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目录是教材内容的缩影、知识体系的纲要,能宏观呈现知识背后内在的关联。如图所示分别为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目录(节选)和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节选)。对比两者,找出统编教材目录的一处变化,并尝试解释教材目录发生变化的原因。
2 . 下表为新旧高中历史教材对于抗日战争的部分表述,这一变化意在凸显(     
旧人教版新统编版
内容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
到缅甸……1945年初,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海外华侨……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德国大举入侵苏联,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国积极倡导建立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初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撤退的英军……
1943年11月,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
A.中华民族抗战的决心B.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C.中国抗战的国际贡献D.正面战场取得巨大胜利
2023-01-04更新 | 163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从手工劳动到机器生产,从蒸汽动力到智能技术,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人类社会产生了复杂的变化。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丰富多彩。从衣、食、住、行到人们的思维观念,从个人精神面貌到社会结构,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以“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变化”为主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4-08-31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的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既是多样文化广泛接触、交流与传播的历程,又是不同文化交融的过程。

——摘编自高中历史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选取一个历史阶段,说明人口迁徙路线,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进行阐释。(要求:明确时间段与迁徙路线,阐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7-0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历史试题
5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   目录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活动课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摘自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目录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从政治制度、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法律与教化、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货币与赋税制度、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六个专题,对中外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叙述,具有时空跨度大、理论性强、线索多、内容丰富等特点……社会中产生的国家,既是阶级统治和暴力的机构,也具有社会职能,社会治理正是体现国家社会职能的最重要方面。当然,这只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不能以理论替代历史,还需要结合具体史实,分析和看待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具体情况。比如说,国家制度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有什么特点?国家虽然有社会治理的职能,但国家制度又具有阶级性,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社会治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卜宪群:科学认识和把握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统编高中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解读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为主题,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2-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治理能力指的是国家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领域的机制、法律法规建设,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制度和法律体系。

角度和国家治理的关系
政治制度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独特性,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制度构建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选官制度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国家制度和国情不同,官员的选拔和管理方式各异,如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文官制度规避政党更替造成的政府工作动荡。
法律法规法律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国家治理离不开法律的支持与保障,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工具。
赋税制度国家顺应经济发展需要,实行相应赋税制度,保障国家收入的同时,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彰显出国家在经济领域的治理能力。
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基层治理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的国家基层治理各有差异,如中国古代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西欧中古时期的基层治理以庄园和城市为中心。

——改编自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1》单元导语部分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国家治理”这一话题,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2-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明乡约是传统中国一种典型的基层治理模式。乡约依倡办者身份不同分为官办乡约与民办乡约,前者更重官府强制性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理成效,后者更重百姓自主性却往往导致约束力不足。乡约注重道德教化,通过定期聚会表彰善行、纠正恶行来提高约众的道德修养,聚会议事注重道德理性原则。乡约在治乡实践中逐渐与保甲、社学、社仓等治理方式结合,统合处理赋税收缴、治安维护、百姓教育、灾困救济等事务。宋明乡约注重百姓在基层治理中的自主性、注重基层协商中的道德理性、注重道德感化方法与强制性法规的互补以及注重统合处理基层各类事务等特点对于当代中国的基层协商治理具有一定启发。

——吴倩《宋明基层乡约治理的特点与启示》

材料二 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他们组织生产,征收地租,并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裁决纠纷。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行会或商会,规范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同时,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普高人教版《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8课

材料三   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和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郝宇青《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学论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明基层乡约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封建社会基层治理组织机构是什么,有何功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了怎样的基层治理理念?
2024-08-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前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8 . 乡村精英的地位和乡村治理的走向在中西方走向近代的关口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末叶,庄园中富裕农民兴起,成为"头面人物",也称"庄头",他们在村庄中担任各种公职的……最迟到15世纪中期,……没有他们的合作,领主就难以进行管理。庄园法庭有一定的诉讼程序……很久以来就依袭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进行诉讼和审判,这些惯例规定既保证领主对地租的占有,同时也是对领主任意勒索的限制。在法庭上,庄头及其他庄园的执事人员常常作为起诉人,对那些侵犯领主特权的人进行指控;佃户包括农奴佃户则根据惯例据理力争。法庭由庄园全体成员组成,出席法庭和参与判决是庄民的义务,也是他们的权利……庄头常常起到“召集人”、“中间人”的角色。

——摘编自侯建新《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英】马修·黑尔《英格兰普通法史》等

材料二   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儒士吕大钩辞官回乡后,制定了《吕氏乡约》,对乡民修身、立业、齐家、交友、互助等方面作出规范性的要求。在该乡约的引领下,当时的蓝田地区民风淳朴,甚至关中一代的社会风气也深受其影响。……明代中叶商业兴起,社会流动加剧,各地乡贤主持的善会、善堂大量涌现,族内更有"义宅"、"义冢",尤其有"义田"(原指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补充"学田"(由国家拨给或者学校自行购置一定数量的土地以助办学)之举……明代,乡约改为宣讲朱元璋"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六谕",并以《大明律》解释……清代乡约基本沿袭明朝模式,《大清律例》进一步渗透,由此政府对乡村基层控制不断加强。

——摘编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浙江义门陈氏宗族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古西欧"头面人物"产生的基本条件,并概括他们在西欧庄园自治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时代特征给“乡贤”一个定义,并概述其在基层治理中所起的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3世纪末叶,庄园中富裕农民兴起,成为“头面人物”,也称“庄头”。他们在村庄中担任各种公职的......最迟到15世纪中期,......没有他们的合作,领主就难以进行管理。庄园法庭有一定的诉讼程序......很久以来就依袭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进行诉讼和审判,这些惯例规定既保证领主对地租的占有,同时也是对领主任意勒索的限制。在法庭上,庄头及其他庄园的执事人员常常作为起诉人,对那些侵犯领主特权的人进行指控;佃户包括农奴佃户则根据惯例据理力争。法庭由庄园全体成员组成,出席法庭和参与判决是庄民的义务,也是他们的权利......庄头常常起到“召集人”“中间人”的角色。

——摘编自侯建新《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英】马修·黑尔《英格兰普通法史》等

材料二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明代中叶,商业兴起,社会流动加剧,各地乡贤主持的善会、善堂大量涌现,族内更有“义宅”“义冢”,尤其有“义田”(原指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补充“学田”(由国家拨给或者学校自行购置一定数量的土地以助办学)之举......明代,乡约改为宣讲朱元璋“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六谕”,并以《大明律》解释......清代乡约基本沿袭明朝模式,《大清律例》进一步渗透。

——摘编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浙江义门陈氏宗族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中世纪“头面人物”产生的基本条件,并概括他们在西欧庄园自治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述“乡贤在基层治理中所起的作用,并指出清代乡村治理的走向。
2023-03-22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六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2023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部分目录。

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
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
……
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
上述教材目录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官员选拔管理、法律教化和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有何内在关系,请以古代某个王朝为例进行阐述。(要求:内在联系的阐述要基于史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