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1 . 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古代中国大一统国家发展与壮大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周“封建”体制转变为秦“大一统”体制,虽然不能与“传统”体制转变为“现代”体制相提并论,但在一点上却有相似处,即两者都不是局部的、一事一项的变迁,而是由一系列相关性变迁运动构成的一种大变局。这不只关系着治道、政术、教化,更关系到政体,亦即国家根本体制的大变局。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它看作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范畴内,最为深刻的一次具有时代转折意义的变迁。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前期的中枢政治体制是三省制,但开元十一年(723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之后,中枢体制就发生了重大转变,进入到中书门下体制的阶段。……尽管中书门下体制下还是集体宰相制度,但宰相裁决政务,实行宰相轮流秉笔决事的制度,并逐渐向首相制度过渡。……唐代中书门下体制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宰相的职权进一步朝着掌管具体政务的方向发展,宰相政务官化。这是宋代以宰相职权的分化为核心的制度得以建立的前提。

——刘后滨《政治制度视野下的唐宋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大一统”体制的具体制度并说明这一体制建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中枢政治体制发展的变化,并用宋代宰相职权分化的史实说明唐代中枢体制的演变为宋代提供了“前提”这一观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下半期,俄国的直接税发生了重要变化,按等级征税的制度被根除。对国库而言最有数果的直我应是企业活动,农民肩上的负有所战轻,但尚表办理全子线的光主农民被强行就范,赎金明显超过了人头税。间接税制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19世纪最后30年间,酒税收入又翻了一番,按收入量而言,关税仅次于酒税,19世纪下半期随着手续费和对外贸易的增加,关税在俄国税收中的作用急剧提高。总之,政府将征税重心放在间接税上成为税收跳跃式增长的基本原因。1861~1900年,俄国间接税收入增加了4.5倍19世纪末,俄国间接税占全部税收的85%。虽然欧洲其他大国预算收入也以间接税为主,但未像俄国间接税比例如此之高。

——摘编自张广翔《19世纪~20世纪初俄国税制与经济增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俄国税制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俄国税制变化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初,教皇被因阿维农,意大利全境解除了教皇的控制,形成米兰、成尼斯、西西教皇国、佛罗伦萨五种政治势力并存的局面。城市商业活动在十字军运动刺激下日益繁荣昌盛;经济的发展又激励了文化的发展。当时意大利人可以说是欧洲最有文化和教养的民族。同时,政治上的严重分裂和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给大量有才干的人提供了舞台。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编织的,笼罩在人们意识上的中世纪面纱被意大利人首先摆脱

——摘编自张世颖《马丁・路德和人文主义》

材料二 一般来说,人文主义者对经院哲学中的教义神学毫不关心,认为经院神学枯燥无味的繁苹分新和抽象思排,无助于改良教会道德状况和培养人的品德,并将《圣经》与古希腊罗马典籍等而视之,对其内部的救赎信息也不抱以太多的关注。路德则认为经院神学固然在理智上取得了후越功绩,但很可能遮蔽了基督信仰的本质,使信仰逻辑化,无助于宗教实践;重要的是要回到《圣经》中,认为《圣经》乃上帝之道启示的场所,超越了一切人类的文献和文化

——摘编自张世颖《马丁・路德和人文主义》

材料三 人文主义重视人本性的再现,他们排斥上帝,削弱了上帝的作用,他们和启蒙思想家们坚定着同样的信念:如果每个人的能量得到解放,他们的成就是无可限量的。新教徒们坚持禁欲主义,他们认为劳作是人生的目的,是上帝的圣训;他们鼓励财富的合法获取和积累,禁止享乐主义的奢侈消费。

——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人首先摆脱了“笼罩在人们意识上的中世纪面纱”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思想和人文主义者思想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对启蒙运动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西遂川县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南大门。19281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创建了工农兵政府。随后颁布了《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凡地主、祠庙、公共机关的田地、山林,归属无田少田的贫苦人民和退伍兵士耕种;废除所有地主的契约借据,取消一切苛捐杂税。

为增进群众对红色政权的了解,宣传标语贴在了县城的大街小巷,如“工农革命军是穷人的队伍,只打土豪,不打穷人”、“共产党是帮助工农谋利益的政党”。到1928年年末,遂川人民唱着歌颂红色政权的歌谣喜过新年。“共产党军来到了,又分谷子又分田。……高举红旗开大会,穷人翻身掌政权。”遂川县红色政权的建设,成为湘赣边界政权建设的一面旗帜。

——摘编自周慧芬《论毛泽东创建遂川县工农兵政府的伟大实践》

材料二   1940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指示,明确提出在各抗日根据地建立“三三制”政权的原则。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在抗日民族根据地,凡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为让目不识丁的贫苦农民行使民主权利,根据地发明了“豆选”,即用黄豆作选票,瓷碗作票箱。“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摘编自微博《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

(1)关于“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探索,从材料一中可以得到哪些重要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意义。
(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人民军队的力量,根基在人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招收的学生大多数都出身贫寒,例如颜回,《论语·雍也》记载说颜回居住在“陋巷”,只靠一碗饭、一瓢水维持生活;又比如仲弓,他的父亲很贫困,家里连一小块地也没有;另外还有子路等人也都出身微贱,家境贫寒,但孔子并没有因此而拒绝收他们为弟子。

