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41 道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计每艘中号者,不过二万金以内……计百艘不过二百万金,再以十万金造火轮舟十艘,以四十万金造配炮械,所费不过二百五十万,而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由此可见,魏源(       

A.主张反抗侵略B.反对学习西方C.强调发展工业D.具有强军思想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2 . 《天津条约》签署的第二天,“公使驻京”的消息传到北京,京城官员闻之大哗。23日,他们采取联合行动,一天之内同时上奏咸丰帝,宣讲公使驻京的危害,鼓励拼死相争。1873年,各国公使以西礼面见清朝皇帝。这表明(       

A.京城官员力主维护国家的主权B.传统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C.统治阶级应吸收先进思想观念D.京城官员致力于“自强”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史为鉴与唯物史观】

材料: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提出中国的历史研究要采用“古今中外法”。所谓“古今”,就是历史发展的时序,所谓“中外”,就是历史发生的空间条件,包括中国和世界,己方和彼方。中国的历史研究就是要用这个方法去发现中国的问题,解决中国的问题。


问题:
以“中国问题”为主题,自拟标题,并列出一份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目录或提纲,用“古今中外”法说明你的构想。(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十一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世界经济千年史》中列有“中国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表,蕴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   人口(单位:百万)统计表


1700

1820

1900

1950

2001

中国

138

381

400

547

1275

美国

1

10

76

152

285

世界

603

1042

1564

2521

6147

中国占世界比重(%)

23

37

26

22

21

材料二   GDP(10亿1990年国际元)统计表

国别

1700

1820

1900

1950

2001

中国

83

229

218

240

4570

美国

0.5

13

312

1456

7966

世界

371

696

1973

5326

37148

中国占世界比重(%)

22

33

11

5

12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口成倍增长的两个阶段(     )(双选)
A.1700—1820B.1820—1900C.1900—1950D.1950—2001

(2)1700—1900年间,与美国人口变化有关的因素包括(     )(双选,4分)
A.各地移民的持续涌入B.印第安人的西迁
C.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两次战争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中国经济在1820—1950年间发展缓慢的原因包括 (     )(双选)
A.人口增长过快B.没有出现工业生产
C.内外战争频繁D.不平等条约的负担

(4)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中美经济发展呈现的不同特征,并分析其政治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你对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奉贤区高考历史二模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鸦片战争以后,苏州地区地方士绅设立义庄重构宗族,致使该地区义庄数量增长。到1911年,共设有义庄128个,而尤以道光咸丰同治时期居多,占比近70%。该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       
A.社会政治局势动荡B.政府赋税压迫沉重
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D.列强侵略程度加深
今日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抛弃守旧观念,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积极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寻求富国强兵之道。

——摘编自赵述颖《“师夷”以“制夷”:鸦片战争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

材料二   清末民初,因受时代影响,有人提出“兴商为强国之本”,有人认为“重报是强国的根本”,有人还指出“强国之本在育才,育才之本在蒙养”“强国之本在国文”。

——摘编自崔海港、陈明慧《清末强国思想初论》

材料三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凭借着浓烈的爱国情感立下了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毛泽东对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强国有了初步设想。

——摘编自王艺璇《毛泽东强国思想研究》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进程中汲取“强国”智慧,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语言精练)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卷

7 . 在总结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魏源说:“其耳食者,争咎于勒敌缴烟;其深悉详情者,则知其不由缴烟,而由于闭市。”由此可知,魏源(     

A.开始关注世界形势的变化B.批评了林则徐的禁烟政策
C.积极倡导在中国兴办实业D.主张扩大与外国的交往
今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01年,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了《中国史叙论》。在叙论中,他把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历程划分为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大阶段。有学者认为:从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以及从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中国历史经历了两次转型,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和近代时期(1840-1949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先生划分的“三个中国”进行大致的时间定位。
(2)概述第一次转型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重要变化。
(3)叙述在第二次转型中促使中国在政治方面发生质变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影响。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岳阳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二)历史试题
9 . 《续修陕西通志稿》载:“自左文襄公(左宗棠)出刊书劝种(棉花),关内渐遍,近为出口大宗。”至光绪初期,棉花已遍及秦川各地,运销于外者日广。鸦片战争后,农民由自产自用的自然经济逐渐转为提供商品棉的自耕农。材料中农民身份的变化表明(     
A.近代的中国自然经济在逐渐解体B.农产品短期内日益商品化
C.棉花出口给清政府带来巨大收益D.农民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
今日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部分区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3月,《小丑》杂志上发表了米勒的一幅讽刺漫画《欧洲与中国》(如下图),这幅漫画代表了当时西方舆论界和外交界多数人对中欧关系的认识。漫画中,一位年轻的保姆,象征着欧洲,笑容高傲,摇晃着摇篮。一个婴儿——中国人,被紧紧包裹着,襁褓上写着“贷款”“工业”“海关”“铁路”“军队”等。保姆说道:“只要系统地进行教育,总能取得理想的结果”,并强调了“教育者”的行动重点。


——李牧群译《严肃的幽默;漫画中的历史与世界》(俄文翻译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19世纪末多数欧洲人对中欧关系的认知,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