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05年,乘清末新政与机构改革之风,袁世凯不断将心腹部下举荐到中央、地方的关键之处。朝堂之上,半数袁氏嫡系。地方亦是如此,天津、山东、河南以至东三省皆为北洋地盘。袁世凯的这些做法(     
A.推动了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B.彰显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果
C.加速了清政府覆灭的历史进程D.宣告了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世纪末,康有为、黄遵宪、梁启超等人提倡“不缠足”,引起强烈反响。清末新政时期,全国各地创办了放足会(或“不缠足会”)。下图为1903年2月16日杭州放足会在西湖之滨的合影。据此可知,当时(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B.男女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政治变革推动社会习俗变迁D.“不缠足”被社会广泛接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06年刊发在《北京画报》上的插画“恭贺立宪”配文“改行立宪,是中国的大转折,是几千年没有的大幸福。”该插图反映了(     

①戊戌维新冲击旧式官僚体制             ②西式的服饰乐器得到了传播
③全国人民广泛拥护共和政体             ④部分人士对政治变革的憧憬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商鞅认为,实行为善、怀柔的政策必然导致“奸民”增多,民强则国起内乱,民弱则众皆依上,唯以权力压制民众,才能使秦国“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所谓“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重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据此可知,商鞅这一主张的特征是(     
A.重刑轻德B.严刑峻法C.崇尚耕战D.国富民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的史书市场

1902年,书商在金陵乡试场前统计:“所销之书,以历史为最多,”《史论类纂》广告谓:“自维新后,试场、学堂莫不以历史试士,统观两场题目,均须切实史事。”书籍市场上,史论类书籍和西史书籍被士子广泛购阅,读史风气渐开,“通知今古,兼习外事”成为风尚。1902年,梁启超在其发表的《新史学》中言;“《二十四史》也,《九通》也……此等书皆万不可不读。”此一观点颇受趋新人士和举子的赞同。史书发行泛滥于市,泥沙俱下,《瀛寰志略》等史地书籍和《明治维新史》等外国政治史也分外畅销。底层读书人心目中的“史论”“史学”与“历史知识”等概念几乎画上等号,并无明显分别,“简”“速”“全”成为购买史书的标准,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厚重史籍经由市场筛选简化,成了“可读之书”。时人多评举业史书难脱词章窠臼,不足为史著,只不过是将策论新瓶装旧酒,商业繁盛与质量低下形成鲜明的反差。

——摘编自王乐鑫《清末科举改制前后的史书市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史书市场繁荣的原因,并简析史书市场繁荣背后暗藏的危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史书业的出路在哪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所示为20世纪初清政府在军事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变革举措。这些变革举措(     

时间
内容
1901年下令停止武科科举考试,通令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命各省“将原有各营严行裁汰,精选
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
1903 年设立练兵处
1904 年颁布《新军营制晌章》《陆军学堂办法》《新军官制》
1905 年规定各省扩编新军数目,令各省旧军改为巡防队,颁布《巡防队营制》
①摒弃了中体西用的构想                                   ②折射出统治危机的严重
③客观上加速了清朝灭亡                                   ④实现了军事近代化转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戊戌变法前夕,维新派代表李端棻为了推进变法,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奏上《请推广学校折》。李端棻指出“窃臣闻国于天地,必有与立,言人才之多寡,系国家之强弱也”,新式学堂只是学习西方的语言和文字,多是涉及文化一类,而对于治国理政之道,大多是没有涉及的。“诸学或非试验测绘不能精,或非游历察勘不能确,今之诸馆,未备图器,未遣游历”。他在奏折中指出,新式学堂大都设在京师,“今十八行省只有数馆,每馆生徒祗(只)有数十”,大多数生徒只把读书当成追求荣华富贵的方式,并非真正钻研技术、学问。这一奏折成为戊戌变法中教育改革的指针,之后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有名的纲领性文件。

——摘编自程妙洪、吴小丽《戊戌变法中〈请推广学校折〉的主要思想与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所揭露的当时教育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对戊戌变法运动的影响,并谈谈其对教育的启示。
2024-04-1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据中国船舶工业统计快报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造船完工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达到121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2%;造船量新承接船舶订单169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位居世界第二;手持船舶订单396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这些成就主要缘于中国(       
A.航运业推动了造船业的现代化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的特征D.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化
9 . 天兴元年(398年),鲜卑贵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同年“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以土德王”。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太和十六年(492年),“诏祀唐尧于平阳,虞舜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北魏统治者的做法意在(     
A.彰显北魏政权继承正统B.顺应民族交融历史潮流
C.追忆先秦时期诸位圣贤D.废除鲜卑贵族统治特权
2024-04-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王安石在变法中推行募役法,其原则是“计产赋钱,募民代役”,政府宣布老百姓交纳免役钱后即免除充当差役的负担。同时规定原来不必承担差役的官户等,都要按照免役钱定额的半数交纳“助役钱”。推行募役法意在(     
A.增加财政收入,均平赋役B.强化人身控制,稳固统治
C.抑制土地兼并,发展生产D.限制高利借贷,缓和矛盾
2024-04-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练习(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