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4 道试题
1 . 一位学者在考证马可·波罗在中国的行迹时,做了如下分析。这表明(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元世祖至元十五年,一个叫马薛里吉思的基督徒在镇江做官三年,建了两座基督教堂。经查证,马薛里吉思,《元史》中无传,可见不是个重要人物,而元代人俞希鲁纂的《至顺镇江志》又记载此人于至元十五年到镇江任副达鲁花赤(官名),在此建了六座基督教教堂,而马可·波罗只提两座,可能他只看到两座,也许其他教堂还没有建。
A.官方正史更具史料研究价值B.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事实
C.历史研究应坚持多种史料互证D.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2024-07-10更新 | 7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中外交流,有效增进了文明的互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甘肃靖远县北滩黄河古渡口出土了东罗马鎏金银盘,银盘内分三层雕刻不同的纹饰:外圈饰相互勾连的葡萄卷草纹,中间一圈雕刻古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十二神像,中央高浮雕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作为银盘的主题纹饰。盘底刻铭文“490金币”。这是东罗马银盘在中国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发现,出土地点是连接河西与河东地区的通道。在这里.中外宾客商旅往来频繁.络绎不绝。银盘应是西来商客或使者往返黄河古渡口时留下的遗物。

——摘编自于萍《丝路遗珍—从甘肃省博物馆<丝绸之路文明>展精品看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   《宋史·食货志》记载:“(占城)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大约在唐末宋初,“占城稻”便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被引入福建种植,随后这种农作物甚至得到了宋朝最高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种植从最初的福建,推广至江淮、两浙地区,再逐渐传播到北方、岭南、湖南等地区,并且在各地又衍生出一些新品种,最后逐渐融入整个中国水稻品种系统中并发挥重要作用。

——摘编自郭晔旻《经海路传入的经典外来作物—占城稻改变舌尖上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罗马鎏金银盘的史料类型及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引进占城稻的意义。
2024-07-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市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内容出处
史料一丧乱以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曹操《建学令》
史料二太祖遣都护曹洪平下辩,使(辛)毗与曹休参之,令曰:“昔高祖贪财好色,而良、平匡其过失。今佐治(辛毗)、文烈(曹休)忧不轻矣”西晋陈寿
《三国志·辛毗传》
史料三神仙之书,道家之言,乃言传说上为辰尾宿,岁星降下为东方朔……其为虚妄,甚矣哉!世有方士,吾王悉所招致……岂复欲观神仙于瀛洲,求安期于海岛,释金辂而履云舆,弃六骥而羡飞龙哉曹植《辩道论》

材料二   唐太宗时,魏征在《理狱听谏疏》称:“臣闻尧有敢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上下无私,君臣合德者也。魏武帝云:‘有德之君,乐闻逆耳之言,犯颜之净(净)’”。唐太宗在《祭魏太祖文》中写道:“帝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初盛唐时期关于曹操的诗歌中,也多为文人对魏武帝的凭吊,如张说的“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自中唐起,许多作家开始将藩镇权贵比为曹操或用臣子与曹操对比,如:刘长卿“西征开幕府,早晚用陈琳”(《送崔载华、张起之闽中》),将闽中长官比附曹操,友人比附陈琳;元稹的“刘虞不敢作天子,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则将同属东汉末年的名臣刘虞与曹操做了对比。

——摘编自高子倩《中唐曹操形象新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则史料对研究曹操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唐以来曹操形象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4-05-22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俄罗斯作家瓦西里·格罗斯曼于1942年夏末乘车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珞途中的随笔:“我们穿过战争摧残的可爱的乡村。到处都有女人在干活,她们收割、脱粒,驾着马拉犁耕地,开着拖拉机或收割机,坐在大卡车上,或坐在铁路两侧的高坡上干着危险而又艰苦的农活。当德国人在亚斯纳亚·波里雅纳庄园燃起大火时,是她们最先扑上去救火。是她们平整无穷无尽的公路,让坦克、装备和供应前线物资的卡车川流不息地从上面驶过。俄国妇女肩负着沉重的收获的重担。……她们开汽车、在河边渡口摆渡、送邮件、在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的拖拉机站办公室工作通宵。面对困难的任务,她们没有退缩,身处前线那预兆不祥的夜晚并未能吓唬住她们。……对于祖国所面临的危难她们却是那么理解。”

