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列宁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B.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出现两个对立的派别
C.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
D.布尔什维主义出现
2 . 关于“新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它是二战后出现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②它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③它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④它取代了传统的经济模式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20-02-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08-20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不属于斯大林时期的是
A.苏联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B.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C.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D.政府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集体农庄纷纷建立
2020-02-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08-20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成功之处在于
A.排斥市场经济B.实行计划经济
C.发挥市场作用D.优先发展重工业
5 . 政治的经济职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多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1)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失业率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采取的哪些具体举措导致了这一变化。

材料三 吴恩远在《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中指出: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他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

2009年3月4日,亚历山大•季诺维耶夫(俄罗斯哲学家、社会学家和作家)在《苏维埃俄罗斯报》发文说,“考虑到具体历史条件,考虑到人员等情况,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是按最佳方案行动的。环境本身迫使他们采取那样的行动。”他称斯大林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环境、国情)和实践效果的角度分析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



(4)上图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GDP增长率出现三个峰值,分别是1957年、1985年和1995年,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0-02-2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区县201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同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
C.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D.正确处理了国内阶级矛盾问题
2020-01-15更新 | 26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俄(共)布十一大会议上,列宁作报告说:“同农民群众,同普通劳动农民汇合起来,开始一道前进,虽然比我们所期望的慢得多,慢得不知多少,但全体群众却真正会同我们一道前进。到了一定时候,前进的步子会加快到我们现在梦想不到的速度。”,这一认识
A.阐述了《四月提纲》的核心内容B.背离了《布列斯特和约》
C.揭示了新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路D.是斯大林模式的理论基础
8 . 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在俄国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列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A.率先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B.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
C.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D.开创了两种制度竞争的新格局
9 . 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D.实行工业化政策
2019-08-19更新 | 111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它实质上是(列宁)以社会主义体制(共产党执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的“实验”
A.引发了苏俄的政治危机
B.促进了苏俄社会经济恢复
C.开创了工业化建设新道路
D.创造了苏联经济腾飞奇迹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