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76 道试题
1 . 每个地区和国家的发展都是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皇制度和封建制度,是中古历史的中心点。教皇制度是欧洲的一个合力,它把全欧洲统率在一个主权之下,使各地的人民奉同样的教主。封建制度所代表的,却是一个分力,它把欧洲分之又分。在这两个相对势力之下,便可以明白,列国之兴,乃是黑暗中的一点光明。列国制度,对于封建制度是一个合力,但在教皇的眼光中,列国的成立却是妨害欧洲的统一。列国的君主,一方面要打倒国内分权的诸侯,一方面又要从教皇手中把政教权力争夺过来,他们终于战胜了这两个中古历史上的主要制度。

——整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中古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1020年,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

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许多学生热衷于研究罗马法律的本源

1167年,牛津大学成立,40余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

1296年,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市议会性质)的成员

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向神职人员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1367年,德意志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最终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1487年,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通过斯托克之战镇压了贵族的叛乱

1497年,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绘制完成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西欧“中古历史”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分析中古后期西欧社会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3)写出材料三中反映的重要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的重要影响。
2024-06-06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乌蒙山学校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众所周知,战国中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异常动荡的时期。诸侯国彼此征伐不断,导致土地荒芜、民心动荡,饿殍遍野、人民流离失所。生于这一时期的孟子,被那悲惨的局面所震撼,对战火所带来的自然环境的恶化更有深切的体会。在亲身经历了“土狭而民众”“ 焚薮而田”“竭泽而鱼” 等众多事件后,孟子提出了“仁民而爱物”的环保思想,并以“时养”为核心阐释了人类社会的生产进步不应以牺牲自然为代价,一切人类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摘编自王东炜等《孟子思想与当代环境保护》

材料二   环境问题的 实质是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再生速度,而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又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早在1863年,英国颁布的《制碱法》就对工厂在硫酸雾、二氧化硫和氯化氢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上作了规定。1887年,美国为控制污水对河流的污染,规定了污水排放量和河流流量的稀释比。日本在1970年底召开了公害临时国会,制定和修改了有关公害的十四条法律。至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对工厂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制定了比较严格的环境标准,要求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环境标志,并强制企业予以遵守。

——摘编自周丽《国外环境治理政策措施及我国环境保护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的环保思想,并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要措施。
(3)上述材料中关于环保的思想及措施对当前我国的环保工作提供了哪些启示。
2023-07-2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民族主义从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开始兴起,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资产阶级用民族、祖国的观念把法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并形成了民族主义思想。它明确提出法国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民族自治、民族统一和民族个性的公民观念,得到了不断强化和广泛传播;用民族国家代替王权国家、用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代替了王权利益至上观念,主权不受侵犯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理论中占有核心地位。

——摘编自张国臣《论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世纪末,民族主义逐渐极端化。它认为在竞争激烈、强国林立的国际环境中,生存竞争是国际关系的常态。它强调把国家的边界尽可能的扩张到本民族全盛时期所统治过的历史疆界或天然疆界,极尽可能地为本民族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它认为本民族的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最有资格普及到所有的民族。它认为民族间的竞争根本上依靠军事力量,并且只有通过战争才能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乃至世界的进步。

——摘编自于海峰《论民族主义的演变、作用与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初期欧洲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起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末欧洲民族主义极端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517月,在苏共中央的建议下,朝鲜战争的交战各方开始进行朝鲜停战谈判。经过战场和谈判桌上的反复较量,19537月,中、朝同美国达成《朝鲜停战协议》,这是朝鲜问题摆脱僵局的关键。1954年,中,苏、美等国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会议首先讨论朝鲜问题。关于朝鲜和平统一问题,外国武装从朝鲜撤走问题,与会各方展开激烈斗争。周恩来在会上阐明中国政府的立场,谴责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由于美国的阻扰,会议未能就朝鲜问题达成协议。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选修三·教师用书》

材料二   2005919日,中、朝、美、韩、俄、日在北京通过《第四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即“9-19共同声明”,为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确立了基本框架,成为六方会谈的一个“里程碑”式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六方一致重申,朝鲜半岛无核化是六方会谈的目标。朝方承诺,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现有核计划,早日重返《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保障监督。美韩就朝鲜的安全关切作出承诺:美方确认美国在朝鲜半岛没有核武器,无意以核武器或常规武器攻击或入侵朝鲜;韩方重申其不运入、不部署核武器的承诺,并确认在韩国领土上没有核武器。朝方声明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其他各方对此表示尊重。

二、六方承诺,根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相互关系。朝美、朝日承诺,将采取步骤实现关系正常化。

