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1 .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史”指“史料”或“史实”,“论”指“结论”或“理论”。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区分“史”“论”,下列属于“史”有(     )
A屈家岭文化遗址位于湖北省境内              B.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C.殷墟出土了大量青铜器                           D.楚国曾是春秋霸主之一
E.秦朝亡于暴政                                        F.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
G.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H.1978年中国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史”与“论”要相匹配,不能“史”不足或“论”有余,更不可牛头不对马嘴。下列“史”“论”相匹配的有(     )
A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了碳化稻——浙江是中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
B.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文化专制时代还未到来
C.张骞通西域——开辟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D.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E.瓦特发明改良型蒸汽机——推动了英国工业化进程
F.辛亥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篡夺——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G.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3)2004年3月,青浦区“惊现上海第一人”的同时,还出土一只几乎没有野猪特征的红彩猪形陶器,它(      )
A说明了吴越文化起源于畜牧              B.反映了该地区驯化猪的历史
C.证实了上海曾经是陶瓷中心              D.显示了青浦的先民只用红色
请问排除另外三个选项的缘由都是因为什么(      )
(4)阿斯图里亚斯《玉米人》(小说)片段

那时候,山里来了一帮种玉米的人。他们种玉米不是为了自己吃,也不是为了养活家人, 而是要把玉米卖给别人,一心想发财……

过去,这里是莽莽苍苍的群山,如今变成荒山秃岭。守林人呜呜咽咽地唱起悲歌……谁砍伐树木,加斯巴尔就该撕碎他的眼睑;谁放火烧山,加斯巴尔就该烧毁他的睫毛……

请问:小说《玉米人》, 以艺术手法反映的本质冲突是(     )(双选)
A.个体劳作与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B.自给自足与市场主导的经济形态
C.自主经营与侵略掠夺的政治立场D.顺应自然与改变自然的思想观念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 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5)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 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6)在《五四运动》教学中,某位老师用一段材料“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诸君不必光顾’”,得出“五四运动群众基础比较广泛”这个结论的,你认为合理吗?并简释理由。
(7)“史”虽具有客观性,但其考证和记载却有很强的主观性。引用史料时如果不加辨别,很容易“上当”,得出的结论自然就不科学。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中有一段:“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哺乃罢。”某同学用这个材料说明戊戌变法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你对这个“论从史出”有何看法。

(8)“史无定论”,对同一则史料,因立场、智识、动机等等差异可能存在多元化的解读。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讲中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对于这段材料,有三种解释:A肯尼迪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B肯尼迪为维护穷人的利益而对富人采取措施。C肯尼迪为维护美国的利益而调和贫富矛盾。你倾向于哪种解释,并给予合理性分析
(9)恩格斯有句充满哲理的话:“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请结合恰当的史实论证这一结论。(提供两例史证,中外历史各一例)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哀悼基督》是乔托在14世纪为意大利帕多瓦的阿雷那礼拜堂所作的装饰壁画。此画描绘了基督遗体即将下葬时的情景,构图突破了中世纪平面而抽象化的程式,以左下角的基督与圣母为焦点核心,表现心灵与情感的动人场景。这反映了(     

A.浪漫主义的发展B.人文主义的兴起C.宗教改革的开始D.理性主义的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召开抗敌座谈会,与会者认为中国有三项优势:有4.5亿民众,久经战阵的常备军200余万,并由世界知名军事专家指挥;施行法币后财力巩固,抗战三五年不会感到困难;牺牲精神旺盛,决心死战。与会者的观点(     
A.与中国抗战实际相符合B.有利于全面抗战的开始
C.对战争复杂性预期不足D.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政权机构完善,在哈里发以下设各部大臣,辅佐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的事务。其中以掌管财政、税务的部门最为重要。地方行政方面,全国分为9省(后来改为5省),行省总督称艾米尔,由哈里发任命,掌全省军政大权,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另有税务官掌全省的税收,直接对哈里发负责。行省的宗教首领由总督或地方法官兼任。大法官通常从宗教学者中选拔,除办理案件外,还负责管理宗教基金及孤寡的财产等工作。

——摘编自赵永伦《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统治初探》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呼罗珊总督在中亚扶持自己的傀儡政权,实行顺之则抚逆之则灭的政策。布哈拉女王哈吐思就是阿拉伯人武力扶持的一个政治傀儡。阿拉伯人在征服过程中,每征服一地,就以原有的城市作为统治据点,然后以部落为单位将阿拉伯人分别安置在各个城区内,这些阿拉伯人既占有土地,还可领取丰厚的年金。屈底波征服中亚地区以后,以武力为后盾,命令河中地区居民让出一半房屋给迁入中亚的阿拉伯人定居。他把布哈拉城划分为阿拉伯区和布哈拉居民区。阿拉伯人极力维护中亚地主贵族德赫干的利益,拉拢这些地主贵族为阿拉伯人服务。阿拔斯王朝为了巩固在中亚的统治,又鉴于中亚当地贵族是推翻倭马亚王朝的同盟者,决定让这些贵族参政。从曼苏尔到哈伦·拉斯德时期,河中各地区基本上由当地封建贵族,主要是出身于中亚古老文化中心巴里黑的巴尔马克家族和萨曼家族出任宰相(瓦齐)进行管理、

