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2 道试题
1 . 明朝建立之初,规定民户立民籍,由布政使司系统管理;军户立军籍,由都司卫所系统管理。但设置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军民府则是例外,具有军民兼治、文武并存的双重特性,赋予其较普通府更为重要的政治地位和权责。军民府的设立(     
A.有助于扩展改土归流的范围B.消除了分裂割据的隐患
C.提高了边疆治理的军事效能D.混淆了户籍管理的分类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期村落时代,由于村落经济生活的贫困化与均等化,贫富分化不突出。他们处于宗法血缘组织末梢,只是城邑的附庸与被统治者。在宗法体系严格管理与控制之下,祭天、祭社、祭祖等重要祭祀都是国家行为,村落民众缺乏祭祀自主权。

至春秋战国,村落居民成为相对独立社会存在,且《汉书》所言:“及秦孝公用商君…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糟糠。”汉代村民经求学问道,可跻身高位。官员退居乡里,营理产业,与官场权力及在位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余威犹存。这完全打破了早期村落时代宗法贵族世代承袭、村落百姓无缘政治的局面。同时,宗法制虽然瓦解,但村落中宗法血缘关系仍在并开始修复与调整。宗族内部,“存问九族孤、寡、老、病不能自存者,分厚彻重,以救其寒。”至汉代,乡村专门祭祖场所一祠堂之设已较普遍,《史记封禅书》载:“高祖十年春,有司请令县常以春三月及腊祠社稷以羊豕,民里社各自财以祠。制曰:可。”当然,村落民众的祭祀选择权仍处于王朝宗法性宗教体系中。

总之,战国秦汉以来,村落实质是王朝行政体系中的基层地缘行政组织与村落共同体的复合体。

——摘编自马新《试论战国秦汉时期的村落结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秦汉村落社会结构的转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秦汉村落社会结构转型的影响。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清朝《江苏镇江京口茅氏宗谱》规定:清明、冬至祭祀,一二次不到者,量力罚之,三次不到,皆治以家法(答、杖);《甘肃兰州金城颜氏家谱》规定,同族人患难,有躲奸避嫌而不扶持者,重惩不怠。这些规定旨在(     
A.保证国家政令畅通B.提升家族内部凝聚力
C.维护宗法制度延续D.解决基层的民事纠纷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90年代中国乡村治理的演变模式和历程

模式

历程

村社合一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乡、镇建制逐渐被初级社和高级社所取代,形成以“一村一社”为典型特征的村社合一的体制。党中央还进一步发展了党支部、共青团、妇女会、农会等组织,打破乡村治理族权,重建乡村治理秩序。

政社合一

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我国乡村形成了典型的“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的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的特点是党政合一、政企合一、政事合一,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政治活动、家庭生活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体制。

村民自治

1980年,广西合寨村率先成立村民委员会,这一举措在1982年被写进《宪法》,村民委员会成为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此后,我国基层政府逐渐恢复乡(镇)建制,乡村治理开始由政社合一向村民自治转变。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通过,标志着我们党对乡村治理的领导进一步规范化。

—摘编自李楠《中国共产党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百年历程》


(1)根据材料,说明我国乡村治理形成“村社合一”的路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村民自治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东晋初期,政府为了照顾因战乱南渡士民,在长江南北和梁益通路设置侨州郡县安置侨人,并将侨户以“白籍”与当地土著居民的“黄籍”分列,且享有免调免役的优待。后来在南方统治稳定下来后,开始针对侨人推行“土断”政策,即将他们就地编入土著居民的“黄籍”,取消原来的优待。土断政策的实行(     
A.有利于江南农业生产恢复B.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C.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D.促进中原管理制度南传
昨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乡里制度在古代被称为“治民之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代王朝的乡里制度,在原则上,都是以户口编排为起点的,规定以五户为邻、伍或十户为什、甲,五十户左右为一里、大保、社,五百户左右为乡、都等。秦汉时期的乡所统户口一般在千余户至数千户,规模较大;魏晋南北朝时期,乡的户口规模逐渐减小,至隋唐时定制仅为五百户。这种编排原则及其实行,需以严密的户籍控制为前提,可是,受到民户逃亡、豪强荫蔽强占以及隐冒户口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王朝国家对于乡村民户的控制,往往随着国家控制力的衰退而逐渐松弛。在一个王朝周期里,国家能够有效掌控的著籍户口在全部户口中所占的比例是逐步下降的。如秦汉、隋唐与明朝在其建立制度之初,均立足于户口控制原则,但是在东汉中后期以至于魏晋十六国南朝时期、唐中后期以迄于南宋、明中后期以至于清代,不得不逐步根据人户居住的村落、耕种的田亩,来征发赋役,并通过不同方式,以村庄、地域为基础,维护乡村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鲁西奇《“下县的皇权”: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质》


(1)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影响。
昨日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隋书·食货志》云:“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州郡县。”如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侨立南徐州。关于侨州郡县的设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受地域乡里观念的影响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有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D.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昨日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历史试题
8 . 两汉时期,里内一般设有里社,人们通过社祭祈求农业生产风调雨顺、祛病消灾,社祭时乡里之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作为福佑一社百姓的社神,更是受到乡里民众的普遍信俸和虔诚祭祀。这反映了汉代里社(     
①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②加速了儒家思想正统化
③受封建小农经济影响④根植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抚顺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9 . 《礼记·王制》云:“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这说明周代的统治者(     )

A.要求百姓生活勤俭节约B.鼓励消费以促进农业生产
C.大力提倡重农抑商政策D.阐述国家要备荒的必要性
7日内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浙江·一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以民为本政治哲学思想,我国商周时代就已萌芽。西周姜尚最早提出民本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儒家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系统的民本思想。例如,孔子主张富民、患民,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倡“民贵君轻”;荀子提倡“民水君舟”。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已渐趋成熟,在秦汉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它仍是重要的官方意识。

——摘编自邓群英《中国儒家的民本思想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之比较》


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民本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汉朝以民本思想为“重要的官方意识”的具体实践。
7日内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2 中国古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