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3 道试题
1 . 某学校围绕辛亥革命制订研学旅行计划时,选取了广州、南京、武昌、北京为目的地。你认为武昌一地的研学主题应该是(     
A.缔造共和B.浴血共和C.共和梦碎D.维护共和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2 . 唐绍仪是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他在任期间原准备任命王芝祥为直隶都督,但袁世凯却不接受,反而把没有经过唐绍仪副署的委派王芝祥为南方宣慰使的命令公布出来,随后又任命其嫡系大将冯国璋为直隶都督。袁世凯的行为破坏了(     
A.三民主义B.责任内阁制C.主权在民原则D.总统制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中华书局《孙中山年谱》编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编写“孙中山民权年谱”。(要求:参照示例,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写,符合年谱特征;结合材料,史料实证,逻辑严密)
示例
孙中山民权年谱
1894年之前,曾幻想君主立宪,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国家。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建立合众国”的民权主张。
2024-04-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余注全力于铁路政策,以谋发达民生。黄克强抵京后,主张政党内阁,调和各派意见,袁总统均甚赞成。余出京时,邀国务员加入国民党之议始起。今阅报,国务员已入加本党。是今日内阁,已为国民党内阁,民党与政府之调和,可谓跻于成功。嗣后国民党同志,当以全力赞助政府及袁总统。袁总统既赞成吾党党纲及主义,则吾党愈当出全力赞助之也,建设前途,于此望之矣。今日合六党成一国民党,其功与南北统一同。故宜以谋国家之公见为前提,不可一党之私见相争,应一心一德,以图进行。

——选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孙中山全集》目录摘编

①复袁世凯电(一九一二年一月二日)

②祝参议院开院文(一九一二年一月二十八日)

③咨参议院议决国务员官制文(一九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④在上海国民党欢迎会的演说(一九一二年十月六日)

⑤致上海革命党人电(一九一六年一月十三日)

⑥致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函(一九二四年四月四日)

⑦复北京各团体联合会电(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内容应属于材料二目录摘编中的(写出序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主张。
2024-04-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宪帝制期间,为迎合袁世凯施行帝制的愿望,英国改变了原先延缓帝制的主张,转而迅速筹划承认,以期尽快稳固袁世凯政权,避免日本干涉,维持英国在华的殖民地位与既得利益。然而,为全力应对欧战,英国又不得不倚重日英同盟,借以保护它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因此,在洪宪帝制问题上,英国处处迁就日本,同意所谓的“观望”政策,而日本则以“观望”为名,行干涉之实,积极实施倒袁计划,最终迫使英国走上放弃袁世凯政权的道路。

——摘编自李馨《帝制并非自为——对于袁世凯称帝原因初探》

材料二   自复辟消息传开后,全国多地商业均受打击。如无锡,“当地金融机关亦立时收紧,现洋甚缺,无处搜罗,以致各项商业交易骤静”。一些西方的舆论也表示了对民国前途的担忧,如字林报社论略云,“中国将从此而分裂矣”。而伍廷芳则认为“帝制问题从此可永远解决也”。更有人指出“多一次流血,而人民之脑海中即深一层共和之观念”。

——摘编自周峰《张勋复辟后各界态度及思考研究——以〈申报〉报道为中心》

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华民国建立十年后写的一篇文章中也有颇为深刻的认识。他说:“原来政治是民意造成,不独‘德谟克拉西’(民主)政治是建设在多数人意识之上,即独裁政治、寡头政治,也是建设在多数人意识之上。无论何种政治,总要有多数人积极的拥护——最少亦要有多数人消极的默认,才能存在。所以国民对于政治上的自觉,实为政治进化的总根源。”

——摘编自许增紘《民众觉悟与辛亥革命的成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袁世凯复辟态度的转变历程,说明促成这一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勋复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国民对于政治上的自觉,实为政治进化的总根源”这一观点进行分析。
2024-04-04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辛亥革命后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政体转型,但袁世凯在统治时期,打着“民国”的招牌,逐步建立独裁专制统治。1915年秋,舆论界掀起一场变更“国体”的激烈论争。

帝制论者杨度宣称“今总统制实行矣,虽有《约法》及各会议机关,似亦近于立宪,然而立宪者其形式,专制者其精神也。……四年中,设非政府采用专制精神,则国中欲求一日之安,不可得也。……非立宪不足以救国家,非君主不足以成立宪。立宪则有一定之法制,君主则有一定之元首,皆所谓定于一也。”

1915年,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各大报刊竞相转载。梁启超坚持现行国体,反对帝制认为“夫前清之末叶,则固自谓立宪矣,试问论者能承认否? 且吾欲问论者,挟何券约(凭证),敢保证国体一变之后,而宪政即可实行而无障? 如其不然,则仍是单纯之君主论,非君主立宪论也。既非君主立宪,则其为君主专制,自无待言。”

论争展开后,反袁舆论不断兴起、发展。

——摘编自乔琪《论一九一五年“国体”之争》、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1)根据材料,概括论争双方持论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15年的“国体”之争进行整体评价。
2024-03-06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24届高三3月份高考联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宋教仁,生于1882年,14岁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在校期间受革命团体影响,走上了反清革命道路。i904年,宋教仁和黄兴、刘揆一等人创立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政治纲领的华兴会。同年,宋教仁前往日本研习西方的政治和法律。1905年,宋教仁支持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将自创报刊《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1911年,宋教仁亲自筹款购买武器弹药,推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革命进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宋教仁参与了南京临时政府筹建的全过程,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1912年,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希望以多数党的地位,成立责任内阁,约束袁世凯专权。他亲自到长江流域各省宣传演说,为建立责任内阁,实现民主政治大造言论。在宋教仁的主持下, 国民党在“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取得重大胜利。就在宋教仁准备以国民党党首身份赴北京组阁之际,被刺杀于上海火车站,年仅31岁。   “宋案”揭露后, 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主张立即“武力讨袁”,进行第二次革命。

——据新华网《为国捐躯宋教仁》

(1)根据材料,概括并说明宋教仁在中华民国成立前后斗争方式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教仁的革命活动。   
2024-03-02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下期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8 . 1915年,针对袁世凯在“二十一条”签字问题上犹豫不决的态度,日本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递交了国书,指出,期望中国满足日本政府的要求,否则“帝国政府将执(采取)认为必要之手段”。日本公使此举表明(       
A.日本侵华战争蓄谋已久B.日本意图全面控制中国
C.北洋军阀政府公然卖国D.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2024-03-0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9 . 下面为马星驰《愿国民永永勿忘此日》的漫画作品,选自1915年5月10日出版的《神州日报》。对这一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意味着一战后日本独霸了中国B.日本企图进一步控制中国
C.反映出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D.体现出民族意识空前觉醒
2024-02-2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1915年反日运动的中心口号是“救国”“勿忘国耻”,五四运动则以如何拯救山东为核心议题。 而“五卅”本是一桩影响范围较小的常见涉外惨案,但却以“亡人”危机为口号,掀起了比之前两者规模更大、参与阶层更广的“集体行动”。这一现象反映出(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B.民主革命任务发生改变
C.中国国民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D.革命领导阶级走向成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