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5 道试题
1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对》中说:“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于土⋯⋯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贵者也。”这一主张意在(     
A.重塑“天人感应”的思想B.瓦解传统礼乐制度
C.确立儒家思想独尊地位D.强化封建伦理秩序
今日更新 | 194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董仲舒不认同孟子、荀子等人的性善论或性恶论,他将人性比作是董政师,曾比作是丝戏缝。如同蔗和卵需要加工、孵化才能成为丝和懷一样,人性只有经过改造,才能臻于曾。这表明董仲舒(     
A.为封建等级秩序进行辩护B.背离了先秦儒学核心思想
C.发扬了孔子的人性主张D.重视对民众的外在教化
7日内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南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武帝以意识形态“大一统”为主导,推进了国家治理的大转型。一是在思想上摈弃“黄老刑名”,推行尊崇儒术政策,实现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大一统”,从而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儒学”的统治地位。二是在经济上,推行“限民名田”“盐铁官营”,强化货币管理,打击豪强兼并,增加中央财政积累。三是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完善内朝、外朝决策机制,削弱丞相权力,在地方上推行削藩,通过实施“推恩制”,削弱以至剥夺诸侯国的权力,打击分裂势力。四是在军事上,推行“积极进攻”政策,发动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实现北方安定,多次出兵平定南越国、滇国等少数民族政权内乱,奠定了汉帝国的基本格局。五是在外交上实施“凿空西域”战略,开创了陆上“丝绸之路”。所有这些,创造了西汉历史上第二个发展巅峰。

——摘编自杨焕亭《话说西汉治国理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社会治理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进行社会治理改革的背景。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市高新中学,安康中学高新分校高三下学期模拟模拟预测(三)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4 . 铜镜是两汉社会中上层人群使用的一种生活实用器具,镜铭起到装饰铜镜和承载文化的双重作用。如表为学者整理的汉代出土镜铭,据此可知,两汉时期(     
反映“天人关系”的出土汉代镜铭
铜镜来源铜镜年代造镜机构铜镜铭文
江苏
扬州
西汉晚期官营涑治(冶炼)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因宜文章,延年益寿,而去不祥,与天无极,而日月之光,乐央未
浙江
温州
西汉
晚期
官营涑治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宜文章,长寿益年去不羊,与天无极
山东
枣庄
东汉晚期私营吾作明镜,幽涑三商,配像世京,沉德序道,敬奉臣良,周刻无祀,百具作昌,买者大吉,生如山石,士至三公,与师命长
A.江南经济逐步发展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主流思想影响深化D.铜镜制造工艺复杂精密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史记》与《汉书》中有关列传的比较。据此判断,影响史学著述的主要因素是(     
史书《史记》《汉书》
标准不拘社会之阶级﹑贤与不肖﹐只限对历史发展有影响力的人物,如刺客﹑侠客、滑稽等西汉人臣之传记,重视上层有影响力的人物。加人外戚、皇后、宗室,删去刺客﹑侠客、滑稽
体例体例、编次、传目自由,根据历史发展之变化而展开体例严谨,突出名礼,遵守儒家正统思想,将贰臣贬于最后
A.主流观念B.史家素养C.政治形势D.史料多寡
6 . 史载,汉武帝好《公羊》,汉昭帝传《孝经》《论语《尚书》,东汉明帝通《春秋》《尚书》。东汉不少皇帝还亲自讲经,参与诸儒的学术论辩。材料主要反映出(     
A.历代统治者都精通儒家学说B.儒学是治国理政的唯一思想
C.意识形态适应封建统治需要D.士大夫的精神信仰出现变化
2024-04-1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伍被是汉武帝时期淮南王的谋士,他指出:“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这种历史现象得益于汉代(     
A.中央集权的一统局面B.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C.长途贸易的繁荣昌盛D.工商皆本的思想熏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董仲舒认为,人性分三品,大多数人持“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孵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缫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其主张(       
A.宣扬了孟子人性善学说B.强调了社会教化的重要性
C.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D.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共同富裕”思想

思想主要内容
“大同”思想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政治民主,社会和谐,一切财产公有,没有私有观念,人人乐于奉献。老子的“小国寡民”以及陶渊明的世外桃花源,也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们无忧无虑生活的社会
“调均”思想孔子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董仲舒认为贫富分化会导致暴敛和动乱,必须“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致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致于忧”。农民起义者,如南宋钟相、杨幺则提出“等贵贱、均贫富”;明末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等
“博施济众”思想在孔子看来,统治者应当帮助和救济天下穷苦百姓,这与大同理想是一致的。墨子主张统治者要做到“老而无妻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命。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管仲提出将弱势群体划分为九类,统治者要专门设立官职,给予其必要的救助

——摘编自马宁《中国古代的共同富裕思想》

材料二   实现共同富裕是自古以来人类的共同理想,直到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描绘,共同富裕的基本轮廓和理想样态才得以科学呈现。新时代的共同富裕思想,必须始终立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不断把蛋糕做大做好,同时分好蛋糕,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清理规范不合理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逐步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此外,还要加强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方面发力,不断拓展人民精神生活的文化空间,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盈饱满。

——摘编自段妍《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与实践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我国“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渊源。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当代中国实现共同富裕提出合理的建议。
2024-04-0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姜女的故事原型产生于春秋时期,主要内容如下:

“齐侯还自晋,不入,遂袭莒……莒子亲鼓之,从而伐之,获杞梁……齐侯归,遇杞梁之妻于郊,使吊(吊唁)之。(杞梁妻)辞曰:‘殖(即杞梁)之有罪,何辱命焉!若免于罪,犹有先人之敝庐在,下妾不得与郊吊!’(意即在郊外吊唁不合礼制)齐侯吊诸其室。”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齐侯袭莒”

材料二   西汉时期,孟姜女故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庄公袭莒,殖(即杞梁)战而死……杞梁之妻无子,内外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十日而城为之崩。既葬(杞梁),曰:‘吾何归矣?夫妇人必有所倚者也。父在则倚父,夫在则倚夫,子在则倚子。今吾……内无所依……外无所倚……吾岂能更二(即改嫁)哉!亦死而已。’遂赴淄水(即投淄水而死)”。

——(西汉)刘向《列女传·贞顺传》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春秋时期比较,西汉时期孟姜女故事有了哪些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认识传说故事所蕴含的历史研究价值。
2024-04-0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广西贵州省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