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在权力、效率等方面显得软弱无力。二战后期,盟国各方面都出现了建立强有力国际组织的呼声,联合国应运而生。联合国设立了安全理事会,被全权赋予制裁侵略、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在表决机制中也未要求全体一致,取得包括常任理事国在内的三分之二多数票即可。联合国的设计者还赋予了五大国“世界警察”的身份,这五国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凸显了大国维护世界秩序的核心作用。另一方面,联合国也更为重视和保护弱小民族的主权与利益,使民族自决第一次成为公认的国际准则,并对非自治领土(即殖民地)和托管领土提出了明确规定,促进了世界的非殖民化进程。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盟国在战时所勾画的战后秩序与实际形成的秩序有着相当的不同。原先共同作战一同谋划战后安排并分担维护世界和平重任的盟国,战后数年便分成敌对的西大阵营。国际秩序出现了最初所意想不到的变化。

——摘编自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意图。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后半国际秩序出现了怎样“意想不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4-07-1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文化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过程中形成的,其兴起与发展均是被动的。中国没有经历类似于欧洲文艺复兴那样的运动,中国近代文化是在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面临外国的挑战下而被迫萌发出来的。在民族危机面前,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一系列探索救亡图存的改革,他们力图通过改革向西方学习,达到振兴中华的目的。19世纪后40年里,中国流行的思潮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西方的学习与模仿局限在器械、科技、教育等方面,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全盘西化”,则体现了对西方文化的模仿。

——摘编自梁海燕《浅议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

材料二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国的交流互动由经济、科技领域转向了政治、文化领域。经济全球化浪潮来袭,文化方面出现了“文化全球化”的思潮,这种思潮忽视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导致人们对自己国家文化认同的弱化,甚至引起民族文化的衰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对建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摘编自马睿《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其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刘锦棠被授首任巡抚,省会定于迪化(乌鲁木齐)
1886年刘锦棠制定《新疆屯垦章程》,鼓励军民屯垦,出现“土、客生息蕃庶,岁屡有秋,关内汉回抉眷承垦,络绎相属”局面
1902年新疆全省“凡设道四、府六、厅十一、州一、县二十一、分县二”
1911年新疆警务公所成立,下设司法、行政、总务、卫生四科,综理全疆巡警事务

——摘编自许建英、刘志佳《清朝新疆治理述论》等

材料二   进入新时代以来,新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走在全国 前列,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干鲜果生产基地。2021年,新疆农村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达15575元。新疆实施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农村学前 三年免费教育以及农村安居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应保尽保等政策,综合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治理新疆的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代以来新疆不断发展的原因,并简述其影响。
2024-07-16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水平诊断(二)【期末】历史试题
5 . 【大国博弈与国际关系】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两国就核问题愈加频繁地接触,开始着手建立关于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国际秩序。1963年出台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是美、苏两国围绕核利益的博弈,首次达成了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军备控制协议。《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并不限制美、苏、英三国继续核试验,也不禁止地下核试验。条约把停止核试验同全面禁止核武器完全分开,并且使三个核大国继续制造、储存和使用核武器合法化。同时,美、苏两国不仅可以随意对本条约提出符合本国要求的修正案,而且能随时退出此条约。很明显,条约并不妨碍美苏进行核扩散、扩充核军备、实行核威胁,也无法约束美苏核讹诈行为。

——摘编自王仲春、夏立平《美国核力量与核战略》

材料二   中国主张全面、彻底、干净、坚决地禁止和销毁核武器,但是,面临美苏核垄断和核威胁,发展核武器是实现自身独立自主的重要举措。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了李四光、刘杰、钱三强的汇报,研究了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1957年7月28日,在周恩来的建议下成立了原子能事业部。1958年,毛泽东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中国要在十年内发展核武器,将制造原子弹、氢弹和洲际导弹。1961年7月,中央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原子能基础产业的若干决定》,宣布将更多的资源用于发展支持核力量,积极从人力、物力以及工作安排上优先支援核工业建设。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一朵耀眼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的沙漠中腾空升起,“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实质,并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核武器研发的特点,并分析“东方巨响”的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埠初期福州贸易情况不容乐观,英国曾一度想放弃这个港口。直到五十年代,闽地通往上海、广州等地的茶叶运输通道阻滞,福建当局为缓和茶叶贸易之困境,故而解除福州港的茶禁,允许西方诸国洋商雇人进入武夷山茶产区抢购茶叶,并通过闽江运往世界各国。于是“各国船只驶闽运茶者,犹如万箭齐发,呈争先恐后之状也”,福州逐步成为驰名于世界的茶叶贸易大港口。从1855年到1860年,福州茶叶贸易从1570万磅增至4000万磅,到1868年增加到3.77亿磅, “洋商直接使用轮船运输到国外”。

