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6世纪初,马丁·路德,一位德国神学家和僧侣,开始公开批评罗马天主教会的一些做法。其直接原因是(     
A.《圣经》的拉丁语翻译B.教会对异教徒的迫害
C.宗教裁判所的设立D.教廷推销出售赎罪券
今日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6世纪诞生的加尔文教认为,世俗国家作为上帝设在人间的权力机构,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应该顺从政府,而不是与它为敌。这一思想(     
A.维护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有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C.确立了人民主权的原则D.主张建立政教合一制的国家
今日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北师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加尔文教派认为,所有的工作都是神圣的,都是在光耀上帝。新教的牧师强调,财富的聚集只要来自勤奋劳动就是许可的,合法盈利的机会是上帝显示给其“选民”的应召机遇。新教主张“内在禁欲主义生活观”,反对听任本能地追求生活享受。由此可见,新教改革运动(     
A.抛弃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诉求
C.为文艺复兴奠定思想基础D.体现了人性与神性势不两立
昨日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在16世纪的德国,“对教皇及其政策的任何不满,都被视为爱国的举动”。因此,《九十五条论纲》发表后,在德意志各邦国引起强烈的反响,路德受到了许多贵族的庇护。这反映出,宗教改革(       
A.摧毁了德意志天主教的势力B.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C.使德意志地区迅速走向统一D.得到全体德意志民众的认同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思想与时代

“密涅瓦的猫头鹰要等黄昏到来,才会起飞。”这是德国思想家黑格尔的名句,他认为,思想不可能超越时代,只会在世事发展变化结束之后才能够产生。他同时指出,“关于教导世界应该怎样,……无论如何哲学总是来得太迟”,意即思想无法预见和引领时代。

注:密涅瓦是古罗马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栖落其身上的猫头鹰是智慧、理性的象征。

关于思想与时代的关系,你如何看待黑格尔的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昨日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前夕的西欧发展史

材料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演进的过程。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阶段。西欧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开始萌芽。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教会禁锢,解放人们的思想。14世纪兴起的第一次运动,使人们开始关注现实世界;1517年,马丁路德改革拉开了第二次运动的序幕,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17世纪,第三次运动最早出现于英国,后来逐渐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材料二   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西欧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我们从文化角度可以这样归纳这一时期西欧的阶段特征;民族国家思想逐渐形成;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后发生;资产阶级文化兴起和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经典力学体系形成等。

——摘编自人教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1)结合材料一绘制一个有关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时间轴。(要求:用黑色中性笔作图,包含时间(按世纪)、事件及核心思想(或主张)等信息。)
(2)根据材料二中文化角度的示例,试从政治、经济角度归纳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马丁·路德写到:“人们在那里倾听一个自命不凡的占星家胡言乱语⋯⋯但是《圣经》告诉我们,约书亚喝令停止不动的是太阳,而不是地球,这说明太阳是运动,地球是静止的”。路德意在(     
A.以科学动摇宗教权威B.全面开展宗教改革运动
C.指出近代科学的谬误D.维护宗教的权威与尊严
8 . 【大学与时代】

材料一   中古后期,西欧大学主要由学者们自发形成和组织,受救皇控制,50%以上集中于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南部,其教学与研究以经院主义哲学为核心,辅之以医学、法律等专业学科。14—16世纪,国家或民族教会创办的大学迅速增加,许多城市也在原主教学校、法律学校等的基础上相继成立大学,其分布范围向整个欧洲扩展,希腊语、修辞学和文学等“博雅课程”被认为能“发展那些蕴涵于人身心之中的最高才能”,而日益受到重视。

——摘编自易红郡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西欧各国政府新创办了各类国立农学院、高等商学院及多科性技术学院等一批新大学,主要训练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拿破仑还授予巴黎多科工艺学校“为了祖国的科学与荣誉”的旗帜。此外,企业家也创立或资助了一批大学,如欧文斯创办的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剑桥、巴黎等传统大学在古典学科与神学之外,加强了对自然科学课程的研究。各大学相继设置了图书馆和实验室等研究设施。此外,大多数大学中兴起了诸如德意志“青年协会”式的学生组织,号召“民族团结”“为祖国服务”,反对犹太主义与斯拉夫主义。

——摘编自贺国庆《高等教育的重大转折——工业时代欧洲大学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14—16世纪西欧大学新特点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欧大学出现的新变化并评价其历史影响。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高三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16世纪初期德国版画家汉斯·塞巴德·贝哈姆创作的作品,画中右侧的路德正带领一群工匠和农民与左侧的神学家争辩。该作品(     

A.还原了宗教改革的历史全貌B.表明了当时宗教信仰发生动摇
C.展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D.反映出宗教改革社会基础广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复兴时期的但丁在《论俗语》中指出:拉丁语(官方宫廷用语)是“矫揉造作的”,而俗语简单易懂,反而是“较高贵的语言”,用俗语取代拉丁文能够表达民间的声音。俗语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语言,把文学的表现权利第一次交还给了人民大众。在宗教改革中,路德在翻译《圣经》时更注重用大众化、民族化的语言,所以他用德语翻译了《圣经》。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各国语言版的《圣经》不断出现。法语中的“启蒙”含有“光明”“智慧”之意,18世纪成了法语的时代,欧洲的很多国王都成为法语迷,很多国家的达官贵人都以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而感到自豪。法语成为18世纪后民主运动、思想解放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胡斌《语言的力量——对西方近代思想解放的另一种解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语言和思想解放”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