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重心南移(宋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0 道试题
1 . 南宋初期,原产于北方的小麦和芦布价格猛涨。庄绰的《鸡肋编》载:“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陈旉的《农书》亦云:“(芋麻)一岁三收,中小之家,只此一件,自可了纳赋税,充足布帛也。”这表明(     
A.稻麦复种提高小麦价格B.南宋初期出现经济危机
C.南迁之民不改生活习惯D.政治变动影响经济状态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摘编自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太平洋铁路建设更加强了对华工的需求。根据记载,1849年美国华侨共有791人,1850年增至4025人,1851年达12000人,其后逐年增加,1890年共有107500人,他们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之所以选择华工而非白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则从中国到美国走开阔的太平洋水路,相比之下使从欧洲到美国必须走麦哲伦海峡水道的路线相形见绌,华工的取得比白人劳工更容易:二则华工“配合度高”、“工资低廉”、”耐劳”,比起在艰困的环境面前常选择罢工或离职的白人劳工,金矿主和铁路公司自然更倾向使用华工。

——摘编自马慧玥《近代契约华工法律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民南移”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北民南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华工赴美的动因。结合所学,简评华工对美国的贡献。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人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期。从很多方面来看,宋朝算得上一个政治清明、繁荣和创新的黄金时代。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美国学者墨菲《亚洲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角度说明“宋朝确实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
2024-04-1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如图,据图中信息,可以推知隋朝时(     
A.大索貌阅成效显著B.社会治理井然有序
C.中原经济占据主导D.南方得到迅速发展
2024-04-0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临清卫设置大事记

至元二十七年(1290),即会通河开通第二年,“改利津海道运粮万户府为临清御河运粮上万户府”。

皇庆元年(1312),枢密院议“各处都府并总管高丽、女直、汉军万户府及临清万户府,秩三品”,专门规定了临清万户府总管的品级为正三品。

洪武六年(1373)十一月,明廷“命置仓于临清以贮转运粮储,仍以军士三千守之”。

正统十一年(1446)二月,“宜易临清千户所为守御千户所,除吏目一人,以便会鞫”。

正统十四年(1449)十一月,明廷命“徙山东济宁左卫于临清,改为临清卫,以临清守御千户所”。

——摘编自胡雪艳等《明代临清卫与运河漕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临清卫设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判断临清应位于图中的(从①②③④中选填一个序号),并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以下是中国古代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能准确反映唐宋时期的是(     
A.B.
C.D.
2024-04-08更新 | 25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选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根据材料,指出与汉代主要经济区分布相比,宋代主要经济区分布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024-04-0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如表为宋神宗元丰年间丝织品(万匹)和丝绵(万两)租税额和上供额的数据(部分)。据此可知,当时(     
地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其中两浙路
租税额37.39(万匹)48.48(万匹)23.28
38.06(万匹)50.42(万匹)25.01,
丝绵35.55(万两)52.64(万两)21.71
上供额27.11(万匹)72.16(万匹)30.79
18.32(万匹)81.21(万匹)26.46.
丝绵5.12(万两)94.88(万两)68.17
A.丝绵是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B.丝织业重心呈现南移的态势
C.南方纺织技术水平超越北方D.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蓬勃发展
2024-04-0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学业质量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不是因为它集聚了多少财富和人口,而是因为它的文明和文化创造。但即使在雅典城,仍存在着美中不足乃至重要缺陷——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宋代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宋代江南城市引领中国古代城市按照更符合城市自然规律的方式发展演化,展示了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盛况。

——摘编自刘士林《城市史视野下的宋代江南城市与文化》

材料二   明代中期以后,若是将其置于“都市化”的范畴下进行考察,其时代的特殊性就更容易显现出来。此时,社会出现了一个转变过程,举凡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的货币化和多样化,社会流动的加速,无不显示出它与明初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到明朝后期,在外部文化力量的引发下,新的思想迅速萌芽,产生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历史的陈旧的传统受到了来自各方文化力量的猛烈冲击,思想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活跃。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的社会与城市生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所体现的城市功能及雅典卫城中的建筑艺术代表,并分析宋代江南城市能够解决“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都市化”的角度概括明代中期以后经济“货币化和多样化”的突出表现,并扼要说明其与明朝后期“新的思想迅速萌芽”之间的关系。
2024-04-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浙江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各地经济发展颇不平衡。因此,经济区划便成为古代沿革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的重要课题。《禹贡》早已肇始其端,将全国划分为九州五服,开始了全国经济区划的尝试。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里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方法,并依据多种因素进行划分,使经济区的研究日臻完善,经济区划实际上已定雏形。

——摘编自罗文《从〈禹贡〉〈货殖列传〉看古代经济区划研究》

划定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一个经济区,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划定的依据。(要求:经济区划定合理,史实具体,表述清晰,论证充分)
2024-04-05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