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21年苏维埃政府决定,允许私人经营零售业作为国营商业的补充;1922—1923年,私营贸易额占全国贸易总额的44%,其中全国零售贸易额中私营占75%。这说明当时苏俄(     
A.社会主义过渡方式进行调整B.国营商业企业缺乏竞争力
C.私营商业成为国家经济主体D.政府对商业干预能力减弱
2024-05-30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天津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改革和革命构成几代国人救亡图存的两条主要线索。然而两者志虽同,却因道不合最终只能分道扬镳、渐行渐远。“问题与主义”之争便是此种意象之呈现。

材料一 现在舆论界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究竟是什么东西……要知道舆论家的第一天职,就是细心考察社会的实在情形。……所以我现在奉劝新舆论界的同志道:“请你们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的主义。”更进一步说:“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如何新奇,那种主义如何奥妙。”

——胡适1919年7月《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材料二 若在有组织有生机的社会,一切机能都很敏活,只要你有一个工具,就有你使用他的机会,马上就可以用这工具作起工来。若在没有组织没有生机的社会,一切机能,都已闭止,任你有什么工具,都没有你使用他作工的机会。……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上法律、政治、伦理等精神的构造,都是表面的构造。他的下面,有经济的构造作他们一切的基础。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女子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可是专取这唯物史观的第一说,只信这经济的变动是必然的,是不能免的,而于他的第二说,就是阶级竞争说,了不注意,丝毫不去用这个学理作工具,为工人联合的实际运动,那经济的革命,恐怕永远不能实现。

——李大钊1919 年 8月《再论问题与主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问题与主义”之争产生的时代背景。
(2)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对材料中李大钊的观点进行阐释。
2024-05-14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天津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中、荷两家能源企业比较表

年份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百万美元)

经济利润(百万美元)

世界500强企业排名

2012年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

259141.8

5678.1

7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

484489.0

30918.0

1

2018年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

348903.1

9533.4

2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

311870.0

12977.0

5

据表可知(     
A.国企改革深化提升了国际竞争力B.国家电网营业收入增长快速
C.荷兰壳牌石油公司盈利能力衰退D.中国企业排名跻身世界前列
2024-05-12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天津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为1954年初毛泽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个别条款作出的批语。·

宪法草案条款

批语

第3条: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自由”“改革宗教可以,改革信仰则不妥”
第16条:“保护全体公民的安全和一切合法权益”“什么是公民”
该“批语”(     
A.强调文化信仰自由B.践行社会主义原则
C.保障公民合法权利D.渗透着思辨性考量
2024-05-12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天津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美国内战期间,为了应对战争消耗,联邦政府先后两次提高进口关税,到1865年关税税率升至平均47%。下为1870-1894年美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表。这说明19世纪晚期的美国(     
年份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
1870—187244.2%
1873—188342.3%
1884—189045.3%
1891—189448.9%
A.工业水平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B.长期受困于内战的财政包袱
C.保护主义政策走向制度化D.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2024-05-08更新 | 204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天津卷02)-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荷兰学者赫伊津哈在《中世纪的秋天》中写到:“在中世纪嘈杂的繁忙生活中,有一个声音总是压倒一切的,这就是钟声……在日常生活中,钟声就像关怀人的、善良的精灵,总是以熟悉的声音宣告悲伤或喜悦、平静或焦躁、集会或告诫。”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     
A.基督教会推动了社会文化发展B.封建领主权力不断扩大
C.庄园农奴制下的生活单调乏味D.宗教伦理具有双重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在儒生明确意识到理学和心学的缺陷时,吸收外部思想资源就成为必要,格致之学由此勃兴,成为广泛引进西方科技知识的载体。而明末清初西方科技被译作“格致”,正可作为其标志。从1902年起,中国出现了一股放弃“格致”而改用“科学”的潮流。下图所示为1894年至1915年报刊言论中“格致”(包括格物与致知)和“科学”的使用次数。

——摘编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

材料二   19011902年出版的严复译作《原富》一书中,开始出现了“格致”“格物”和“科学”三词并用的现象。对这三个概念的分别使用,体现了严复对这三个概念的不同认识:“格致”和“格物”主要指代物理、化学等具体的自然科学,而“科学”则指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各门理论学科。严复在为《群学肆言》作序时,就提出了“群学何?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这表明他主张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于社会问题的研究,严复还认为政治学也应该被纳入科学的范畴。

——摘编自郑军《从“格致”到“科学”——近代国人科学观的演进》

材料三   中国人对“科学”所作的最早的权威性界说,见之于任鸿隽的文章。1915年,他在《科学》杂志的第一篇文章中说:“科学者,智识而有统系之大命。就广义言之,凡智识之分别部居,以类相从,井然独绎一事物者,皆得谓之科学。自狭义言之,则智识之关于某一现象,其推理重实验,其察物有条贯,而又能分别关联抽举其大例者,谓之科学。”至此,科学在中国,终于被确定为一种研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变化规律的系统学问;而科学的地位,也得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普遍认同,被安放在神圣的学术殿堂里了。

——摘编自李双璧《从“格致”到“科学”:中国近代科技观的演变轨迹》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以来报刊言论中“科学”相对于“格致”(包括格物与致知)使用次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科学观演进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42年,《新华日报》对《对体育运动的几点意见》一文评论道:“普遍化和大众化”是“开展体育运动的方向”,“此后要多创造出更大众化,更适合边区环境与经济条件的集体的与个人的运动”,“而民族形式的采用,是造成上述特色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反映了(     
A.体育与军事训练结合B.抗日根据地经济困难
C.新民主主义体育思想D.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甘肃庆阳南佐遗址是一处距今5200—4600年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出土了陶器残片及石斧、石刀、纺轮、骨笄、匕、镞、针等。陶器主要有平沿小口尖底瓶、宽平沿盆、盘、罐、缸、瓮等。通常在宽沿盆内会画着各种图案。陶器纹饰则多为横篮纹和绳纹,有少量为方格纹。这些物品可用来研究当时南佐地区(     
A.生活方式和文明风貌B.文明的对外辐射范围
C.社会等级秩序的确立D.早期国家的政治形态
10 . 1956年,日本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国,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现代化钢厂的产量与美国钢铁工业持平。1960-1984年,日本汽车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比例从1%上升到23%。日本还大力开展对外经济援助,提升自身形象。这表明,日本(     
A.与西方的贸易摩擦加剧B.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C.迅速完成了工业化进程D.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2024-05-05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天津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