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初沿袭前朝制度,规定从事盐生产的灶户世代相袭,对于冒充或改当他籍者,施以重罚并令其重归原籍;灶户成为与军户、民户、匠户并列的四籍之一。这类规定旨在(     
A.禁锢社会阶层流动B.放松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C.严格社会等级观念D.强化对垄断行业的控制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4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明初,随着卫所在河西地区的设立,大量军事移民涌入河西,出现了数量庞大的军户家族。明朝中后期,军户子弟得以广泛参与到各项社会事务中,军户出现了由“军”向“民”转变的趋势。这一转变趋势(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体现了明代社会阶层的固化
C.反映了明代军事力量加强D.减轻了国家对百姓人身控制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法律体系中专门设有犯罪为奴的《收律》,秦简《法律答问》中有多处涉及“收其妻、子”的规定。籍没的场合如此广泛,民众动辄犯禁,随时都有可能沦为官奴婢。汉文帝继位不久,就“尽除收帮相坐律令”。此后,很少再见到籍没罪犯全家的做法,但是“今农夫五口之家……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的现象日益严重,到了东汉,有人批评时政说:“夫奴婢虽贱,俱含五常,本帝王良民,而使编户小人为己役,哀穷失所,犹无告诉,岂不枉哉?”

——整编自张荣强《从户版到纸籍: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

材料二 (明朝隆庆年间)看得本县路冲地狭,民少商多,以十分为率,二分务农,尚有八分说牙。……每现年里甲,每里仅存二三贫户,有司所费不赀,里长指称,恣意重科,苦将贫民锁押,买完方行释放,只得卖儿䰞女,破产倾家。里甲萧条,十室九空。而富商大贾,坐享厚利。当道者惟见市肆之繁华,不知乡野之疾苦。   

——摘自《仪真县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文帝“尽除收帑相坐律令”所体现的治国思想,概括秦汉奴婢来源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经营方式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仪真县“民少商多”的成因。结合所学,列举清朝针对“里甲萧条”所采取的制度改革。
7日内更新 | 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通过文物,我们可以更真实地了解过去的历史和文化。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表2为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所涉及的部分历史文物。

从表中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文物,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所选文物和论题,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清代学者朱奇龄曾对前朝某一制度做出分析,说:“既有常业,有令世守之。则父兄所以教其子弟,子弟所以拳其父兄者,无非各事其事,童而习之,其心安焉,不见异面迁焉。”以下对该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①调节赋税征收,确保经济发展   ②强化人身控制,职业世代相袭
③牺牲社会活力,不利阶层流动   ④增强军事力量,维护社会治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50年代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限制农民进城迁移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开始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政治性人口迁移成为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力量,即人们由于政治因素(如响应党的上山下乡号召,广大知青到农村和边疆插队)而进行人口迁移。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规模显著增加,省际流动人口2015年达2.47亿。最初流动人口多从农村流向城镇。到了2010年,省际流动人口的近20%来自城镇,省内流动人口的近46%来自城镇,表现出“乡—城”流动和“城—城”流动并存的特征。东部沿海地区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大幅度上升,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都为农民工净输出地区。因务工经商迁移流动的占比逐渐上升。人口迁移流动在给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着难以融入城市等问题。与此同时,人口迁移流动造成部分流出地出现空心化的现象,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留守老年人的家庭养老等问题逐渐凸显。

——高向东《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迁移流动特征及趋势》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比较两个时期中国人口迁移的不同点。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4届高三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史载:秦朝某男子受到审讯时,供称他是“士伍(无爵男丁),居某里”,然后由审讯机关去查证其姓名、身份、籍贯是否属实,谓之“定名、事、里”。此类做法表明秦朝(     
A.户籍管理体系已形成B.中央集权向基层延伸
C.地方事权呈分化趋势D.教化遵循了一定程序
7日内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时期,材质较为轻便的简册户籍取代了木牍户版,乡制作的户籍副本呈报至县,以适应国家强化统治的需要。魏晋之际,户籍开始以纸质代替简册,户籍上移至县廷制作,造好的户籍需要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户部进行查勘核实。相较于战国秦汉普罗大众被统一纳入乡里,承担相同赋役的编户齐民体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统治者面对战乱造成的人口锐减、民众逃移流徙严重的情况,开始将治下编户划分为多种身分的人户,如屯田户、兵户、吏户等,他们与普通民户一起,按照身分承担不同的国家义务。

——摘编自张荣强《从户版到纸籍: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至魏晋时期户籍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时期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汉代在每年的八月进行户口大检查,在户籍统计中,针对人口增长和消减,会有息户、息口和秏户、秏口之分,分别对应户、口的增长和消减。“定什伍口数,别男女大小”是汉代户口统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据此可知,汉代户口大检查旨在(     
A.实现对流民的管控B.加强对基层的管理
C.强化君主专制权力D.推动地方自治发展
7日内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由于简牍书写不便,更因形体繁重,运输保管不易,乡吏具体负责户籍的编造,县吏主要起监督、审核作用,户籍的正本放乡,副本呈县。由于乡吏是郡县任命,俸禄微薄,工作上经常有私派加征、盘剥百姓的行为。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户籍散乱。魏晋时期,随着技术的进步,户籍转由县廷编造,并由县上报郡、州,直至中央政府。隋唐则彻底废除乡吏,继续强化以县廷为中心的治民方式。

——摘编自张荣强《从户版到纸籍: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等

材料二   宋代,主户“均为五等”,施行五等分户制,并据户等征收赋役。客户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良人身份,在户籍管理上有自己的专属户籍,并未附籍于主户。此外,州县还编制丁籍,对象涵盖主、客户,以全体男性为统计范围,登记姓名、年龄,不计财产,主要是为了征发夫役和科派身丁钱。与唐代相比,宋代的未成年男性已经不再承担徭役。当发生饥荒时,朝廷也会依据丁籍存恤百姓。

——摘编自戴建国《宋代籍账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户籍编造主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户籍制度的作用。
7日内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