习惯法应用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作用。
2023-02-2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国家机构中都设有负责处理百姓申诉及建言的职位。公元686年,武则天创设匦使院开辟了一条民情上达中央的重要渠道,建立起了比较正规的信访制度。其它朝代许多制度设计如立肺石、登闻鼓、邀车驾等体现了古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智慧。受封建社会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影响,信访制度就其本质而言,无非是统治者的专制工具和手段。

——摘编自刁杰成《人民信访史略》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人民接待室”,作为专门办事机构,负责处理到全国人大的人民来信来访。1951年5月,毛泽东同志明确了信访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核心内涵和本质属性。不久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开始建立信访工作机构,并且配备专职信访工作人员。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合并升格为国家信访局,一直至今。宪法是信访制度的法律基础,各级信访工作机构正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摘编自周平立《当代中国信访制度的反思与重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信访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信访制度发展的原因。
7 . 《唐律疏议》卷十七记载“诸祖父母、父母及夫为人所杀,私和者,流两千里”;卷二十二记载,“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这反映了唐代(     
A.注重礼法结合B.亲情高于法律C.中华法系确立D.律令开始儒家化
2022-12-11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知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赫梯法典》记载,自由人受到伤害甚至死亡,首先安葬死者,再提供奴隶作为赔偿;如果打死的是奴隶,则赔偿相应数量的奴隶。这反映出当时(     
A.赫梯社会矛盾激化B.政府注重人文关怀
C.法律渗透民主思想D.阶级歧视色彩浓厚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制定《吕刑》。秦朝制定《秦律》,这是一部十分严苛的法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死刑多达十几种。唐朝制定《唐律叠议》颁行天下。它集成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融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法律都围绕“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

材料二   公法是以保护调整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强调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与古代中国侧重公法不同,罗马帝国时期立法以私法为主要侧重点。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着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帝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3世纪以后形成了著名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人与人关系、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时期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学说和解释。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律,基础制定本国法律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治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罗马帝国侧重私法的原因。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
10 . 乾隆十九年(1755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杀了一个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初劝他们自己调解,后因英国坚决要求,官厅始理问。倘若中国人杀了外国人,官厅绝不偏祖,总是杀人者抵死。这反映了(     
A.中国司法主权的逐步破坏B.政府官员的法权意识淡薄
C.古代外儒内法的治国思想D.清朝维护国家形象的决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