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万隆亚非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这次会议的前途……只在概念上有历史意义……几乎所有参加国都不会满意”,“认为这次会议会有肯定的结果,未免太冒失了”。而奇迹却发生了,最后全体一致通过了内容广泛的《最后公报》。当我们回首这段往事,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结果出现,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周恩来总理在会上的杰出贡献。这次会议是(       
A.德黑兰会议B.雅尔塔会议
C.亚非会议D.日内瓦会议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A)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万隆会议之前,中国政府在对相关与会国的政治态度做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如下方针:团结“和平中立国家”、争取“接近和平中立国家”、影响“接近反对和平中立国家”、孤立并分化“反对和平中立国家”。此举意在(       
A.促成亚非会议圆满成功B.扩大国际和平统一战线
C.清除西方殖民势力残余D.遏制世界战争潜在力量
7日内更新 | 35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3 . 下表所示为一位高三学生总结的某次国际会议的主要内容。据此判断,这次国际会议(       
1促进亚非各国间的亲善和合作,探讨和促进他们相互间的和共同的利益,建立和增进友好和睦邻关系
2讨论参加会议各国的社会、经济、文化问题和关系
3讨论对亚非国家人民具有特别利害关系的问题,例如有关民族主权的问题和种族主义及殖民主义的问题
4讨论亚非国家和它们的人民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它们对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所能作出的贡献
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深入发展B.践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增强D.体现了美苏冷战重心转移
2024-03-0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月联考历史试卷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55年4月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周恩来起草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在会上多提亚非国家的共同性问题,不突出我国的特殊问题;对某些国家出于对社会主义的不了解和疑惧而可能进行的攻击,采取申明立场、不为所动的方针。这一参会方案(     
A.体现了务实的外交精神B.避免了社会制度的差异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孤立D.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分歧
2024-02-05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和合”。所谓“和合文化”,即推崇和谐,强调合作,追求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云:“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材料二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讲到:“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就此处境艰难的新中国不仅成功打破了外交僵局,也让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成为普遍共识,在当今的世界格局中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年瞬间——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方针》

材料三   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

——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太宗的民族观及唐朝巩固民族团结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的主要观点并简析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和合文化”时代价值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41年,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促成了会议的成功。据此可知(     
A.民主革命经验延续至新中国B.求同存异奠定了新中国外交基础
C.统一战线推动了革命的胜利D.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发展主旋律
2024-01-2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外交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国家生存和发展、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新中国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在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迈向民族复兴的新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新变化。邓小平准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新变化,逐步形成了关于时代问题的新判断,为改革开放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由此推动世界格局正在经历重大变化。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将以什么样的身份、发挥怎样的作用,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摘编自徐进《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外交工作的历史经验》

(1)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建立后前30年外交的主要任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的外交努力。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后邓小平的新判断及此时外交政策制订的目的。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的战略思想及举措。
2024-01-2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1955年,亚非会议最终通过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中,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共提出了十项原则,尽管该宣言的话语风格与中国代表团原来准备的文本存在着明显差异,但中国代表团在表决时欣然表示赞同。这体现出,当时(     
A.我国极力维护亚非地区安全稳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广泛认可
C.“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会议进程D.我国外交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2023-12-19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对共产主义的直接或间接攻击,周恩来在发言中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说:我们允许不知真相的人抱有怀疑,但……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周恩来此举(       
A.有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B.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C.使中国成为主要的反帝力量D.说明中国已经走出了外交低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前,美国紧盯着受邀的亚非拉国家,同时多方采取外交等行动,竭力阻止会议如期举行。特别是美国负责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罗伯特逊对会议邀请新中国参加极为不满。1955223日,美国策划举行了曼谷会议,妄图以此抵制亚非会议。可是,国际舆论纷纷谴责曼谷会议威胁亚洲和平,并几乎一边倒地支持亚非会议。会期临近,美国似乎已经无力阻挠,有美国媒体称“既然美国不能够阻止这个会议的召开,它就要它的近东和东南亚的某些‘朋友’把会议的进展导向适合美国的途径”。

——摘编自西门樵《60年前,万隆会议鲜为人知的三个瞬间》

材料二   在接到印尼、印度、巴基斯坦、缅甸、锡兰五国总理的邀请后,周恩来即着手会前准备工作。万隆会议开幕后,由于与会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再加上西方国家的煽动和干扰,少数国家代表在发言中重提反共观点,甚至将矛头直指中国。对此,周恩来开门见山地表明“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接着深刻地论述了亚非国家间具有广泛的求同基础,并就此前各国代表在发言中提及的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问题、宗教信仰自由问题和颠覆活动问题进行了逐一回应,阐明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消除他们对中国的误解。他的发言赢得了会场热烈的掌声。在此后几天的会议中,周恩来竭力化解矛盾,使会议尽可能地表达出亚非人民反殖民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共同愿望。在巴厘岛的短暂休闲时间里,周总理和代表团两天内在驻地会见了多批外国领导人,千方百计用好在印尼的每一点时间和各国多打交道,为新中国争取更多一点的外交空间。

——摘编自杨慧《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力挽狂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干涉1955年万隆会议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对1955年万隆会议采取的措施并简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在对待亚非新兴国家问题上中国不同于美国的态度。
2023-11-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联考(周口市项城市五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