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周代至战国,教化可谓政教风化和德育的代名词,是一种引导个体身心摆脱原始状态,达至“仁义”“礼”“智”的境界。就传统儒家而言,教化并不是反对法律,而是倡导“德先刑后”“德本刑末”的教化手段。传统教化思想在整个封建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成就与其严密的教化网络和运行机制密切相关,这种立体网络系统既包括各级各类组织化的学校系统,也包括了乡约、族法、家规、祭祀礼仪、蒙学等自发的社会教化系统。……在古代众多教化榜样中,有三类是人们效仿的对象:一是圣人,即“百世之师”。二是明君,即最高统治者的率先垂范。三是名臣和名士。此外,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背景下,共同体的生存与发展就成为人们的理念追求,而社会和文化精英扮演了规则发现者、表述者和践履者的角色……也是一般所谓教化向更普遍范围的人群示行、推广规则的基点。

——摘编自雷月荣、程红艳《传承与融合:论中国传统教化及其当代德育价值》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传统社会教化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中国古代传统教化。
今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高考考前仿真联考一历史试题
2 . 据青铜铭文记载,西周晚期,官员牧牛状告他的上司侵吞他5个奴隶,司法官员伯扬父认为牧牛不应当控告自己的上级,最终判决牧牛罚铜三百爰并鞭五百下。这一记载反映了当时(       
A.贵族政治得到强化B.司法体制遭到破坏C.井田制度走向瓦解D.礼乐制度面临冲击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卷
3 . 傩舞(如图)发端于夏商,起源于远古狩猎时代对付野兽的驱逐法术。周朝时期,傩礼作为祭礼成为举国大事,“天子傩”在天子脚下的宗主国进行,“国人傩”在分封诸侯国进行。《论语》载:“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先秦傩舞的演变反映出(     

A.宗法制的瓦解B.个体耕作的小农经济迅速发展
C.分封制的巩固D.敬天保民的思想与礼制相结合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法家思想的形成B.社会变革的客观需求
C.生产力发展的推动D.青铜鼎的广泛使用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时期,根据当事人身份的不同而适用不同的法律,一般庶人犯死罪,“路诸市,肆之三日”(将被处决者,陈尸于市三天),而贵族犯死罪,则“不即市”,秘密处决。由此可知,西周法律(     
A.目的在于稳定社会秩序B.体现了严刑酷法的理念
C.奠定了古代法律的基础D.受到宗法制度的影响
2024-04-1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等级考)试卷
6 . 《通典》记载:西周时期,“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碟)之”;“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刑法(       
①维护权贵利益       ②重视儒家伦理       ③注重公平正义       ④保护私有财产
A.①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④
2024-04-15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从曹魏时期起,“不孝”列入律目,“五刑之罪,莫大于不孝”。西晋及其后,不少人因不孝被依法惩治,曾经属于非强制性的礼教法则,成为臣民上下均需恪守、奉行的强制性规范。这一现象体现出中国古代法律(     
A.实用性强,体系严密B.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C.面向大众,通俗易懂D.德主刑辅,刑罚严酷
2024-04-1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五伦”是自尧舜以降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就如《孟子·滕文公上》所说: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种以家庭为中心的伦理体系的出现(     
A.是农业社会形成的结果B.反映了专制皇权的需要
C.受尊崇儒术的直接影响D.加速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以“明德慎罚”为立法指导思想;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立法必须“令顺民心”;子产“铸刑书”是对“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变革;《韩非子》说,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荀子》说,治之经,礼与刑;汉代主张德主刑辅;唐代倡导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等等。

——摘编自祝晓光、杜海《先秦法律思想谈片》

材料二   过去在法学理论界,讲到法律制度的划分,好多都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来划分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从阶级属性讲,西方国家的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都属于资本主义法系。对于资本主义法系,恩格斯曾经指出,“法律是资产者本身的创造物,是经过他的同意并且是为了保护他和他的利益而颁布的”,这种法律对于广大民众而言是“资产者给他准备的鞭子”。

——栗战书《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材料三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宪法发展道路。1840年以后,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了改变国家命运,尝试了多种宪法制度,都未能改变山河破碎、积贫积弱的状况,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没有找到自己的领导力量。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改变了这一切,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宪法制度的新纪元。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宪法与时俱进,不断回应人民对宪法的期待。

     ——韩大元《增强宪法自信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宪法根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方法律制度的局限性。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新中国成立后“宪法与时俱进”的史实。
2024-04-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实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古代政治史上争吵得最厉害的问题就是德刑轻重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

史料

“夫以爱民用民,则民之不用明矣。夫至用民者,杀之危之,劳之苦之,饥之渴
之。用民者将致之此极也,而民无可与虑害己者。明王在上,道法行于国,民皆
舍所好而行所恶。”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政有三品:王者之政化之,霸者之政威之,强者之政胁之。夫此三者,各有所
施,而化之为贵。”

“刑重者,民不敢犯, 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1)根据材料,区分出重法派和重德派(直接写序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法派和重德派的异同点并谈谈你的历史认识。
2024-04-04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