三、六方承诺促进能源、贸易及投资领域的经济合作。中、日、韩、俄、美愿向朝提供能源援助。

四、六方承诺,共同致力于东北亚地区持久和平与稳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政府解决朝鲜问题方式上的变化和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9.19共同声明”的特点及意义。
2021-09-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秉贵,中共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195511月参加工作,在北京市国营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接待顾客数百万人。他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20世纪50年代,他总结出站好柜台要做到五点:精神饱满、思想集中、耳目灵敏、抬头售货、动作“三快”;60年代,他总结出“接一、问二、联系三”的售货法,刻苦练就称糖“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70年代,他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满腔热情的服务精神归纳概括为“一团火精神”,响亮地提出“心有一团火、温暖顾客心”。他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

——摘编自《“一抓准”张秉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秉贵苦练服务本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秉贵体现的优秀精神品质。
2021-08-2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模拟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范文澜 (1893-1969),浙江绍兴人,著名历史学家。1913 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受业于著名学者黄侃、陈汉章和刘师培。1939 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月到达延安,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由范文澜负责编写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中国通史。编著工作从1940年8月开始,在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情况下,范文澜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发愤写作。1943年,《中国通史简编》出版,共56万字。《中国通史简编》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代表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大量新鲜的论断;内容丰富,重视把握和揭示各个时代的特点,善于抓住历史演进中的新因素,新动向;在叙述上,脉络清晰,上下、中外贯通。它的完成,标志着中国通史的编撰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摘编自陈其泰《范文澜:承章黄衣钵扬马列学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范文澜编撰《中国通史简编》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通史简编》的特点。
2021-05-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儿女为官府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叭。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摘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材料三   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使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当一部分人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的时候,总会有一批生产者被抛出生产之外,成为多余的人。据那个时候西方人的观察,“中国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所得区区工价,实非美国工人所能自给。上海如此,他处尤为便宜,盖该口工价已较内地丰厚。致远方男女来谋食者日繁有徙,离家不计也”。面对这种情况,因西方势力楔入而产生的经济变化只能像水面波纹一样层层翻出,缓缓荡开。新的生产方式在取代着旧的生产方式,并因此而造成了城乡社会生活的种种变化。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具有两重意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的什么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体现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得摘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二二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模式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和改组”的表现,并概括其“两重意义”。
2021-07-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极其深刻的革命。由于十九世纪初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开展,急需英国供应各种机器设备,加上英国普遍使用机器,成本迅速降低。英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大加强,成为世界市场工业品的主要供应者。许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和市场。经过工业革命,工厂制度建立起来了,资本主义大生产排挤了手工生产,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占据绝对统治的地位。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人口大量涌向工业区,使城市无论在地理分布、数量、规模、类型等方面,都起了明显的变化。

——摘编自庄解忧《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经济社会影响》

材料二 首先,第一次工业革命实际上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阶段,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而十九世纪后半期和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主要任务是改造、扩大和创新重工业的各个部门,并利用重工业的雄厚力量,确立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统治地位。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特征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的带动下进行的,但这次技术革命主要是在科学革命理论的直接指导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最后,在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一百年,称得上实现工业革命的也只有个别国家。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浪潮从个别国家迅速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还涌现出了一批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也不断向纵深地区发展。

——摘编自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极其深刻的革命”的具体表现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工业革命给你带来的启示。
2021-05-19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过隋末社会大动乱,唐朝出现了安定祥和的政治局要,再加上唐朝统治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改革,造就了适合工商业恢复和发展的政治环境和经济氛围。如,唐代的均田制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农具的改进和水利的大量兴修,使农业得到巨大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唐代的丝织、陶瓷、金属等制造业也十分发达,为商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唐政府重视并加强对外经济文化的开放与交流,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摘编自童贤彬《唐代商业发展特点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材料二   宋代,商业的发展进入了比较成熟和高度繁荣的阶段,达到了封建社会商业的发达形态。宋代商业分布与内部分工趋于成熟,前者可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认识,后者主要包括商品交易的分工(各种“市场”)和商业分工(各种“行”)。宋代开始,政府实行恤商政策,免除了一些商税,尽量保护商人的利益。同时,宋代地区性中心城市通过众多的水陆交通干、支线与其他地区联结起来,形成了若干区域市场和全国性的商业网络。宋代的许多农产品也成为商品,加之手工产品,使商品的品种量大增。从交易程序上看,宋代的商品交换已有较完备的程序,并较多地采用赊销、广告推销和注意陈设等方式,以方便顾客。

——摘编自罗吉义《宋代商业的发展和商业政策》

材料三   地域商人集团的产生和发展,是明清经济中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历史现象。明清时期的商人,往往依血缘关系结成商业上的势力,一人经商顺利,便携带子女宗亲俱往,声势显赫的商人家族因此兴起。城市发达的商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商人,竞争日趋激烈,仅仅依靠家族的力量是难以应付的。在这种情况下,商人们终于按照几千年传统的宗族和地域观念联合起来,建立起商人的同乡组织——商人会馆。商人及商人集团不仅向官府和地方宗族势力妥协,而且通过与地方宗族势力加强联系来维护其自身利益及社会地位。

——摘编自张守广《试论明清时期地域商人集团的产生、发展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商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人集团的特点。
2021-04-09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对官员素质的期待,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
(2)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
(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