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492年以后的玉米、马铃薯传播示意图


——摘编自[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庄园既是中古西欧基本的经济组织,也一个典型的社会组织。下图是学者所绘的庄园示意图。


——摘编自[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结合中世纪欧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04-09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新旧民主革命的交替,由于革命道路的曲折,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不是出现一次革命高潮,两次革命高潮,确是三次革命高潮……这三次高潮应该是:

第一次是资产阶级领导的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

第二次是国共合作的1927年大革命即国民革命,打倒了北洋军阀政府;

第三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夺取全国胜利。

三次革命高潮是新陈代谢的集中体现,都要求全局性的变革……但是近代中国多次出现了这样的政治革命高潮,却没有出现过产业革命高潮,社会经济的新陈代谢没有跟上政治、思想上的快速步骤……这就给民主革命胜利后的中国留下了沉重的负荷。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初级阶段,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一种理论,而在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转折中却是一个不可跨越的事实。

——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1)任选材料中所述“三次革命高潮”中的两次,说明它们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经济上的“沉重负荷”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其取得的成就。
2023-04-09更新 | 278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史书指记载历史的书,史书辨伪是史料辨伪的重要内容之一。

材料一   史书编写体例,主要有六种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

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

材料二       

案例史书辨伪情况
案例一如果一部书被认为是先秦古籍,但不见于《汉书·艺文志》(注:由   班固撰写,是最早的目录书),此书可能是伪书。隋唐之书不见于《崇文总目》(一种目录书),元明之书不见于《四库全书》,也有可能
是伪书
案例二如神农《本草》、黄帝《素问》、夏禹《山海经》,书的作者是传说中的人物,且那个时代还没有文字,不可能留下文字记录,故是伪书;如果某书在体裁、风格、词汇等方面与那个时代不符,此书大体是伪
案例三如《商君书》记长平之役,非商君所能见,可知非商君所作;《尚书·禹贡》的贡物中出现了缪铁,故知非石器时代的作品;《月令》有秦代太尉官名,故知非周公所作;《列子》中有佛学思想,不可能是佛学思想传入中国以前的作品,故知是汉代以后的作品
案例四如《周礼》一书中的一些制度,如封国、官制、土地、赋税等跟先秦其他可靠的古书记载不合,故知《周礼》一书是后人伪作,绝非西周的真实情况
案例五如《孙子兵法》一书,旧题孙武作,后有人怀疑,或谓作者为孙膑。1973年银雀山汉墓中同时出土的竹书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可以结束这一长期争论

——摘编自安作璋主编《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记》《汉书》《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编写体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史书辨伪的主要方法。
2023-03-2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红色音乐]

材料一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将红色音乐紧密联系革命战争,走向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创作了《八一起义》《秋收暴动歌》《红军纪律歌》(后来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作品。由于根据地众多条件的限制,苏区的红色音乐大都以现有的并且在根据地流行甚广的民间传统音乐或国外音乐的歌调为基础,配上全新的革命歌词。

1937—1942年的五年间,大批优秀的革命知识分子和音乐工作者涌向抗日民主根据地,红色音乐创作趋于成熟,出现了《黄河大合唱》《解放区的天》《东方红》《白毛女》等作品,代表了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体现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坚持文艺为抗战服务、为政治服务的基本方略。

——摘编自梅世昌《红色音乐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材料二1949—1956年的《歌唱祖国》以刚柔并济、抑扬顿挫的旋律表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1964年9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以铿锵有力的进行曲式风格,塑造和展现了“红色娘子军战士的英雄气概和勇敢坚强的性格”。1964年10月开始公演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党史为线索,描绘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人民军队的战略战术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1969年,殷承宗等人改编并重新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被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制作成唱片,在国际上广为发行。

——摘编自张家欣《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红色音乐在两个根据地时期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红色音乐传播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人类社会早期历史发展脉络,它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文明。



结合人类社会早期文明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公元前18世纪起,北方游牧民族对亚欧农业带曾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入侵。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在历史学中常常被称为“蛮族入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首先,游牧民族侵入农耕世界后,多多少少把游牧民族的文化和技术传给了农耕民族。其次,农耕民族在文明程度上高于游牧民族,但相较之下又过于文静柔弱、缺乏活力,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不断侵袭,许多农耕民族不得不对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进行改革甚至借鉴入侵的游牧民族的某些技艺,从而使自己更加强大起来。最后,文化的力量比武器的力量大千百倍,游牧民族对文明民族的武力征服最终会被文明民族的文化所征服。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1)以具体史实,说明“蛮族入侵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形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文明交流演进的主要因素。
8 .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以王后给国王讲敌事为线索把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由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A.全面推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疆域范围地跨欧亚非三大洲
C.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空前发达
D.善于吸收与融合东西方文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遗产是人类发展的“见证者”,1986年开始工业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与再利用不仅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师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通过梳理中西方工业化历程,有学者依据不同时期留存的工业遗产绘制出“工业遗产产生时间线”(图1),还按照工业遗产的空间分布,绘制出“宏观保护理念示意图”(图2)。

   

——摘编自徐恺阳等《特色化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价值思辨——以四川机器局遗址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图2、图3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信息。
(2)如果让你绘制另一类型文化遗产的时空线索示意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发展阶段 标志事件
第一轮全球化 最早有记录的全球化始于中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但国外主流文献把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为第一轮全球化的开端。
第二轮全球化发轫于1 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或技术革命把全球化推向高潮,并被看作为第二轮全球化的起点。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终结了第二轮全球化。
第三轮全球化由美国主导延续至今的第三轮全球化,萌发于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逆全球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浪潮开始涌现。

——整理自万广华,朱美华《“逆全球化”:特征、起因与前瞻》

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以全球化为话题展开论述,题目自拟,要求论证详实,线索清晰,条理清楚。
2023-02-24更新 | 405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