——摘编自[英]穆尔《阿拉伯帝国》

(1)根据材料一分析阿拉伯帝国的国家机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阿拉伯帝国对中亚的统治措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进行改革,把土地分封给贵族和教会,限制贵族领地规模,封臣对领地的拥有也只限终身,不能世袭。接受君主的土地,即为国王的附庸,对国王宣誓效忠,为国王提供军事服务。该改革旨在(     
A.加强法国国王的权威B.建立君臣间依附关系
C.承认贵族土地所有权D.维护西欧封建等级制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联裁军会议最终于19322月召开,会上德国代表团自始至终地坚持其他国家必须裁减军备到凡尔赛条约的水平或承认德国重整军备的权利,否则德国将退出国际裁军大会。当时,正值经济危机的高峰和日本最激烈地进攻上海的时候,任何人都已明白,国联十多年的裁军努力成功的可能性消失殆尽了。

——摘编自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材料二   希特勒的伎俩是,他多年来一直向德国人民表示,他要的是和平,不是战争,而保证德国国防的最好办法就是重整军备。筹备多年,193222日首次召开的日内瓦世界裁军会议为达成国际裁军协议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尽付流水。各国(包括部分小国)都寸步不让地坚持本国利益,决心要保证其实是不可能达到的安全,这击碎了任何达成普遍协议的希望。

19331014日,希特勒宣布德国退出世界裁军会议和国联。退出后马上举行了一次公投。公投的官方结果是,95%的选民支持希特勒的行动,这大大提升了希特勒在德国人民心中的威望。希特勒突破了《凡尔赛和约》的限制,扩张了陆军和空军,进入了非军事区却毫发无伤,英法不准备和德国兵戎相见。

——摘编自【英】伊思克肖《地狱之行1914-1949》泰勒【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裁军的努力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希特勒成功实现法西斯扩军备战的主要原因。
2024-05-13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属墨西哥主教巴托洛门·拉斯·卡萨斯(1474—1566,西班牙人)指出,传教士“手里拿的是十字架,心里想的是黄金”。这一言论(     
A.暴露了教士阶层的腐败堕落B.可说明海上探险行为的动因
C.推动西班牙到达亚洲的进程D.体现出墨西哥商品经济繁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所示为山西省博物馆某展馆中一块展板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中国早期文明的特征为(     

A.家国同构B.等级森严C.多元一体D.各自发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晚清军事变革】

材料一   “兵必土著,取具保结”。 湘军规定应募者必须具有湖南户籍,且需取具保结。 湘军在招募之规中明确要求,“招募兵勇须取具保结,造具府、县、里居、父母、兄弟、妻子、名姓、箕斗清册,各结附册,以便清查”,其无保之人不予收录。 湘军采取了先选将,由统将亲手选兵,兵随将转的方法,即勇丁由什长挑选,什长由哨弁选取,哨弁由营官筛选,营官由统领遴选。为提升军队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军官技能和素质,曾国藩在拟定湘军饷章时,大幅度地提高了士兵的经济待遇。 湘军是清政府出于镇压太平军的需要而组建,属于勇营性质,“临事招募,事罢遣散”。 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彻底失败,在天京被占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曾国藩便下令解散湘军。

——摘编自杨旭平《清末新军兵役制度研究》

材料二   湘淮军以前的清朝军队基本上是属于冷兵器时代,它们配备刀矛弓箭等传统的作战武器。新军引进和利用外国先进的技术,使装备发生质的变革,军队由冷兵器时代跨入热兵器时代。新军编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仿效日本军队的。其编制之法以一军统两镇,1个镇下设2个步兵协,1个马队标,1个炮兵标,1个工程营,1个辎重营以及1 支军乐队。 每个步兵协下设 2 标,每个标(步兵或炮兵)由 3 个营组成(骑兵标下设队),1镇兵力12 512人。 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旨在使它成为一个制定特殊军事规划的临时行政机构。练兵处分为三个司:军政司、军令司、军学司。后来将兵部改为陆军部,并合并了练兵处和太仆司。 陆军部管辖清朝所有的陆军、军事学堂、军械、军需贮藏和兵工厂等。 此外还设置管理水师事务的海军处,为以后成立独立的海军部做准备。

——摘编自李治涛《试论新军近代化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湘军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军队的主要变化,并分析新军在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024-01-2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2006年至 2015年,澳门特区政府先后颁布《本地学制正规教育课程框架》《澳门特别行政区非高等教育的教育制度》等制度以构建新的教育体系,在教学中大量融入近代以来国家取得的卓越成就、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等。澳门的这一举措(     
A.体现了一国两制政策优越性B.旨在提升澳门地区教育水平
C.增强了国家认同感与归属感D.清除了殖民主义的历史残留
2024-01-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