——摘编自[美]沃尔特·G·莫斯《俄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瓦西里·格罗斯曼随笔的写作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瓦西里·格罗斯曼随笔的史料价值。
5 . 水稻不仅是一种粮食作物,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下图为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炭化米粒,现藏湖南博物馆,呈现由野生稻向栽培稻过渡的形态,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

史料二:南宋理学家黄震《黄氏日钞》“收麦在四月,种禾在五月初,不因麦,迟了种禾。”

材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杨开渠通过历时一年多对四川省农业生产条件的细致调查,提出通过种植双季稻、采取干田直播法、选育旱稻品种等方法全面促进四川粮食增产,以巩固抗日大后方,为抗日战争做好粮食供应准备。

——摘编自张荔《回首川农百廿年,红色基因永相传》

材料三   1980年,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中国第一项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给美国,拉开杂交水稻国际化的序幕。中国杂交水稻被西方称为“东方魔稻”,迅速风靡世界,有人甚至将其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黄金生《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中国方案”杂交水稻:一场改变世界的绿色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则史料对研究古代水稻的价值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水稻所体现的文化象征。
2024-07-2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出处
史料(一)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纯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纯者,兼调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后晋]刘昀《旧唐书》
史料(二)三品已上,大科绸绫及罗,其色紫,饰用玉。五品已上,小科绸绫及罗,其色朱,饰用金。六品已上,服丝布,杂小绫,交梭,双绸,其色黄……流外及庶人服绸、纯、布

材料二   到了明中叶,除江南之外,全国仅有山西潞安、四川成都等少数城市以及华北个别地区还保留着一些规模有限的丝织业。但它们在全国丝织品市场中的地位远不及江南。四川民间衣服所用丝织品尚多取之于江南,位于川西金沙江林区的建昌卫,因有大量木材输往江南,故“虽僻远万里,然苏杭新织种种文绮,吴中贵介未披而彼处先得”。时人张翰说:“虽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而求罗绮缯币者,必走浙之东也。”

——摘编自李伯重《明清江南生丝与丝织品的国内外市场及其变化》

(1)指出材料一的两则史料在探究唐代丝织品用途方面的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解释。
(2)指出材料二中明代丝织品国内市场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24-06-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7 . 【国际视角下的中国抗战】

材料: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中的《中国政治报告》汇集了1911——1960年英国驻华官员定期发往英国外交部的政治报告。其初衷是“全面反映过去一年内发生的与报告国相关的事件,并解释其对该国立场和政策的影响”。

1931827日,英国驻华公使M.兰普森的报告中,回顾国民党政府军在江西攻打红军之战况;“共产党……在条件艰难的山区开展远比国民党军队更为擅长的游击战。尽管国民党军队成功地占领了城区,但实际上,他们除了迫使共产党势力从江西和福建山区腹地的一地到另一地之外,几乎没有取得什么战果。”

驻华大使卡尔19411月报告中详述了皖南事变的经过:新四军并不想执行这一具有军事和政治双重动机的命令,因为它需要穿越的地区不仅有日本人,还有国民党中央军。……新四军于12月底出发;约2/3的人安然渡过长江。但是,其余人则由于某种未知原因,遭顾祝同部的军队袭击,约3000人牺牲……但官方的说法是,新四军发生叛乱,必须处分。

驻华大使薛穆“1943年年度报告”:“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央政府运用几支最精锐的部队,对共产主义地区进行包括军需品、医疗用具在内的严密封锁,然而,外国访客对共产主义地区的民主管理、全面战争基础上的民众组织、人民对共产党军队及政府的忠诚和热情支持,都给予了一致的赞扬。”

