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戈尔巴乔夫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3 道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88年1月1日,《苏联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生效,国家取消了对企业的指令性指标,仅通过指导性的控制数字等宏观调控手段来引导企业的活动朝着整个国民经济目标的方向前进。1988年初,苏联大多数企业的国家订货达到企业产量的95%~100%,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50%~70%。这说明当时苏联(       
A.企业经营活力有所增强B.尚未突破计划经济桎梏
C.经济运行模式逐渐优化D.国家物资供应状况好转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85—1991年,苏联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了51%,但商店里柜台和货架上的各种商品空空如也,1990年4月,中央银行行长格拉先科致函最高苏维埃:“许多食品供应不足,首先是畜牧业产品、糖果食品、土豆、蔬菜等。”这表明当时苏联(       
A.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没有变化B.工人消费能力大幅下降
C.市场调节在经济中的作用加强D.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7日内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学科基地大联考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024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欧洲。在战争中没落的大英帝国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对于在自己身边出现的日益强大的苏联产生强烈的恐惧感,他们十分担心贫困、寒冷和饥饿会引发欧洲的“革命”,并认为“虎视眈眈”的苏联正在等待这一时机。苏联在战后初期的很多言行和政策选择,不但没有消除美国和西方的不信任感,反而助长了他们对苏联的战略性疑虑。美苏之间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质性致使双方的战略互疑不断升级,美国重返欧洲与苏联形成对抗。

——摘编自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材料二   二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统计表格中数据为年均增长率   单位:%

时期国民收入工业农业
196619707.78.44.2
197119756.37.40.5
197619804.34.41.7
19811985333.61

——摘编自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材料三   苏联同美国军费开支比较   单位:亿美元

年份军费国内生产总值
苏联美国苏联美国
1985277025802118040540
1986287028002250042780
1987303028802348045440
1988319029302507049080
1989303030402648052670
1990292030602660055630
1991260028002531057410

——沈志华等《冷战启示录》


(1)材料一中,作者强调什么因素引发了冷战?
(2)据材料二,说明苏联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3)分析说明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冷战进程的联系。
2024-04-0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4 . 改变苏联国内政治力量对比的重大事件是(     
A.苏共中央全会决定实行多党制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C.“八一九”事件D.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
2024-03-14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云龙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检测试卷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峰、波谷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最大值、最小值,落差是一个周期内波峰与波谷的差值,反映一个周期内经济增长的幅度,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经济周期的波峰、波谷、落差可以明显看出经济波动的剧烈与平缓状况。总的来说,二战结束以来,美国经济周期的波动比以前更加温和,有的学者称之为“被烫过了的曲线”(如下图)。

材料二   1928—1937 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年递增 16%,1917—1940年,国民收入增长了814%,年均增长率高达9.6%,二战后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优势总体上仍旧得以保持,但是从20世纪 60年代起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的递减趋向,1981—1990年苏联的各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如下表:

年份

国民收入增长率

工业产值
增长率
农业产值
增长率
投资额
增长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

1981—1985

3.2%

3.6%

1.0%

3.7%

2.7%

1986—1989

1.8%

2.6%

0.5%

0.3%

2.0%

1990

-4%

-1.2%

-2.3%

-19%

-3%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1940—1960年经济发展的共同政策因素,并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周期波动为“被烫过了的曲线”进行解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81—1990年苏联经济发展的态势及其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则有关苏联的笑话,很难让人笑起来。这则笑话叫《领袖乘列车》,说的是“社会主义号”列车前进的过程中不断遇到“一截路轨不翼而飞”,领袖们的态度各不相同。列宁的办法是“发动群众”,斯大林的办法是“阶级斗争”,铁路终于较快修复了。历史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赫鲁晓夫气冲斗牛,他用不着去拼接路轨,而是下令用肩膀把火车头扛过去,把车厢甩下来。勃列日涅夫呢?他苦思冥想好一阵也想出了一个“奇招”:“我们大家下车,协力摇晃车厢,只要感觉到列车在前进就可以了。”戈尔巴乔夫路子也很野,他干脆从已走过的铁路上截下一段,铺到前面就解决了。叶利钦半路跳上车来,把车朝另一方向开去……


问题:
(1)“列宁的办法是‘发动群众’,斯大林的办法是‘阶级斗争’,铁路终于较快修复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赫鲁晓夫“下令用肩膀把火车头扛过去,把车厢甩下来”,有何深刻含义?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勃列日涅夫是如何下令“协力摇晃车厢”的?
(4)戈尔巴乔夫“从已走过的铁路上截下一段”说明了什么道理?
(5)读完此故事,概括指出苏联之所以会出现“叶利钦半路跳上车来,把车朝另一方向开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4-03-10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卷)
7 . 1988年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后,开始实行了私有制,1990年10月18日戈尔巴乔夫颁布了《稳定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各种所有制一律平等”和“非垄断化”、“非国有化”及“私有化”的方针,产生的影响(     
A.成功实现了苏联社会经济的转型
B.带来了社会生产的严重衰退和经济危机
C.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D.直接导致苏联解体
2024-03-0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检测联考卷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据耶金等《制高点》

材料二   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将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

——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
(3)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
2024-02-27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周末练习历史试题3(文科)
9 .

知识角度

主要内容

总体状况二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具体表现赫鲁晓夫平反冤假错案,强调_______,改革干部制度;加大农业投人、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_________,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________的秘密报告,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勃列日涅夫在工业领域推行_________改革,扩大________,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但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戈尔巴乔夫1985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开始进行经济改革,承认_______________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但是,在经济改革成效甚微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却骤然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领域,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_________,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___________,放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
解体_________,苏联解体。
2024-02-1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预习自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80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他尚不知晓苏联的真实军费。直至成为总书记,他才发现每年军费高达八百多亿卢布,占国家财政的三分之一。掌握真实开支的国防负责人和军工负责人提醒戈尔巴乔夫世界大战的风险,反对削减军费。这段历史反映了(     
A.利益集团依附国家体制B.苏联极细密的情报工作
C.计划经济约束财政开支D.美苏冷战愈发胶着激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