——摘编自胡家保《近代福州城市西人建筑及其影响研究(1840—1949年)》

材料二


史料史料   来源
史料1

1   1866年福州汇丰银行分理处
朱永春《福州近代建筑史》
史料2

2   1866年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史料3美国基督教美部会于咸丰十六年(1860年)在福州于山西麓太平街创建圣教医院,该医院在早期医生柯为良的精心维护和主持下,已久负盛名。柯医生通晓闽言闽语,精通汉文,先后编译和著作了《体学新编》和《医馆略述》等多部医书,并以医院为依托创办了医学堂,培养中国医生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福州市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至80年代福建茶叶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上述变化的国内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研究课题,并说明三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2024-05-0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教学检测(四)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3月)摘编

孩子的游戏有一群小孩子在那里玩吧,如果你看见一个小孩子对着另一个小孩子鼓眼蹬脚扬手动气时,你就立刻可以听到一种尖锐的声音,那便是:“打倒帝国主义!”
绅士与农民一个绅士模样的人在路上碰了一个农民,那绅士摆格不肯让路,那农民便愤然说:“土豪劣绅!晓得三民主义么?”
总结政治宣传的普及乡村,全是共产党和农民协会的功绩。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和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进过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效非常之广而速。……今后值得注意的,就是要利用各种机会,把上述那些简单的口号,内容渐渐充实,意义渐渐明了起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湖南农村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对中国革命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居正当国十六年,最初即以六事上陈,一省议论,二振纲纪,三重诏令,四核名实,五固邦本,六饬武备。得君专任力行不怠。万历初政,百废俱举。四境宴然。太仓、太仆积六七百万金,京通仓积粟八百万石。可谓能起衰振蔽。……首辅中当以居正功最显。”

——摘编自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

材料二   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在谈到张居正时,论述了他“整顿政治的措施”,他反对因循苟且,奖励官员“急公进取”,“他更希望统治阶级内部的行动能够取得一致,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而“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正是张居正执政的核心理念。同时指出, “张居正的成就最突出是在经济方面”,“丈量土地和赋役改革是张居正颁行的重要的经济政策”。

——摘编自毛佩琦《张居正历史定位再议》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治国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之诚和翦伯赞给予张居正较高评价的原因。
2024-04-2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教学检测(四)暨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澶渊之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迭经争论的题目,有些读史的人认为宋朝不能在开国之初,一鼓作气先攻下契丹,既承认辽政权的存在,又开“岁币”之滥觞,以后两宋之“积弱”,只有使局面江河日下。所以澶渊之盟是一种地缘政治的产物,表示这两种带竞争性的体制在地域上一度保持到力量的平衡。

——摘编自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中国历史气温变化图

——据邓小南《王安右与他的时代》

(1)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澶渊之盟出现的背景条件,两种分析是否恰当,还可以补充哪些史料。
(2)澶渊之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迭经争论的题目,请谈谈你的看法。(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滦煤矿是中国近代煤矿业中的巨擘,前身为1878年清政府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官督商办企业“开平矿务局”,为当时所办新式煤矿中成功之代表,但不幸于1900年庚子国变时落入英商之手成为英资煤矿。滦州煤矿为1907年招集民族资本创办,原为试图收回开平而设,但终于在与开平的竞争中失利,为开平所并。1912年二矿实行名义上的联合,称“开滦矿务总局”,实际为英商掌控;1934年进一步合并,正式成为合资煤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被日本夺去。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南京国民政府接收,交还英商经营。

——摘编自云妍《近代开滦煤矿产出的“Solow余值”分析》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评析开滦煤矿的产量趋势。(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