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16 道试题
1 . 如图是我国《对外援助数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十年探索时期我国对外援助不断增长
B.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援助数额开始减少
C.对外援助状况与国内外形势密切相关
D.亚非拉国家是我国对外援助主要国家
今日更新 | 1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娄底市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2 . 【近现代服饰与社会变迁】

材料一   中山装从民国时期开始盛行;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中山装直翻领,五粒纽扣,四贴袋,既保留了当时西方服饰平整、挺拔、有衣兜的优点,又具中国传统的庄重的特色。突出表现在关闭式的立领,钮扣直线排列,腰节略有收拢,穿起来挺拔干练。西装之所以在近代中国盛行;与其样式设计的普世审美是分不开的。首先,西装领子是开口的,能看到衬衣和领带,有很强的观感。其次,西装的扣子可以不扣,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自由度。在女装方面,民国时期的旗袍以清代旗袍为基本样式,同时采用西方的设计和审美理念,充分展示东方女性的人体之美。首先,它以紧束腰身的方式从人体的各个方面向人们逼真生动的展示东方女性的体态之美;第二;旗袍采用清代上下连属、浑然天成的形制,从整体上体现出女性人体的曲线美。

——摘编自宋德风《中国近代服装变化》

材料二 随着国家的提倡,人民的响应,1956-1957 年,社会风气大大活跃开来,各种服装款式竞相出笼,各种花色品种的衣料可谓应有尽有。一时间,旗袍、中山装、西服、列宁装、各色裙子、中式服装各有拥趸者,色彩缤纷,竞相风流。有人开始用香水、穿开司米上衣、烫卷发、穿高跟鞋。1956年《人民画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假日的商店里,顾客盈门,他们仔细挑选着心爱的衬衣、旗袍、外套、皮鞋……500 多种式样的皮鞋让爱打扮的姑娘们穿上了新鞋,步步生花。”还有人居然也把“团结友爱”、“幸福生活”、“努力前进”等标语印在服装上,表明了人们对新生活的礼赞和欢欣鼓舞的心情。

——摘自秦方《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中国服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50 年代中国服饰变迁的原因及其意义。
今日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3 .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初,社会上形成了为了建设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而人人同心合力,追求进步,热爱劳动,建立同志式的和谐关系的良好社会氛围。因此在很多领域成就显著,以下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A.成功爆炸氢弹B.成功发射人造卫星C.大庆油田成功出油D.实现载人航天飞行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1971年,周恩来指示外交部,搞外交不是坐“冷板凳”,而是“热板凳”,要积极、主动地与外界接触,自己给自己创造条件,开展外交工作。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关系有了明显改善,与亚非拉、欧洲、北美等地区的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体现中国(     
A.积极履行大国责任B.注重膝邻友好关系
C.外交方针与时俱进D.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今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南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1年3月8日在全国26个城市同时举行的“国营电影厂出品新片展览月”展映了《新儿女英雄传》《白毛女》《陕北牧歌》等20部革命题材的故事片和《中国人民大团结》等6部新闻纪录片。此次电影新片展览(       
A.再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B.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C.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有利于增强人民对新中国的认同
今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学科基地大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6 . 1950年高校招生允许各校自行招生。1952年,除个别学校外,全国高等学校参加统一招生考试,采取统一领导与分省、市、自治区相结合的招生办法。上述转变表明新中国(     
A.外交政策的影响B.新生政权的巩固
C.高等教育学校招生政策改变D.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下表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形象的变化,该变化(     
时期劳模形象评选标准劳模结构
50年代老黄牛努力工作、踏实肯干基层的产业工人或农民
80、90年代“当代愚公”在企业中有重大贡献者职业日渐多元
A.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时代诉求B.始终以基层工人或农民为主
C.彰显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今日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1964年5月,总参谋部将我国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问题的研究报告报送毛泽东等中央常委。报告指出了我国工业过于集中、大城市人口过多、铁路枢纽等交通设施易遭敌人轰炸、水库紧急泄水能力很小等不利于战备的因素。针对以上问题,中共中央采取的举措是(     
A.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B.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C.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D.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昨日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9 . “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问世后,获得国际上极高的关注和赞扬。茅盾先生观看后即兴赋诗:“莫笑故事诞,此中有哲情,画意与诗情,三美此全具。”这体现出新中国的艺术创作趋向(     
A.突出情节的曲折性B.服务于国际市场
C.摆脱强烈的政治性D.探索民族化道路
7日内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中国石油资源的远景,20世纪50年代以前,不少地质学家抱有悲观看法。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写文章说,中国是贫油国家,李四光从构造地质角度出发,认为我国石油勘探远景最大的区域有:青、康、滇、缅大地槽;阿拉善—陕北盆地;东北—华北的平原地区,这极大鼓舞了石油战线的广大工作者。19551月,地质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组成新疆、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华北5个石油普查大队。19561月,地质部召开第二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当年将派93个地质队,430多名地质人员奔赴12个地区进行普查和细测。19583月,四川南充等地,相继出油。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共同发出“三年攻下松辽”的战斗号召。地质部从四川、青海、陕甘宁调集队伍,加强松辽找油工作。同年秋,发现了大同镇“长垣”构造,出油后改为大庆长垣。之后,又在华北、中原、汉江、广东等地相继发现大批油田。

——摘编自《李四光——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开展全国石油普查工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开展全国石油普查工作的意义。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