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0 道试题
1 . 南方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和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在本地区消失,而玉器和大型祭坛在中原夏商周文明中找到延伸现象。这表明(     
A.中原领先辐射四方B.区域文明进程趋同
C.中华文明一体发展D.华夏认同观念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考古发现,二里头陶质酒礼器中的鬻、盃与爵都是以大汶口一山东龙山文化的弩为原型创造出来的,玉璋等礼器也源自山东龙山文化。这些二里头文化的陶岙、爵等礼器,后来在长江流域、黄河上游等地皆有发现,玉璋也见于四川盆地、红河三角洲等地。这可说明(     
A.南北经济存在差异B.中华文明由多元走向一体
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二里头周边贸易网络发达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中将上古文化分为六大区系,并指出“各大区系不仅各有渊源、各具特点和各有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且区系间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的”。由此可知(       
A.中华各地文明交流频繁B.中华文明发展延绵不绝
C.中华各地文明发展的同源性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特征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二)历史试题
4 . 在四川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罍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B.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C.奴隶社会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分文明交流
2024-04-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州霍城县江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近年来众多先进的新石器文化的发现对传统观念产生了挑战。有的学者主张中国的长江流域一样是文明的摇篮,其进入文明的时间不晚于黄河流域。有的学者认为,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文明的起源应该是有许多地方,遍布中华大地。有的学者认为,虽然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中心的,但仍不能否认黄河流域是其核心区域。据此推断(       
A.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明显的多源性特征
B.黄河流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唯一发源地
C.长江流域文明是对黄河流域文明的继承与发展
D.中华文明是否独立发展而来还未有确凿的证据
2024-04-0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考古显示,距今4000年左右,中原龙山文化大规模影响江汉两湖地区,与古史中记载的“禹征三苗”“禹划九州”等事件在时间上大体对应。这表明当时(       
A.中华文明统一趋势初现B.中原文化占据明显优势
C.不同部落之间战争频繁D.大禹得到各地人民拥护
2024-04-08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偃师二里头城址出现了典型的有中原庙底沟文化、王湾文化发展而来的因素,又吸收了来自海岱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来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西北甘脊地区的齐家文化、北方河套地区的石峁文化等因素。这一现象说明,中华早期文明(     
A.满天星斗汇聚中原B.独立发展多元并行
C.中原领先辐射四方D.高度成熟领先世界
2024-04-08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济洛平许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中国两大河流域史前文化圈的分布情况,据图可以推断(     
A.中原文化易受北方游牧文化冲击B.各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存在可能
C.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D.各地区之间商品交易较为频繁
2024-04-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十堰市郧阳中学、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半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文明产生于金石并用时代和青铜时代,经过夏、商、西周三代的连续发展,到春秋时期进入铁器时代。春秋战国之后,继续向秦汉时期的更高阶段发展。公元4、5 世纪,中原地区发生过的民族移动及以少数民族为最高统治者的诸政权,本质上都只是朝代的分合或更替的问题。此后,在元代和清代两度出现的少数民族成为全国最高统治者的皇朝,本质上也是各族上层统治者的联合政权。所以,中国作为政治实体在历史上从未被外力所中断。在文化史上,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传统也从未中断。与其他先后消亡的古代文明相比,中国文明具有不断自我更新、 自我代谢的能力,历尽危机而未消残壮志,屡经考验而能活泼泼地生存下来。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导论》整理

材料二:孝文帝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不仅推进了北魏国家和拓跋鲜卑等少数民族社会属性的封建化,也促进了北魏各少数民族同汉族的民族融合。有学者统计, 自魏晋到南北朝,少数民族融入汉族的总人口数多达千万,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南北朝时期完成民族融合历史进程的。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北朝民族大融合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摘编自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武装斗争的立足点放在农村,领导开创井冈山根据地,而且从理论上逐步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出明确的说明: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930年1 月,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同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2013~2021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6%,大大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也高于3.7%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速,经济增长率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增长2.2%,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2013~2021 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 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文明发展连续性的主要表现以及支撑这一连续性的深层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体现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包容性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中国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的优势。
2024-03-3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10 . 陶文是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原始文字”,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虽然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的具体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除早期的半坡遗址外,大约自公元前4800—前4300年,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都有陶文。这一现象反映出(     
A.早期文字已经成熟并扩展B.中华文明一体化趋势
C.中华文明多元化一体特征D.区域间的交流较频繁
2024-03-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