——摘编自喻卓《来自一线的观察——英国驻华外交官视野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驻华外交官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外交官员在抗战时期发出的《中国政治报告》的现实意义和史料价值。
2024-06-03更新 | 273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6月)历史试题

8 . 以日期命名时事,是历史概念的重要来源,镌刻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以下是小黄同学在搜集“历史上的今天”相关资料时,找到一些以日期命名的史事:

①“八·一三事变”   ②“七七事变”   ③“九·一八事变”   ④“一二·九运动”

1.请按照发生时的时序先后,对上述史事排序(     )(单选)
A.③①②④B.③④①②C.③④②①D.③①④②
2.请将下列历史评说与史事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A. “八·一三事变” B. “七七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一二·九运动”
(1)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2)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                                                       
(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4)国民政府奋起反抗,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3.请依据以上史事提炼一个主题

自邮票问世以来,举凡政治的、经济的、科学的、文化的、军事的重大事件等,几乎在邮票上都有反映,故人们称邮票是“连续不断的历史记录”和“微型博物馆”,在历史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以下是小黄同学收集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发行的三枚邮票。

4.请指出上述纪念邮票中的“双十节”、“八一五”和“双十二”分别代表的历史事件。
5.请依据邮票上的日期或主题,判断上述三枚邮票发行的具体年份。
① A.1945年                 B. 1946年                 C. 1948年                 D. 1949年
② A.1945年                 B. 1946年                 C. 1948年                 D. 1949年
③ A.1945年                 B. 1946年                 C. 1948年                 D. 1949年
6.请提炼三枚邮票所反映的时代主题。
7.完成时间轴的填写:_____(本题等级考考生不做)

2024-06-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敬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为湖南长沙出土的西汉晚期“中国大宁”神兽博局纹镜。镜背间铸有铭文:“圣人之作镜兮,取气于五行。生于道康兮,咸有文章。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羊。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常元吉,有纪刚。”)

史料二   东汉《前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少府之下有尚方令一人,御用及官制铜镜均由尚方制作。”史料三唐朝《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桂州(今桂林)向中央进贡“铜镜四十四面”。

——以上材料摘编自宋莹莹《由广西出土铜镜铭文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材料二   在今蒙古和独联体境内,发现了不少属于战国和汉代的镜子。隋唐时期的镜子出土数量数量最多的是海兽葡萄镜。在伊朗发现了多面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约旦发现了花草禽兽镜和仿制的海兽葡萄镜。在日本还出土了不少唐镜和宋代的商标字号镜。

——以上材料改编自王婉云《中国古铜镜在中国历史及对外交流上的价值》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铜镜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铜镜外传的积极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公元前219年始,秦始皇数次东巡,“群臣诵功,请刻于石”,遂在泰山等地刻石勒铭。这些铭文叙述了秦始皇因六国“贪戾无厌,虐杀不已”,于是“禽灭六王”“平一宇内”,实行了“器械一量,同书文字”等政策;秦始皇“作制明法”“不懈于治”“专隆教诲”“忧恤黔首”,官员“各知所行,事无嫌疑”;“六合之内”出现了“黔首安宁”“不用兵革”“男女礼顺”“莫不受德”“承顺圣意”的景象。

——据《史记》等

材料二   公元14年罗马帝国首位皇帝奥古斯都去世,其生前自述被铭刻于陵墓入口处,主要内容为:奥古斯都“恢复了为派系势力主宰的共和国的自由”,平定高卢、西班牙等地战乱;多次为罗马平民发放金钱和粮食,“举办角斗表演”;复兴罗马传统,“修复了八十二座诸神之庙宇”;“解除了海上的海盗威胁”,“将罗马人民的所有行省”的边界扩大了。铭文强调奥古斯都的最高权力源于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授予。该铭文后被诸行省传抄。

——摘编自张楠、张强《<奥古斯都功德碑>译注》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呈现的帝王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刻石与奥古斯都功德碑出现的共性原因并说明两者共同的史料价值。
2024-06-11更新 | 2491次组卷 | 2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