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1 . 选做题(请任选1题作答)

【说一说】

材料   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新的经济因素开始产生和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路德适应时代的需要,提出了系统的以“因信称义”(靠自己虔诚的信仰即可灵魂获救)为基础的宗教改革思想,强调人均可阅读理解《圣经》,不需要通过教会就能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打破了教会的权威,培养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并把人们从教会繁琐礼仪的束缚中解救出来,给人以精神的自由,这成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路德的理论满足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摘编自《世界史资料丛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出现的原因,理解“路德的理论满足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谈一谈】

材料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

【辩一辩】

材料一   当时(1517年)还是维隆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合、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请回答:
(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什么思想“削弱了教会的权威”?材料二体现了加尔文的基本观点?二者思想的主要差异是什么?
2023-04-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2 . 中世纪,英国贵族的文学形象多为高贵、自尊、智慧等,16~19世纪英国贵族文学形象发生壇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土地贵族守旧的地产经营管理方式导致其经济地位、政治特权、爵位等级和社会荣誉地位急剧衰落,他们的文学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如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李尔王》展示了一幅上流社会道德沦丧、社会崩溃的图景;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对于“羊吃人”的惨剧有过逼真的描述,“他们(贵族)拉倒房屋,毁坏城镇,佃农们姣走......”.

——摘编自肖先明《中世纪至近代早期英国贵族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文学形象的嬪变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英国小说家特罗洛普的《如今世道》,深入探讨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基督教道德之间产生的矛盾,成为对社会变革的忠实记录。小说中的贵族朗杰斯塔夫仅仅靠继承土地来获得收益,但其开销并未减少,这使得他入不敷出,穷苦潦倒。他的贵族绅士身份,其实就是空壳。他竞选代表本郡的国会议员,却多次失败。他对以中产阶级为主的下议院的排斥,正是对贵族绅士权力失势的无力反抗。

——摘编自曾妍《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绅士形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16-18世纪英国贵族文学形象变化的认识。
(2)请为材料二小说中的贵族朗杰斯塔夫探索新的出路,举两例并说明理由。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人性”战胜了“神性”,“人权”战胜了“神权”,为西欧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可以说是这场运动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创作了30余部戏剧作品,文学艺术加上戏剧形式的表现使他的思想影响更加广泛。

材料二:刘建玮《一读就懂的世界史欧洲》 材料二 一五一七年十月间……始售“赎罪券”。▲闻之,以为其言实与基督教之精义不合。彼乃 从当时之习惯著赎罪券《论文》九十五条,榜诸礼拜堂门外。……彼以为罪过之被赦,在于笃信上帝,不在于获得赎罪券。凡基督教徒果能真心悔过,定能免其罪过与刑罚。

——何炳松《欧洲大历史》

材料三   当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路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所牢狱,而不是一条通途。因此,除了作为中间人牟利的威尼斯人外,欧洲人渴望找到一条“通往香料产地东印度群岛”的新路。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在欧洲的航海事业中遥遥领先,获得了巨大财富。在结束第一次航行回来后,哥伦布急切地想说服人们,他已经发现了宝贵的土地,他准备掠夺这些土地上的财富,并将这里“诚实”而又热情的人们变成奴隶。美洲的发现,确实带来了一场最实质性的变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运动”的精神内核,并写出“■”处的人物名字。
(2)根据材料二,写出“▲”处的人物名字,并概括该人物的主要主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欧洲人渴望找到“新路”的原因,并指出支持哥伦布远航的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结合所学,就材料三中加横线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阐述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呈贡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学考班)试题

4 . 语言文字与文明发展紧密相联。某校语言文字研究社围绕“语言文字与文明”的主题展开探讨,搜寻到以下材料。

1.请将下列图片所示的古文字与表格中的说明相匹配(填选字母)
古代文字相关描述

①用于书写罗马法

②可能载有玉米神的崇拜

③出土于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的城邦遗址

④可以佐证早期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⑤有助于研究中华民族早期国家的发展

2.下图是北魏皇帝拓跋焘祭祖时铭刻的汉字祝文,内容为“维太平真君四年 癸未岁 七月廿五日 天子臣焘 使谒……”,发现地点在内蒙古东北部的嘎仙洞石壁上。据此能够佐证北魏统治者(     )(双选)

