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带一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的商业贸易在丝绸之路以后有了飞跃的发展,长安城中外客商云集,许多来自国内、国外的商人以及西域的一些女子都在商市上做生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西汉经济文化的开放性。伴随着商人的增多,商市也由原来的东西两市扩大到有九市可供交易,不仅仅是中国的丝绸等传播到国外,国外古罗马等地的珍珠也借助着丝绸之路的东风传播到西汉。在这以后,我国的丝织工艺品开始出现在欧洲等西方国家.并享誉盛名,同时,丝绸之路也开辟了一条先进技术传播的通道。当时我国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领先世界的技术以及四大发明随着这条通道开始传播到西方,而在丝纲之路的辐射带动下,西域的一些特色农作物如核桃、石榴等被带到中原,并逐渐开始在中原地区种植。

——摘编自郭博涵《丝绸之路对西汉文化经济及后期的影响》

材料二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也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合作,而且是完善全球发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对汉代经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和实施“一带一路”设想的国内可行性条件。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西夏的崛起,遮断了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传统商路,更因经济重心的南移,支持外贸的经济重心也转移到了南方……

——虞云国《细说宋朝》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湜,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期间,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的进步,12世纪末,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上优势。宋元时期,中国的船只体积最大,装备最佳;中国商人遍布东南亚及印度港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以来对外主要贸易通道由陆上丝绸之路转向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一带一路与经济发展”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4-09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2019年12月19日,“一带一路”巴黎论坛第三届会议正式举行,中国的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回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交流、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又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   “近代丝绸之路”,既是任人宰割的悲剧,也是否极泰来,走向振兴的前奏。从空间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扩大了;从内容看,“西学东渐”是主线,但中国也在开放中艰难发展……晚清政府平定西北起义和新疆叛乱后,“丝绸之路”还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我们从晚清民国初大量的时人旅行记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驼队马帮活动频繁,都带有大量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所达的更是商埠大开,口岸林立。……先有条约开埠,后有自开商埠。

——据王健《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转变及转变原因。
(2)对比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丝绸之路”贸易有何新特点?
4 . 某班级开展“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搜集的可以用来论证该主题的资料包括(   
①建设“一带一路”                    ②召开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③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④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22-08-02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3世纪的伊朗刮起中国风



羚羊祥云纹织金锦
13-14世纪伊朗产纺织品 现藏于德国纽伦堡国家美术馆

在中国道教思想当中。云被认为是宇宙气息的积累。自唐朝起。云纹即被中国各民族吸收。西亚的纳石失(波斯语“Nasich”以金缕或金箔切成的金丝作纬线织制的锦)与联珠纹、葡萄纹与对鸟、对兽纹等都在中国纺织品上流行开来。当时的中国受到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袄教等多种宗教影响,也推动着当时中国和伊朗之间的纺织品文化交流达到了空前的巅峰。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3 - 14世纪出现纺织品文化交流空前繁荣现象的原因。
2022-07-0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来自遥远市集的异国奇货给丝绸之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形,但其真正的意义是成为交流的纽带。中国的造纸、制铁、水车、耕牛用的牛轭和后来的指南针、火药等技术,则缓慢地传播到了西方,其过程有时长达几个世纪。植物和农作物的种子和胚芽在东西方之间相互传播。宗教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往东方;佛教在东汉晚期传入中国,伊斯兰教的传入则晚了几个世纪。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



“一带一路”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丝绸之路成为“交流纽带”的四个方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依据及时代意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材料三   “一带一路”描绘出一幅东西贯穿欧亚大陆,南北与中巴经济走廊、中印孟缅经济走廊相连接的新蓝图,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和欧盟等合作协调发展,可谓讲求实际、高度灵活、富有弹性。

——20173月《南方周末》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40年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以“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型国际关系“新”在何处?中国倡导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外,在全球治理方面还倡导何种方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一带一路”分别对中国、世界产生的影响。
2022-06-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合格考)试题
8 . 放眼世界的历史进程,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四大文明古国及希腊、玛雅人民族的神话故事里,都有大洪水甚至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编自《世界文明探源》

材料二   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非凡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现在,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了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现代全球经济治理模式的框架形成,主要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国家的利益主导。这一框架历经70多年的发展与演变,由最初的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制度基础,逐渐发展成发达国家主导的超主权经济合作和治理决策机制……这种治理机制,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一带一路”合作机制通过其开放性、包容性和共赢性的制度选择,成为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重塑的趋势下,深度参与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转型的必由之路。

——摘自隋广军、查婷俊《全球经济治理转型: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①的名称,并概括世界古代早期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要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有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根植于历史,更面向未来”,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9 . 人类社会的商贸活动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后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6世纪的航海探险和建立殖民帝国使局限在狭隘范围内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事业。意大利城市热那亚、比萨和威尼斯从此默默无闻,而里斯本、利物浦和阿姆斯特丹的港口船只汇集,商人的货物架上堆满了商品。除了东方的香料和纺织品以外,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土豆、烟叶和玉蜀黍,西印度群岛的糖蜜和甜酒,南美的可可、朱古力,非洲的象牙等。从西半球大量运进白糖、咖啡、大米和棉花,使这些物品不再成为奢侈物件。

——摘编自(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2013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新华社《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除狭义丝绸之路外欧亚大陆其他三条重要商路的名称。写出图中A、B两处对应的城市(古称)。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世界市场的发展阶段。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国际意义。结合所学列举中国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中影响力逐渐提升的表现。
2022-06-17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联系密切。

材料一 各个古代文明独立发展,因此在文化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点,大体说来,印度人重视宗教,中国人重视伦理教化,希腊人追求理性,罗马人注重实用,埃及人讲求来世。当然,这些特点不是绝对的,有些是各文明所独有的,有些则相互渗透。如佛教曾传入中国、东南亚、日本和朝鲜,希腊人曾统治埃及和西亚,罗马人曾领有东地中海和高卢等地区,并给这些地区的历史发展施以巨大影响。不过,所有这些对当地原有的文明来说,很难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当地原有的文化。

——摘编自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欧洲探险家和他们的追随者在世界各地的民族之间建立了联系。各个人群之间的互动反过来产生了规模空前的交流,这些交流跨越了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区域。有一些交流是生物种群方面的: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以及病菌都传播到未曾到达的边远地区。航海探险唤醒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求贸易机会,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8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

——摘编自本特利(美)等《新全球史》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之时,正值国际格局不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多极化、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亟需改进。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顺应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的需要,符合参与各方的根本利益。其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旨在建成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

——摘编自苏格《全球视野之“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文明的特点。
(2)指出推动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背景和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