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王安石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25 道试题
23-24高二下·上海·期中

1 . “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

材料一: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史记》

(1)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加以评论,主要因为(     )(双选)
A.秦孝公大力支持B.变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C.变法为各国沿用D.变法措施有助于秦国强大

材料二:“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三: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止,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改革名称,结合所学简述此改革有何影响。

材料四: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3)依据材料四,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从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视角谈谈你对变法改革的认识。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4 中国史(上海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为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在宋神宗支持下,1069年北宋进行了(     )
A.商鞅变法B.王安石变法C.杨炎改革D.范仲淹改革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试卷(专家版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宋代熙宁十年(1077年)政府财税收入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税种

岁入(万贯)

百分比(%)

两税(税钱)

558.6

8.9

两税(实物)

1462.7

23.3

盐、茶、酒税

2192.4

35.0

商税

868.8

13.9

市易

133.2

2.1

坊场钱

602.7

9.6

市舶

54

0.9

金、银、铜税

397.3

6.3

总计

6269.7

100

A.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B.范仲淹改革成效显著
C.工商税收成为重要税源D.“冗费”现象得到缓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王安石变法中有一项“募役法”,将原来在民间按户等轮流派差役的做法,改为征收“免役钱”雇募他人应役,引起激烈的争议,其中支持该举措的以南方人为核心,而反对派领袖多为北方人。据此可知(       
A.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B.该措施直接导致统治集团分裂
C.该措施极大地加重了人民负担D.侧面反映出北宋经济重心南移
7日内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青苗法也叫常平敛散法或者常平新法。宋神宗即位以后,不断征求“救荒之策”,于是王安石以他在鄞县的经验,向宋神宗建议推行青苗法。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启用王安石推行以青苗法为代表的新法。其法先是各州县变卖库存的常平仓粮,以所得现金贷给农民。一般每年夏秋未熟前(青黄不接时)分两次借贷或借粮给农户,收息两分(20%),一年后随两税将借贷本息归还官府。借贷金额按户等有差别,户等越高可得贷款越多,贫户借贷则须富户担保。青苗法的好处就在于把常平仓的实物变成货币,然后贷给农民,收回时收取利息,使常平仓不仅能够救灾,还减少了实物管理的麻烦,并能增加收益,这一变革可以克服常平仓仓储不足以及管理困难的弊病。青苗法推行若干年之后,其中的弊病就显露出来。元丰六年(1083年)初,朝廷又规定各地对当年的青苗钱实行定额敛散,以确保上缴一定的利息收入,并避免无限制发放青苗钱。

——摘编自王一胜《王安石与青苗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任用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动因和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宋朝任用王安石推行青苗法的利弊。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希望通过官府发放农业贷款等手段达到“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的局面。苏轼却指出该做法“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司马光也感叹“愚民”只知借钱之便,不知还款之难。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信贷推广缺乏有利的环境B.官府放贷加剧了政治腐败
C.大量农民弃田向市镇迁徙D.赋税改革抑制了土地兼并
2024-04-1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24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宋理学家们在反思王安石的“得君行道”变法道路后,特别重视办书院、建祠堂、搞童蒙教育,乃至编写话本、戏剧、评书,宣传儒家的忠孝节义。此举体现了南宋理学家们希望(       
A.自下而上完善社会治理方式B.推动理学向大众化发展
C.秉持纲常教化代替激进变法D.与王安石争夺君主支持
2024-04-09更新 | 15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认为,要改革政治,就要统一思想,最好从教材着手,使未来的改革人才,从学校时起,就受到改革思想的熏陶。熙宁六年(1073年),王安石主持编订《三经新义》, “三经”是指《诗》《书》《周礼》, “托古改制”就似乎名正言顺。王安石重新注释儒家经书,提出新的见解, “立政造事”,实际上是王安石自己政治思想的表述。熙宁八年(1075年),《三经新义》正式颁布,作为学生必读教材。 “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保守派认为,王安石“政事害人才,学术害人心”。后来,新法尽废,作为统一教材的《三经新义》就逐渐销声匿迹,版毁书亡。

——摘编自熊承涤《王安石的变法与教材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教材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王安石的教材改革。
2024-04-0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苗法者,以常平余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践,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买。……免役之法,据家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之法,听人赊货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又有免行钱者,约京师百物诸行利入厚薄,皆令纳钱,与免行户祗应。自是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又令民封状增价以买坊场,又增茶监之额,又设措置河北籴便司,广积粮谷于临流州县,以备馈运。由是赋敛愈重,而天下骚然矣。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材料二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屹屹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传家集》卷60《与王介甫书》

材料三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刘挚《忠肃集》卷3《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

(1)材料一的措施折射出王安石变法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司马光、刘挚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2024-04-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练习(二)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王安石提出变法是“法先王之政”,朱熹对此解释说:“彼安石之所谓《周礼》,乃姑取其附于己意者,而借其名高以服众口耳,岂真有意于古者哉!”由此可见,王安石主张“法先王之政”意在(       

A.肯定变法的进步性B.揭示变法失败的根源
C.阐述变法内容主张D.减少变法实行的阻力
2024-03-29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