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48 道试题
1 . 史书记载,宋太祖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材料所反映的宋朝治国策略(     
A.提高了文官和士人的地位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北宋时期,宋真宗重用王钦若、丁谓等人,东封西祀,大营宫观。在此背景下,位居宰相的王旦以“祖宗之法”为旗帜,对抗真宗等人越轨的政治行为。由此可见,北宋的祖宗之法(     
A.导致了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B.有利于稳定政治格局
C.为北宋的积贫积弱埋下隐患D.体现了分权制衡理念
2023-05-28更新 | 600次组卷 | 6卷引用: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之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随堂练习B卷
3 . 北宋“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使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转运使之令必行于州,州之令必行于县,县之令必行于吏民,然后上下之叙正,而纪纲立矣”。这一行政管理模式(     
A.呈现权力相互牵制的特色B.抬高了文官与士人的地位
C.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D.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稳定
2023-06-02更新 | 453次组卷 | 11卷引用: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之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随堂练习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朝建立后,对吐蕃部落中内附或与西夏战斗中有战功的人,赏以金帛爵命和赐予汉姓,并以忠顺之类的字词命名归顺的吐蕃首领。熙宁七年(1074年),河州吐蕃首领木征降宋,宋朝命其名为赵思忠,拜荣州团练使。这一政策(     
A.变革了边疆行政区划制度B.消除了游牧民族对宋的威胁
C.改变民族政权的力量对比D.强化了边疆地区的华夏认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顾炎武遍游天下后指出,凡郡县为原来唐旧治者,“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原衙门的旧基“必皆宏敝”;相反,凡“宋以下所置,时弥近者制弥陋”。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宋朝(     
A.经济发展水平下降B.边防压力日益增加
C.推行崇文抑武政策D.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诏令一直在西夏前线指挥的文臣范仲淹改升武职。范仲淹连上三道奏表,请求皇帝收回成命,表示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这表明范仲淹(       
A.具有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B.反对朝廷干预前线指挥作战
C.沾染飞扬跋扈的骄傲姿态D.深受“崇文抑武”风气影响
2022-05-27更新 | 979次组卷 | 23卷引用:第0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帮课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讲义(中外历史纲要上)
7 .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B.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C.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边疆地区D.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8 . 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知州向下属发布的命令必须要通判一起署名方能生效。由此可见,通判的设立(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提升了行政效率
C.缓和了阶级矛盾D.巩固了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宋代统治集团的特点是:一、非身份性的官僚地主成为地主阶级的主体;二、官僚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呈现不稳定状态;三、官户享有的减免赋役的特权较唐代品官要少。这实质上说明,宋代官僚集团(     
A.地位剧烈变动不利于政权的稳定B.制度构建注重制衡与效率
C.逐步出现机会和身份平等的趋势D.政治事务处理高度程式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仁宗时期,范仲淹、韩琦等文官主持对西夏战事,朝廷曾下诏将他们任命为武职的观察使,他们强烈反对,先后上表坚辞不受。这说明宋代(     
A.国家政策影响士人价值取向B.西夏战事削弱了文官权力
C.强干弱枝政策影响边防理念D.君主权威受到了严重挑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