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34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的李悝认为“雕文刻镂,害农事者也;锦绣纂组,伤女工者也……故上不禁技巧则国贫民侈”。商鞅认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这些主张(     
A.意在抑制奢靡的社会风气B.有利于新兴生产方式发展
C.着眼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D.阻碍了家庭手工业的成长
今日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八)历史试题
2 . 《管子》把“修道途,便关市”作为“输之以财”的重要方式之一。《孟子》记载了.宋国大夫戴盈之和孟 子商量“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这些记载可以说明该时期(       )
A.民本思想的普及B.富国强兵的实践
C.国内关税的取消D.商贸发展的情况
今日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八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3 . 律本指军队鼓乐的统一音律和军令。商鞅在秦国“改法为律”,分类编纂,统一律文,“以某律”“比某律”论处违法行为。商鞅此举旨在(     
A.废除礼乐文化B.反对贤人治国C.统一道德规范D.加强中央集权
今日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高中历史
4 . 下表是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内部人士提出的变法措施。当时这些措施(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说苑·政理》)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战国策·燕策二》)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
A.完备了官员的考核体系B.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C.阻滞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造成了严重的政治腐败
昨日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测试(八)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代礼制对食肉有严格的限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时食用羊,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时食用猪、狗,朔月才能食用羊。战国时期,鸡、猪、狗、羊、鱼类成为各阶层主要的肉食来源。据此可推知,战国时期(     
A.耕作方式发生变革B.社会等级结构瓦解
C.贵族阶层已经消失D.商品经济趋于繁荣
昨日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春秋时期,晋文公“通商宽农”,卫文公“通商惠工”。然而到了战国,抑商的风气逐渐铺开,秦国成为了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一现象可以佐证战国时期(     
A.政治制度转型正在发生B.重农抑商政策得以确立
C.法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D.秦国率先实现富国强兵
昨日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九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较大发展D.铁器分布准确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23-24高二下·上海·期中

8 .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材料一: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史记》

(1)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加以评论,主要因为(     )(双选)
A.秦孝公大力支持B.变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C.变法为各国沿用D.变法措施有助于秦国强大

材料二:“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三: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止,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改革名称,结合所学简述此改革有何影响。

材料四: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3)依据材料四,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从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视角谈谈你对变法改革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中国史(上海专用)
9 . 春秋时,管仲回答齐桓公称霸举措时说:“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则)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战国时,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这表明(     
A.冶铁技术推动生产工具的进步B.统治阶层努力适应时代大变革
C.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D.一夫一妻的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7日内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蔺阳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的阐释,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辨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

运用唯物史观阐释中国古代史或中国近代史中的某一“人”或“事”。(要求:论题自拟,观点正确,论点明确,论据准确,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