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法律体系中专门设有犯罪为奴的《收律》,秦简《法律答问》中有多处涉及“收其妻、子”的规定。籍没的场合如此广泛,民众动辄犯禁,随时都有可能沦为官奴婢。汉文帝继位不久,就“尽除收帮相坐律令”。此后,很少再见到籍没罪犯全家的做法,但是“今农夫五口之家……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的现象日益严重,到了东汉,有人批评时政说:“夫奴婢虽贱,俱含五常,本帝王良民,而使编户小人为己役,哀穷失所,犹无告诉,岂不枉哉?”

——整编自张荣强《从户版到纸籍: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

材料二 (明朝隆庆年间)看得本县路冲地狭,民少商多,以十分为率,二分务农,尚有八分说牙。……每现年里甲,每里仅存二三贫户,有司所费不赀,里长指称,恣意重科,苦将贫民锁押,买完方行释放,只得卖儿䰞女,破产倾家。里甲萧条,十室九空。而富商大贾,坐享厚利。当道者惟见市肆之繁华,不知乡野之疾苦。   

——摘自《仪真县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文帝“尽除收帑相坐律令”所体现的治国思想,概括秦汉奴婢来源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经营方式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仪真县“民少商多”的成因。结合所学,列举清朝针对“里甲萧条”所采取的制度改革。
昨日更新 | 8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2 . 开宝年间,宋太祖赵匡胤诏令天下“举孝悌彰闻”,开宋代劝孝之风。南宋度宗时,“民有以孝悌闻于乡者,守、令具名上闻,将旌异劳赐(表彰赏赐)焉”;同时,两宋大量印制《孝经》并向民间普及。上述做法(       
A.适应了基层治理的需要B.体现了优抚特殊群体的传统
C.丰富了儒家经书的内容D.促进了封建礼仪制度的完善
昨日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朝时期,官府在基层的政令传播依托乡里制和什伍制,政令传递至基层后,借由“乡啬夫—里典—伍长”的官方传播序列直达乡里的家家户户。西汉时期,从刘邦与父老沛县起义、与父老约法三章,再到汉武帝感悟壶关三老书,西汉帝王素来重视父老,这是因为父老的背后是广大民众,尊重民意才能长治久安。因此,西汉官府有意优抚三老、力田、孝悌、父老等民间权威人士,使其成为政令传播中的民间领袖。东汉时期的乡里政令传播机制延续了西汉时期的基本面貌,只是通过增派外部掾和规范民间领袖的措施对传播机制进行了微调。东汉官府增派外部掾和规范民间领袖不单单是政令传播机制的调整,更是对基层治理队伍的整肃和对基层秩序的匡乱反正。秦汉以降,三老等民间领袖虽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乡里政令传播机制业已成熟,后世诸如宗族、富民、士绅等群体纷纷化身为民间领袖,发挥着乡里政令传播中的桥梁作用。

——摘编自王越《论秦汉时期乡里的政令传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乡里政令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时期乡里政令传播的影响。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4 . 清代基层空间中的宗族组织普遍发展,如湖南宗族治理以编修族谱、修建宗祠等来显示其历史渊源和社会地位,江西则由诸多权威人士共同参与宗族治理,广东许多盐商成为地方望族后直接参与地方宗族的组织与建设。这表明当时基层治理(     
A.呈现出多样化B.实行乡里制与保甲制合一的体制
C.依赖宗族长老D.依托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六国时期,随着战争爆发,社会矛盾日增,鲜卑国家经常展开多种社会救助活动.永宁中年前燕发生水灾,武宣帝多次开放粮仓赈济灾民。公元348年,文明皇帝下令“两千石令长,不规劝惰农,不开辟土地,刑法处置”,“寒者衣之,饥者食之,贫者全无资产者,不能自存,各赐牧牛一头”。公元359年,景昭帝下诏给年事已高的孤寡老人赠予粮食与布帛。后燕成武帝见战后“积骸如山”,亲自主持“吊祭之礼”,献武皇帝对战士“厚加抚接,人感其恩,皆乐为致死。”南凉祠部中郎史皓曾对康王进言,“不学礼,无以立、应建学校,开库序,选者德硕儒来教化子弟。”康王遂以田玄冲、赵诞为博士,鲜卑社会救助次数规模及种类虽与原来汉族政权存在一定差距,但对当时产生重大作用.

——摘编自张艳丽《北魏恤政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六国时期鲜卑国家社会救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六国时期鲜卑国家社会救助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清代学者朱奇龄曾对前朝某一制度做出分析,说:“既有常业,有令世守之。则父兄所以教其子弟,子弟所以拳其父兄者,无非各事其事,童而习之,其心安焉,不见异面迁焉。”以下对该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①调节赋税征收,确保经济发展   ②强化人身控制,职业世代相袭
③牺牲社会活力,不利阶层流动   ④增强军事力量,维护社会治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提到宗族是一种超越阶级界限的拥有自治权的组织,它力图在它的成员中维持法律和秩序,在发生骚乱时,它甚至可以组织地方民团进行防御。宗族的地位为清朝法律所承认,法律总是维护族长的威信,并且按照亲属关系身份进行惩处。这说明(     
A.宗族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B.清朝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
C.宗法制度在中国得以保存并强化
D.宗族作为基层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50年代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限制农民进城迁移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开始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政治性人口迁移成为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力量,即人们由于政治因素(如响应党的上山下乡号召,广大知青到农村和边疆插队)而进行人口迁移。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规模显著增加,省际流动人口2015年达2.47亿。最初流动人口多从农村流向城镇。到了2010年,省际流动人口的近20%来自城镇,省内流动人口的近46%来自城镇,表现出“乡—城”流动和“城—城”流动并存的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大幅度上升,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都为农民工净输出地区。因务工经商迁移流动的占比逐渐上升。人口迁移流动在给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难以融入城市等问题。与此同时,人口迁移流动造成部分流出地出现空心化的现象,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老年人的家庭养老等问题逐渐凸显。

——高向东《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流动特征及趋势》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比较两个时期中国人口迁移的不同点。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史载:秦朝某男子受到审讯时,供称他是“士伍(无爵男丁),居某里”,然后由审讯机关去查证其姓名、身份、籍贯是否属实,谓之“定名、事、里”。此类做法表明秦朝(     
A.户籍管理体系已形成B.中央集权向基层延伸
C.地方事权呈分化趋势D.教化遵循了一定程序
7日内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10 . 据考证,湖北荆州秦家咀楚简《九九术》,比湖南里耶秦简《九九表》早了约一个世纪,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乘法口诀实物。但乘法口诀更多见于秦汉文献,同时也是基层官员必学内容。如图为楚简《九九术》和秦简《九九表》(局部)对比图。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A.政府更加重视文化发展B.秦简内容比楚简更详细
C.基层治理需要数学应用D.社会经济活动持续发展
7日内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