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5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清末有大臣上奏折写道:“近数年来,各国盼我维新,劝我变法,每疑我拘牵旧习,讥我首鼠两端,群怀不信之心,未改轻侮之意。……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该大臣意在(     
A.表达支持康有为变法的立场B.奏请清政府变革选官制度
C.揭示列强轻侮清政府的原因D.建议留学生重归学堂深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570年,欧洲就有些学者知道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考试制度。法国的大思想家如福禄特尔、狄德罗、百科全书学者及桂纳等都承认他们受了这些早期著作的影响,而桂纳还希望法国采行中国的考试制度。其后,法国学者布吕内蒂埃(18491906)又承认法国教育实在是奠基于中国公开的学术考试制度之上,并认为法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思想无疑也是渊源于中国的制度。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对西方的影响》

材料二   随着社会化大工业及城市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国家事务千头万绪,必须加强政治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

——摘编自程西筠《由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士——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

材料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过程中,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素质的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考试制度受到西方推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西方文官制度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异同。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员选拔制度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提出了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问责处理、健康原因调整、违纪违法免职和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等六方面“下”的渠道。该规定(       
A.完善了干部的选拔方式B.标志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C.利于提升干部整体素质D.实现了对干部的分类管理
7日内更新 | 6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七)历史试题
4 . 1907年3月,清学部颁行《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女子学堂分为初、高两等,学制各4年,“女子师范学堂,须限定每州县必设一所”。到1909年,有公私女子学堂308所,女学生达14054人。这说明当时(     
A.清政府推动男女地位平等B.学制改革推动近代教育发展
C.民主革命群众基础的扩大D.民间力量倾力支持女子教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欲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义。远法三代,近采泰西,合科举于学校,自京师以讫州县,以次立大学、小学,聚天下之才,教而后用之,入大学者比举人,大学学成比进士,出洋学习比庶吉士,学成而归者,授职比编检。凡自明以来,取士之法,千年积弊,一旦廓清而辞辟之,则天下之士靡然向风,人才盈廷矣。

——引自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1896)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梁启超“变科举”之建议。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思考中国历史中之社会变迁时,实应以各时期士的动态作为探求的中心。在某一时期中,士在何等地位中产生和占有何等地位,士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权、操控政权,这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若依此观念来作为中国社会分期的基准,来说明中国历史中社会的任何演变,将感觉比较容易。

——据钱穆《国史新论》整理

(1)将下列基准特征:①门第社会、②封建社会、③游士社会、④科举社会填到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数字代码)。选择其中任意2个时期对所填写的“基准特征”作出解释说明。

时期

基准特征

解释说明

西周、春秋

战国

两汉

郎吏社会

西汉武帝时期尊崇儒术,实行察举制选拔孝廉人才,在太学等各级学校中设五经博士教授儒学,这一制度实行于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唐以后

注:太学毕业成绩优秀者分派到中央部门作为“郎”,成绩较次者派遣到地方政府作为“吏”。

材料二   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新型士人群体逐渐形成……北宋中期士人群体觉醒,一方面,儒学复兴旗帜的高扬,为学术思想的整合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共政”的理念与政治格局,成为宋代文化的中心内容……以范仲淹、王安石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却都以“兴起斯文为己任”,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与胆魄。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简述唐宋时期“新型士人群体形成”的影响。

材料三   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新陈代谢不仅表现在新的士类在数量上的激增,更表现于时代发展对旧的士类的淘汰……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诗书墨卷中人的出路,使之失去了安身立命之所……新式知识分子则成了时代的骄子,他们尖锐地抨击王朝秩序,又向社会传播各种新的观念意识……他们成为20世纪士类的主流。

——摘编自陈旭麓等《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原因。
7 .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组织文官高等考试,国民政府一方面以“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年限为资格,另一方面规定党义为考试科目。这样的规定(     
A.打开了广招人才的政治门路B.限制了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
C.体现民主政治划时代的进步D.使国民党完全实现一党专政
8 . 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其实施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干部人事管理的法制化              ②有利于促进干部队伍建设
③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④有利于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科举始于隋唐时期,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士子自幼习诵儒学经典,皆以科考为目标。到了清代,科举考试内容仍以四书五经为主。19世纪中后期,工矿企业大量出现,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逐步发展。20世纪初,清政府增设外务部、商部、学部、度支部、法部、邮传部等新机构。1905年,清政府颁布谕令,规定自次年起停止科举取士制度。1915年,民国政府公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等法令。

19世纪,英国政府除了国防、财政、税收、社会治安等传统事务外,还要管理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新事务。当时国王、贵族仍主导着文官的任用,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曾任驻华领事馆翻译的密迪乐提出,英国应该采用中国科举制公开竞争的原则,面向全体国民,实行考试录用官员的制度。1850一1870年间,许多杂志介绍中国科举制的选官程序和方法。1855年,英国开始实行文官考试制度,确立考试竞争和择优录用原则。1870年,英国完成了文官制度的改革,实现了从直接任命官职到公开竞争、考试录用的重大转变。

19世纪以来,英国借鉴科举考试制度进行文官选拔制度的改革;20世纪初,中国废除科举取士,推行新式教育体制。试评析以上现象。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近代选官制度的变迁】

材料一   1901年,慈禧太后为大势所趋,不得不颁布上谕:从第二年起,乡、会试头场,考中国政治、历史论5篇;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科技,艺术)策5道;第三场,考四书义二篇、五经一篇。四书、五经考试都不再用八股文程式,与康有为的方案如出一辙。1905 年又宣布,从次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材料二   没有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1911 年很可能就不会发生辛亥革命。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是那些青年军官们,他们本来应该在科举的道路上攀爬,但因为科举制度被废除,他们只能进军事学校,并在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推动力。

——摘编自许纪霖《废科举引发20世纪中国大变局》

材料三   民国男子,年满二十一岁以上者,得应文官考试。文官高等考试之次第如下:一、甄录试;二、初试;三、大试。甄录试以笔试行之,初试及大试皆先以笔试,次以口试行之。文官普通考试之科目如下:一、国文;二、历史;三、地理;四、笔算;五、法学通论;六、经济学。除前项科目外,各官署得斟酌情形,将该署所掌事务,加入一二科目。

——摘编自1913 年《文官考试法草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末新政中科举制度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三,分析民国初期文官考试法草案改革选官制度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