鲜卑旧墟石室嘎仙洞祝文
A.起于长城以北B.与汉民族同源C.接受中原文化D.统一黄河流域
3.16世纪,马丁·路德将圣经《新约全书》从拉丁文翻译成德文。这直接推动了德意志(     
A.科学革命发生B.民族教会出现C.民族国家建立D.统一国家诞生
4.语言文字的传播促进了文明的交流。研究社为探究这种历史现象,制作了三块展板。

(1)展板一中的“□□□□”应填写(     )(单选)
A.腓尼基人       B.阿拉伯人       C.雅利安人       D.苏美尔人
(2)展板二中,《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创作时代相当于中国的(     )(单选)
A.魏晋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3)依据展板三,请对下列有关英语传播的叙述作出判断。(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①英国首开欧美航线,将英语传到美洲。(     
②工业革命的拓展推动了英语的传播。(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冲击了英国的霸权地位。(     
④英国创建东印度公司展开殖民活动,扩大英语影响。(     
5.综合以上探究,谈谈语言文字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2024-01-11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浦东新区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教合祀是将孔子、佛祖、老君圣像并列奉祀于同一庙宇空间的信仰实践形式,其历史起源可追溯至唐代中后期。早期三教合祀庙宇的修建者主要是僧人,这些僧人在修持佛法的同时也熟习儒、道经典,他们认为儒、道与佛在具体教法方面虽有高下之分,但本质上都与佛法相通、有利于普渡众生,故可共同尊崇。早期佛教固有的“一佛二弟子”造像传统为三教合祀庙宇的修建提供了图像学基础,并逐渐形成“以佛居中、老君居左、孔子居右”的圣象位次模式。三教合祀庙宇具体名称包括“三教道场”、“三教院”等佛教类名称。唐代统治者在尊奉儒家正统的同时,将佛道视为辅翼教化的有力手段,对于儒释道三教都予以认可、扶持。到了宋代,社会上普遍形成“三教一致”、“三教同归”的思想氛围。三教合祀也充分契合了普通民众对提高祈愿“灵验性”的关切及“多多益善”的淳朴观念,因此得到民间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摘编自王群韬《三教合祀庙宇考源——“佛教中国化”的信仰实践视角》

材料二   1536年,宗教改革后的瑞士将宗教的管辖权收回本国管理,日内瓦完全成为加尔文实现其宗教理想的试验场。在政教合一的共和体制下,加尔文对市政厅的谕旨得到了完全的执行,其中也就包括于1541年颁布的、对瑞士钟表业产生最为直接影响的《教会法令》和《限制奢侈法》,它们极大地打击了首饰业。随着教徒与日俱增,新教教堂在各地雨后春笋般建立,仅在法国的加尔文教派就有着约2150所教堂、约100万名教徒。尽管它们不需要奢华的礼器,但这些教堂仍需要大量的钟表来报时。16世纪中期,日内瓦成了新教徒的避难堡垒,吸引了全欧洲新教徒的资金。这些钱除了用于宗教改革外,也促进了钟表业的发展。加尔文赋予新教伦理节俭、勤勉等商业美德,这与资本主义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社会财富的积累。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社会时间观念增强,制表匠对制表工作产生了无限的热爱和坚定的信仰,这种执着的工匠精神给瑞士人带来巨大的财富。

——摘编自马丁《欧洲宗教改革与瑞士钟表业的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三教合祀庙宇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在瑞士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宗教文化与时代发展关系的认识。
2023-09-0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历史试题

6 . 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在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因为他所反对的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强大的支柱。而且,与僵化了的天主教神学不同,路德的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因而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但是,路德的新教仍未完全摆脱中世纪经院思想的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史料,谈谈你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认识。
2023-08-1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学习讲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8世纪,土地贵族守旧的地产经营管理方式导致其经济地位、政治特权、爵位等级和社会荣誉地位急剧衰落,他们的文学形象也随之发生变化。如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李尔王》展示了一幅上流社会道德沦丧、社会崩溃的图景;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对于“羊吃人”的惨剧有过逼真的描述,“他们(贵族)拉倒房屋,毁坏城镇,佃农们被赶走……”

