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初.英国城市“日益严重的饥饿、贫困、健康、法律和秩序的问题,使地方政 府陷入难以忍受的极度紧张中”。1829年.伦敦大都市警察厅在伦敦正式创建,标志着英国近代警察制度正式诞生。1835年的《市自治机关法》责成每个自治市从选举产生的市议会议员中选出一个市治安委员会.指派足够数量的警察负责城市治安秩序。新警察被赋予了多重角色:打击犯罪的战士、和平秩序的保护者、福利机构及道德牧师:还充任起道德居间人,界定高尚与粗鲁或不体面的范畴,并担任邻里生活的仲裁者.都市公共空间的管理者的角色。警察机构还从组建之初就采用了“赞同式警务”,用“威望”而非“权力”来武装警察。 迫使他们要依靠民众的支持来执行警务。“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伦敦警察在控制民众骚乱中的确成绩卓著”。“凡英属或曾是英属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其警察制度莫不受到英国 的影响”,新警察制度传播到法国等国。

—— 摘编自刘锦涛《试论英国创建近代警察制度的历史功效》

材料二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首次将近代欧美的警察制度引进中国.建立了近代中 国第一个专门的警察机构——湖南保卫局。总局设有士绅充任的会办一人,议事士绅十余人,总局的最高长官总办也是由议事士绅公举。该局后被清政府勒令废除。1902年,袁世 凯在天津设立的天津警察总局,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清政府下令各省仿照直隶普遍推行新式警察,“不准视为缓图,因循不办”。但绝大多数的督抚只是虚应故事。直到清亡前夕, 各地方警察制度的差异仍然较大。晚清警察最初的制度定位过度强调对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的维护,忽略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摘编自刘琳璘《清末维新运动与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生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警察制度创建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英国警察制度与晚清警察制度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今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北师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清代河西走麻水案

清代河西走廊水资源匮乏,水利管理历来是该区社会治理的核心议题,各种水利纠纷的调处是社会治理中的重头戏。

康熙年间,甘州府高台县与镇夷堡共同使用黑河水灌溉,然而高台、临泽等县地处黑河上游,每年春季需水时节,地处上游的高台各渠拦河阻坝,造成下游镇夷堡无水可浇,两地民众因争水几至打伤人命。

下游民众在镇夷堡绅者阁如岳的带领下数次兴讼,“如岳倡率里老居民,申诉制府绰公,求定水规。辄收押,乃甘州、高台民众力强,贿嘱看役,肆凌虐,备尝艰苦,如岳百折不回”。康熙五十四年,阎如岳带领民众“等遮道哭诉背呈受苦情由”,得到官府支持后,得以重订分水章程。然而,“孰知定案之后高民又有乱法之人,阳奉阴违或闭四五日不等仍复不遵”。

康熙六十一年,恰逢年羹尧前往甘肃,阎如岳率领士民等“报辕苦陈受苦苦情”,为此年羹尧下令将两地合为一县,但仍然无法实现水利公平。雍正四年年羹尧再次途经肃州,镇夷五堡士民阎如岳等“携拽家属百事哭诉苦情”。年羹尧采取强力措施,将地方官员革职查办,由安肃道派毛目水利县丞巡河,封闭甘、肃、高台渠口,并派夫丁严密看守渠口以防上游乱开渠口,至此该水案方得以解决,镇夷堡水利方有保证。

后人为此修建阎公祠堂以彰显阎公事迹,“于芒种前十日祝如岳并年羹尧,至今不替”,为民争水的阎公在地方上拥有很高声望。

——潘春辉《清代河西走廊水案中的官绅关系》

(1)清代河西走廊水案的处理过程中体现了哪些矛盾?
(2)清代士绅在水案的处理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昨日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名校考试联盟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法律体系中专门设有犯罪为奴的《收律》,秦简《法律答问》中有多处涉及“收其妻、子”的规定。籍没的场合如此广泛,民众动辄犯禁,随时都有可能沦为官奴婢。汉文帝继位不久,就“尽除收帮相坐律令”。此后,很少再见到籍没罪犯全家的做法,但是“今农夫五口之家……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的现象日益严重,到了东汉,有人批评时政说:“夫奴婢虽贱,俱含五常,本帝王良民,而使编户小人为己役,哀穷失所,犹无告诉,岂不枉哉?”

