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7 道试题
1 . 据中国船舶工业统计快报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造船完工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达到121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2%;造船量新承接船舶订单169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位居世界第二;手持船舶订单396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这些成就主要缘于中国(       
A.航运业推动了造船业的现代化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船舶制造呈现出大型化的特征D.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化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3年国务院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开始领导科技体制改革试点。19853月,中共中央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改变科研机构与企业相分离,研究设计与生产相脱节。19883月,国务院再次召开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提出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促使科研机构自主面向经济开发实体,国家在科研机构推行承包责任制,使科技体制改革获得重大进展。1992年,国家先后在沈阳、南京等八个城市进行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科学技术服务于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199372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关于科学技术的法律。199556日,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这一时期,科技体制改革释放了全国各类科研院所的科研动力,刺激了科技创造的原动力,激发了研发主体的创造力。此外,科技服务业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并在全国扩张,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姜江《新中国成立70年科技服务业与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到90年代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到90年代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意义。
2024-04-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统计,中国城市数量由1978年的193个发展到2007年的655个。城镇化水平已由2000年的36.2%提高至“十五”期末的43.0%,再到2007年的44.9%,年均增长1.24%。1988~2007年,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幅达21.6%,占GDP的比重由1988年的28.6%上升到2007年的40.1%。这主要缘于我国(     
A.城市化区域均衡性发展的增强B.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C.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劳动力转移D.城市基础设施的明显改善
2024-03-28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襄汾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80年后,中国大型农业机械拥有量经过大幅下降后开始缓慢增加,农户自用的小型农机数量增长则极为迅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D.农业商品化水平提高
2024-03-2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稻谷历年生产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稻谷面积与产量始终呈现正相关B.新中国初期的土改解放了生产力
C.稻谷的低谷期均与自然环境相关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粮食持续增长
2024-03-2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暨寒假作业联考历史试题
6 . 如图为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GDP增长速度统计表。对此如表解读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活力呈波动下降趋势
②经济增速减缓刺激了体制改革
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经济发展作用明显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增速峰值出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1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素质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国家性质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个过渡社会成为中国一大特色。这种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当家作主的现实需要B.中国国情的特殊性所决定
C.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力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2024-03-14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如表所示是全国选派留苏学生情况。这反映了(     
时间留苏大学生农机专业学生
1952—1957年专业人数人数占比
32个121人22人18%
A.农业劳动力的匮乏B.新中国渴望农业的机械化
C.农业生产方式变化D.苏联农业的国际领先地位
9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早期英国人口与物价均呈倍增态势,使英国的粮食安全面临极大挑战,影响社会稳定。1587年, 中央政府颁布饥馑政令书,授权掌握地方行政和司法大权的治安法官调查各地粮食供应情况和管制谷物市场; 面包制造商、酿酒商、 麦芽制造商购买谷物时必须持有治安法官颁发的许可证, 而且要在开市至少一小时之后才能购买,以首先保证穷人的粮食供应;大宗购买谷物之人,如若超出个人和家庭所需,则要求他们就近在市场出售;未经批准,严禁谷物出口……。1598年,沃里克郡的治安法官因未能对谷物商的投机倒把行为予以管制而受到枢密院的批评。1622年,在饥荒时期本应用来制作穷人面包的大麦被用来酿造啤酒,枢密院敦促治安法官关闭所有非民众急需的啤酒馆。到17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定出饥荒的阴影,当然这也与该时期英国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各地农业经济之间的高度整合有着密切关系。

——据初庆东《近代早期英国的粮食问题与政府应对》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形成了一整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理念、 战略、政策和做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裱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 中国不仅成功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实现了由吃不饱吃得饱, 由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的历史性转变,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据新华网《中国的粮食安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6~17世纪英国政府保障粮食安全措施的特点,分析英国率先走出饥荒阴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障粮食安全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3)除了上述材料中的举措,请你结合现实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出更多的建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摄影作品《个体户登上领奖台》被《人民日报》等许多报纸刊登。其拍摄背景是四川省广汉县农村妇女易容和丈夫在小镇开了一家饮食店,既方便了赶集经商的农民,又为自家致富开了财门。1984年2月县里召开勤劳致富表彰大会,易容背着孩子出席受领奖状。这反映了(     
A.农村生产主要经营形式改变B.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农村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D.农民收入有了显著增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