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1 道试题
1 . 《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     
A.连坐法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重农抑商
7日内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求变”“求新”是中国历史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秦地处边陲,俗近西戎,“父子无别,同室而居”,“慢于礼义”,勇于私斗,缺乏公利意识。为此商鞅颁布法令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还下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禁止民众私斗,使秦人“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数十年后,荀子游历秦国,感慨“入境,观其民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材料二   虽然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却碰了壁,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变法就转变为政治斗争,一旦转变为政治斗争,新法必定失败,官僚体系具有天生的保守倾向,而且新政 不能得到预期效果,变法者很难证明自己的正确。因此,王安石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结果 是人亡政息。

——摘编自许小年《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的措施,结合所 学,简述商鞅变法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王安石在赋税和基层管理方面提供的“设计精巧的方   案”,简析王安石“在政治斗争中败下阵来”的原因。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变法 中得到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图为商鞅方升,是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所监制的标准量器,方升的一侧刻有“十八年,齐遣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底面刻有另一组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嫌疑者,皆明一之。”商鞅方升(       

A.诏书文字为时行的隶书B.反映了工商食官的瓦解
C.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根基D.见证了历史的关键走向
2024-03-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戳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四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等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称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等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
(4)材料三、四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
2024-03-1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才国危,左右太亲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第一》


(1)据材料一将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加以概括提炼,逐条列出。
(2)材料二肯定了商鞅变法的哪方面作用?你如何看待“民以殷盛的说法?
(3)材料三中的“人”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4-03-17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以下对这段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人说惠王中的“人”代表奴隶主B.商鞅变法法令在秦国深入人心
C.商鞅威信提高已经威胁到了惠王D.商鞅变法沉重地打击了旧势力
2024-03-17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商鞅变法、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各自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使民)“一之农,然后也国家可富而民力可专也。”“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

——摘自《商君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观点。结合战国时代背景评价其观点。

材料二   阅读



(2)根据材料二指出俄国调整生产关系的侧重点是什么?结合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对这一调整加以评价。

材料三   日本天皇于1879年颁布了《教学大旨》,极力主张在学习吸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科学技术的同时坚持灌输道德教育,突出强调日本文化教育的宗旨在于根据祖宗的训典,形成忠孝仁义的思想品德。日本在发展近代教育的同时,对国民强制灌输“忠君爱国”等思想,鼓吹和提倡武士道。

——摘自《日本近代教育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近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对日本的影响。
2024-03-16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米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2024-03-15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把李悝“尽地力之教”的措施带到秦国,在社会生产中,特别重视农业生产领域。根据秦国地广人稀、荒地多的特点,把重点放在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来发展农业生产方面。他在变法中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妻女收为官奴);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徕民”法令规定:三晋(韩、赵、魏)民众来秦国定居,就有地有房,三代免除徭役,不用参加战争,垦荒的特别优待,10年不交纳赋税。让秦国人当兵打仗,新来的人种田解决粮食问题,从而使秦国的兵源和粮食问题都得到解决。

——据《商君书》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从哪些方面入手发展农业生产。
(2)根据材料,简评商鞅上述改革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认为:“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

——据《史记·商君列传》

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有权撤销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陪审法庭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摘自《梭伦改革》

材料二: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据《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等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称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等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摘自《梭伦改革》

材料四: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制思想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当时秦国的平民和雅典的公民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并分析其共同作用。
(3)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两次改革在政治措施和影响方面的主要不同点。
(4)材料四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据此谈谈你对改革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