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是世俗教育的重要起点。巴黎大学初现时,仅是圣母院学校的附属机构。1179年,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严厉训斥了巴黎圣母院教堂学校滥发许可证(世俗学校人文学科教学需持教会许可证)后,巴黎大学为人文学科的教师所控制,他们取得了录用教学人员的特权。巴黎大学创设了课程体系,规定了学期长度,确立了考试的内容与形式等。1194年,西斯廷三世确认了前任教皇赋予巴黎大学教师的另一项特权,即有关学生的法律案件,不受市民干涉,而由教师组成法庭来审理。1200年,法王菲利普二世又颁令,正式承认巴黎大学作为师生合作团体的地位,规定它应在教会法的管理下运行,除了未来的学生可以被提供住宿条件外,师生在与俗人的争端中,享有教士的特权。随着独立于当地教会的自治权的获得,巴黎大学从而与教皇、皇帝相并列,形成欧洲三足鼎立的政治势力。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制的兴起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2世纪以来巴黎大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2世纪以来巴黎大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 . 在封建时代,长城是军事防御工事,在文学上具有反对徭役、反战思乡、雄浑壮丽的思想表达。但近代以来,尤其在经过抗日战争洗礼后,长城逐渐成为了一种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B.长城丧失军事防御功能
C.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深度融合D.保护文化遗产任重道远
2024-07-04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一战前,中国的精英阶层追捧欧洲,将其视为人类文明的代表。一战后,他们却提出了对西方文明的深刻质疑,这说明了(     
A.知识分子逐渐理性认识西方文明B.西方文明存在重大缺陷
C.新文化运动不利于西方文明传播D.国家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4-07-0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魏晋时期户籍制度与前代相比发生重大变化,由秦汉的编户齐民制演变为职役身分制。统治者将治下编户划分为多种身份的人户,如屯田户、兵户、吏户等,他们与普通民户一起,按照身份承担不同的国家义务。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田庄经济的发展致使纳税人口锐减B.江南开发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C.造纸术的改进推动户籍统计的进步D.强化集权和社会控制的需要
2024-07-04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某学者对唐朝三省制有一段精辟的叙述:“坐庙堂者,商订于造命之初,毋或擅权而好胜;居纠驳者,审查于出令之后,不惮纠过以弼违,则上下之间始无旷职,而三省之设不为具文。”这体现了唐朝(     
A.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B.宰相逐步丧失行政大权
C.决策权与行政权开始分离D.中枢机构形成制衡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古代埃及王表通常是指按照年代次序罗列统治者形象、名字和头衔的文献。约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写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画有代表荷鲁斯神的鹰隼形象。新王国(前1550~前1069)时期,王表形制臻于成熟。据此可知,古代埃及王表(       
A.说明了象形文字的缘起B.融合了宗教与王权的观念
C.呈现了埃及神庙的兴衰D.展示了分裂与统一的场景
2024-07-02更新 | 1231次组卷 | 13卷引用: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1年6月,东南督抚与列强达成“和议”。7月,清政府发布谕旨称:“尔各督抚度势量力,不欲轻构外衅,诚老成谋国之道”。参与“和议”的督抚们去世后,清政府还褒以“保障东南,匡扶大局,厥功甚著,老成硕望,实为国家柱石之臣”等语。清政府这些举措旨在(     
A.提高地方政府自治的能动性B.构建“东南互保”的合法性
C.协调清政府与列强间的矛盾D.维护国家权力秩序的稳定
2024-06-27更新 | 116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魏都区许昌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二战结束后,一位英国学者认为,印度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各种种姓、教派、部族和语言集团的混合体。正是英国的武器、行政机构和文化把它们联合成混合体。一旦这种联合力量撤出,印度将分裂为无数个种姓、教派、部族和语言集团,其中每一个都与其他集团相争斗。该学者的认识(     
A.忽视了印度社会的历史与现实B.意在鼓吹印度民族文化的复兴
C.强调了印度移民文化的多样性D.美化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兴起并成为一门产业。民众仿效16世纪以来贵族“欧陆游学”传统,参观英国知名作家的出生地、故居和墓地,探访文学作品中描述之地,以求“更深刻地理解熟悉的文本”。

地处偏僻的斯特拉特福,因是莎士比亚出生地而成为旅游胜地。1847年出版的《英国最杰出诗人的故居和常去之处》配以版画介绍英国作家故居,深受读者欢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有乔叟、斯宾塞等众多作家的墓碑或纪念碑,备受游客青睐。人们还将文学作品视为“旅游指南”,前往伦敦、罗切斯特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邂逅”,“跟随哈代想象出来的人物的活动轨迹游览他们的故土”,领略司各特作品中描述的苏格兰高地风光,寻找历史记忆。“莎士比亚之乡”“哈代之乡”“司各特之乡”等英国文学之乡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摘编自(法)马克布瓦耶《1621世纪西方旅游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学旅游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文学旅游的影响。
2024-06-11更新 | 2288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昌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

——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
2024-06-11更新 | 2491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昌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