——整编自张荣强《从户版到纸籍:战国至唐代户籍制度考论》

材料二 (明朝隆庆年间)看得本县路冲地狭,民少商多,以十分为率,二分务农,尚有八分说牙。……每现年里甲,每里仅存二三贫户,有司所费不赀,里长指称,恣意重科,苦将贫民锁押,买完方行释放,只得卖儿䰞女,破产倾家。里甲萧条,十室九空。而富商大贾,坐享厚利。当道者惟见市肆之繁华,不知乡野之疾苦。   

——摘自《仪真县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文帝“尽除收帑相坐律令”所体现的治国思想,概括秦汉奴婢来源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经营方式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仪真县“民少商多”的成因。结合所学,列举清朝针对“里甲萧条”所采取的制度改革。
7日内更新 | 8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开宝年间,宋太祖赵匡胤诏令天下“举孝悌彰闻”,开宋代劝孝之风。南宋度宗时,“民有以孝悌闻于乡者,守、令具名上闻,将旌异劳赐(表彰赏赐)焉”;同时,两宋大量印制《孝经》并向民间普及。上述做法(       
A.适应了基层治理的需要B.体现了优抚特殊群体的传统
C.丰富了儒家经书的内容D.促进了封建礼仪制度的完善
7日内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朝时期,官府在基层的政令传播依托乡里制和什伍制,政令传递至基层后,借由“乡啬夫—里典—伍长”的官方传播序列直达乡里的家家户户。西汉时期,从刘邦与父老沛县起义、与父老约法三章,再到汉武帝感悟壶关三老书,西汉帝王素来重视父老,这是因为父老的背后是广大民众,尊重民意才能长治久安。因此,西汉官府有意优抚三老、力田、孝悌、父老等民间权威人士,使其成为政令传播中的民间领袖。东汉时期的乡里政令传播机制延续了西汉时期的基本面貌,只是通过增派外部掾和规范民间领袖的措施对传播机制进行了微调。东汉官府增派外部掾和规范民间领袖不单单是政令传播机制的调整,更是对基层治理队伍的整肃和对基层秩序的匡乱反正。秦汉以降,三老等民间领袖虽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乡里政令传播机制业已成熟,后世诸如宗族、富民、士绅等群体纷纷化身为民间领袖,发挥着乡里政令传播中的桥梁作用。

——摘编自王越《论秦汉时期乡里的政令传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乡里政令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时期乡里政令传播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6 . 清代基层空间中的宗族组织普遍发展,如湖南宗族治理以编修族谱、修建宗祠等来显示其历史渊源和社会地位,江西则由诸多权威人士共同参与宗族治理,广东许多盐商成为地方望族后直接参与地方宗族的组织与建设。这表明当时基层治理(     
A.呈现出多样化B.实行乡里制与保甲制合一的体制
C.依赖宗族长老D.依托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提到宗族是一种超越阶级界限的拥有自治权的组织,它力图在它的成员中维持法律和秩序,在发生骚乱时,它甚至可以组织地方民团进行防御。宗族的地位为清朝法律所承认,法律总是维护族长的威信,并且按照亲属关系身份进行惩处。这说明(     
A.宗族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B.清朝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
C.宗法制度在中国得以保存并强化
D.宗族作为基层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
8 . 据考证,湖北荆州秦家咀楚简《九九术》,比湖南里耶秦简《九九表》早了约一个世纪,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乘法口诀实物。但乘法口诀更多见于秦汉文献,同时也是基层官员必学内容。如图为楚简《九九术》和秦简《九九表》(局部)对比图。据此可知,秦汉时期(     

A.政府更加重视文化发展B.秦简内容比楚简更详细
C.基层治理需要数学应用D.社会经济活动持续发展
7日内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9 . 在唐代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离开本县本州,无论是投亲访友或行医治病,还是经营生计,都必须持刑部所制定的纸质文件“过所”才能通过朝廷设置的关卡。这一措施(     
A.构建起全国性道路网络B.推动三省六部制完善
C.促使中外交往走向活跃D.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7日内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了秦代对于法令向下传达的规定,要求“乡部啬夫、令史、里即为读令。布令不谨,吏主【者赀(赀:罚款)二甲】,令、丞一甲,已布令后,吏、典、伍谦(廉) 问不善当此令者,辄捕论。”这一规定说明秦代(     
A.法律制度苛刻B.文书传输便捷
C.基层治理严格D.律令格式完备
2024-04-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第八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强化训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