——摘编自肖先明《中世纪至近代早期英国贵族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文学形象的嬗变研究》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几个关键词概括16—18世纪英国贵族文学形象变化的原因。
(2)有学者在谈到18世纪英美政治体制时,认为美国总统是“没有君主制的国王”。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2023-07-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从13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两百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向现代过渡的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人性”战胜了“神性”,“人权”战胜了“神权”,为西欧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莎士比亚可以说是这场运动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创作了30余部戏剧作品,文学艺术加上戏剧形式的表现使他的思想影响更加广泛。

——刘建玮《一读就懂的世界史欧洲》

材料二   一五一七年十月间……始售“赎罪券”。▲闻之,以为其言实与基督教之精义不合。彼乃从当时之习惯著赎罪券《论文》九十五条,榜诸礼拜堂门外。……彼以为罪过之被赦,在于笃信上帝,不在于获得赎罪券。凡基督教徒果能真心悔过,定能免其罪过与刑罚。

——何炳松《欧洲大历史》

材料三   当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路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所牢狱,而不是一条通途。因此,除了作为中间人牟利的威尼斯人外,欧洲人渴望找到一条“通往香料产地东印度群岛”的新路。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在欧洲的航海事业中遥遥领先,获得了巨大财富。在结束第一次航行回来后,哥伦布急切地想说服人们,他已经发现了宝贵的土地,他准备掠夺这些土地上的财富,并将这里“诚实”而又热情的人们变成奴隶。美洲的发现,确实带来了一场最实质性的变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运动”的精神内核,并概括说明“莎士比亚可以说是这场运动的集大成者”的理由。
(2)请写出材料二中“▲”处的人物名字,根据材料二,概括该人物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其主张对欧洲社会发展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欧洲人渴望找到“新路”的原因,并指出支持哥伦布远航的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结合所学,就材料三中加横线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阐述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基本主张就是解放人性,恢复人的尊严,重申人的世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它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天主教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指向那种否定现世生活,把来世的天堂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目标的人生虚无主义态度。虽然新兴资产阶级主要提供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但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条件下,利己主义仍可导致消极的后果,即追求享乐的唯我主义倾向。而宗教改革运动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思想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为宗教改革运动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两者在思想上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摘编自徐鹤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以往神学神权的枷锁中慢慢挣脱出来。而启蒙运动则使人们的理性光芒无比耀眼,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对于人们的理性自信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启蒙运动后,人性的复归伴随着各种相关理论得到了众多的实践,理论渐渐变为行动,思想渐渐变为现实,社会结构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神权已经从政治舞台中心退去。可以这样说,文艺复兴将人们的思想带回到了彼岸世界,但是并没有真正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宗教改革运动将人们的思想和世俗权利带回到彼岸世界,但是依旧没有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而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彼岸世界。

——摘编自涂文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关于人的问题的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彼岸世界”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共同影响。
10 . 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宗教改革的动机原本是宗教性的,然而却结出了丰硕的世俗之果。它导致了凌驾于欧洲世俗权力之上达千年之久的基督教会的分裂,从而为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由于每个人都可以在信仰中直接与上帝发生联系,这样就使得宗教信仰成为个人的事情、内心的事情,从而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了一种真正的自由:恪守“天职”、勤奋节俭的新教伦理则成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精神前提;宗教宽容精神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背景,这种新时代背景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理性与民主政治的发展,并最终汇聚成启蒙运动的澎湃洪流。

——摘编自赵林《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由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哲学家仍相信“自然法则”,它不仅如牛顿所说可以影响宇宙,而且可以影响人类社会。因此,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孟德斯鸠声称,暴政和自由是不相容的,要达到自由就必须推翻暴政。他对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习俗、教会和宫廷也进行了辛辣的批判。

——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借古喻今”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结出的“世俗之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孟德斯鸠为例,谈谈你对启蒙思想家“更为成熟”的理解。
2023-05-16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北斗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