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
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
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
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
2023-06-10更新 | 7294次组卷 | 4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实际上变成了美国的仓库。为此,法国不断用国内的美元储备挤兑美国的黄金储备,以至于尼克松说,“法国持有的美元所表现的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金本位制稳定性较弱D.冷战延伸至经济领域
3 . 1955年亚非会议上,各与会国试图合作寻找保障国家独立和克服经济困难的方案。为此,会议最终通过了不倒向美国或苏联一边,也不隶属任何一方的积极中立主义的决议案,会议还发表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在这次会议上(     
A.中立主义成为亚非各国的共同选择B.中国声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C.不结盟运动兴起并冲击了两极格局D.第三世界国家发出自己的声音
2023-05-26更新 | 458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1959年中印边界爆发冲突,苏联政府在声明中含糊地表示遗憾。1962年10月,苏联在《真理报》社论中称支持中国政府的立场,认为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这种转变(     
A.源于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B.得益于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兴起
C.表明苏联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反映冷战局势影响苏联对华政策
2023-05-25更新 | 31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5 . “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下列不属于“其他力量”的是(     
A.欧盟B.不结盟运动C.中国D.日本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2-1823年,欧洲“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革命。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国情咨文,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让我们坐视欧洲列强对它们(美洲地区)进行任何方式的干涉而不加过问是不可能的”。同时指出美国对欧洲的政策是“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不对任何国家所加于我的损害妥协”。这就是著名的“门罗宣言”。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等

材料二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谈及美国对亚洲“友邦”的政策时说:“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以外,美国将鼓励并有权期望逐渐由亚洲国家本身来处理。”这被称为“尼克松主义”。1970年2月,尼克松进一步指出:“美国仍将参与盟国与友邦的防卫和发展。但是美国不能也不会为世界上所有自由国家设想和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策、承担全部防务责任。”为此他提出将“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作为新的“和平战略”的三大支柱。1971年7月,尼克松在讲话中认为世界存在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和日本五大力量中心,美国不再处干完全占支配的地位,必须对外交政策作出调整。这些都扩充了“尼克松主义”的内涵。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门罗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尼克松主义反映出的美国对外战略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门罗宣言和尼克松主义的实质。
7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美国提供核保护的建议,坚持法国拥有独立的“核打击力量”,要求在对核武器的运用问题上有决定权,并逐步与北约保持距离,最终在1966年宣布退出北约。这些举措(     
A.旨在保持法国的战略自主B.标志着两极格局出现松动
C.意味着法美存在尖锐矛盾D.实现了法国独立防务梦想
2023-05-04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为冷战时期苏联的讽刺漫画。画中的地图为中东地区,地图上的文字为“东方邻居”,桶上的文字则为“油”,图中三人代表不同的欧美国家。它表明当时(     

A.军备竞赛导致局势紧张B.苏联警惕欧美势力扩张
C.苏联重视保护自身石油资源D.中东成为美苏对抗的最前沿
9 . 1973年5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对外政策报告中,一方面指责西欧国家“奉行经济上的地区主义”,使美欧之间“存在着经济冲突的因素”;另一方面指出,欧共体的发展和扩大“使欧洲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这说明欧共体的成立(     
A.致使国际政治格局变动B.改变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C.促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D.促成欧美建立平等伙伴关系
2023-03-23更新 | 281次组卷 | 8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权力:支配和衰落

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的力量呈现出两幅画面。第一幅是西方处于压倒一切的、成功的、几乎是完全的支配地位……正如一位作者所概括的,西方:

●拥有和操纵着国际金融系统

●控制着所有的硬通货

●提供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制成品

●主宰着国际资本市场

●对许多社会发挥着相当大的道义领导作用

●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干预

●进行着最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

关于西方的第二幅图画却与这第一幅画面大不相同。那是一个衰落的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力量正在下降。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

这两幅关于西方世界地位的相反画面,究竟哪一幅描绘了现实?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关于二战后西方发展态势的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亦可提出自己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