——摘编自陈顺珍《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

材料二   汉武帝兴办官学,但并未使私学停止,相反,私学在官学的影响下得到发展。许多硕学名儒,在未从政或任博士之前,一直从事私人教学,还有一些已经为官者仍然从事收徒教学之事。汉代私人教学从形式上分为“蒙学”或“精舍”(或称精庐)两种。蒙学即童蒙的地方,也就是启蒙教育。精舍是私人专门建立的教学基地,由当时的经师大儒创办,这种私学兴起于西汉,到东汉时特别兴盛,其普及程度在古代史上空前。精舍的学生都比较多,少则百十人,多则千人以上。

——摘编自曹新洲《汉代社会教育》

材料三   书院教育与理学传播的结合,是在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中实现的,为了“能使学者视效而信从”,成为儒学发展的关键,因而理学自创立之初就十分重视师道,重视通过教育讲学在民间传道。而书院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和倡导的自由讲学,为朱熹、吕祖谦等人的学术辩难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南宋时期书院重视道德完善与人格教育,理学家制定了书院学规,如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强调求学的目的在于正已、修身,而非追求功名利禄。理学家的“弘教化”和“广设庠序之教”,使人才“继踵而出”,更重要的是可以“正以民心”,以达太平盛世之目的,于是官府大力支持书院建设,并逐渐将其纳入官办学校系统。

——摘编自王晓龙《宋代书院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私学教育兴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与书院教育的关系。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小麦起源于西亚,其发源地大体包括现今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约旦、叙利亚、伊拉克东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小麦遗存绝对年代距今105009500年。在距今8000年前,小麦向东传播到伊朗高原北部与里海东南部之间的河谷地区,与当地自然生长的粗山羊草杂交,形成了现今广泛种植和食用的造通小麦(也被称为"面包小麦")。栽培小麦出现之后,小麦逐步成为世界几个主要古代文明的农业生产的主体农作物品种。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以及后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等,都是建立在以种植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生产基础之上的。

——摘编自赵志军《小麦传入中国的研究——植物考古资料》

材料二   小麦这一粮食作物在人类的饮食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在欧洲白人到达澳大利亚前,当地土著居民已在这片大陆上繁衍生息了50000余年,以渔猎、采集为主,已接近于形成原始农业,但他们却没有我培作物和饲养牲富,更别提有野生或人工栽培小麦的痕迹。

1788年,"第一舰队"将旧大陆小麦传入澳大利亚大陆,殖民者为解决早期面临的粮食危机,迅速栽培、推广小麦,小麦种植业随之兴盛,这为澳大利亚农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肖璐娜、张箭《旧大陆小麦在澳大利亚的栽种及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始社会人类栽培小麦的特点,并简析栽培小麦推广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澳大利亚近代小麦种植业兴起的原因。
2021-12-21更新 | 22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万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商业发展,固定的贸易场所逐渐出现。这改变了原来商人在野外谋取利润的现象。由于商人的频繁往来和商业运输的发达,一批作为手工业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的工商业城市勃然兴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风气逐渐向整个社会渗透,大量的人不避“关梁之难,盗贼之危”交流四方物产,其中一部分人还参加政治活动,从而产生由大中小商人组成的独立商人阶层。

——摘编自熊林《浅谈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时,富商大贾势力恶性膨胀,地方王国铸币泛滥。为此,政府颁行了五铢钱,由于这种钱币制作精美,工艺精良,且具有一定的防伪性,远非私铸者能及,货币的混乱状态被彻底刹住。对盐的生产,全国设37个盐官分别管理。铁的做法也一样,自开矿、断冶、加工到发售,一概归国家经营。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全国物价的掌控,打击囤积居奇的现象,把富商大贾迁到都城附近或者边远地区,使其丧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曾昭英《汉武帝的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规范商品经济发展的措施及主要目的。
2021-10-27更新 | 207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暑期考历史试题
8 . 纺织业的发展,一定程度是时代发展的风向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是我国古代丝织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丝织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件精致丝织品的生产,与缫丝、织机、印染、刺绣四种工艺密切相关。丝织品品种有锦、绣、罗、纱、缦等二十余种,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蜀锦……家庭纺织业是汉代普通编户民的一项重要副业,所谓“男耕女绩,天下之大业也”,在小农家庭中已是“女有余布,男有余粟”……小农家庭还有一定量的剩余丝织品流入市场,为家庭创收。

——摘编自吴方浪《丝织品消费与汉代城市经济》

材料二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毛纺织业曾是英国工业革命前发展最强大的手工工业。然而仅仅在18世纪开始的40年间,英国棉纺织业却迅猛发展,并取代毛纺织业成为当时英国工业的中坚力量。英国的工业革命也是以棉纺织业为起点。自18世纪60年代起,各类新发明和新专利犹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其中,以棉纺织业最为突出,专利发明数量最多……在英国政府政策的激励和支持下,推动着英国产业结构从农业国转变成为以工业和贸易为主的工业化国家,并作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口号,使其在世界上率先走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独揽世界经济霸权。

——摘编自夏东《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织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丝织品的外销情况。
(2)阅读材料二,列举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在棉纺织业方面的重要发明。结合所学指出英国政府以何种经济政策推动其“转变为以工业和贸易为主的工业化国家”。
2021-10-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看图释史

考古发现是了解远古社会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石器时代各类遗址、遗物为我们测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依据。



(1)看一看图中所示陶器形制及出土地点,揭示了哪些原始先民生产和生活的信息?
(2)想一想上述考古遗址中的陶器形制各具特点,这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中国的沿海及江南等经济富庶之地大都落入了日军之手,再加上口岸被封锁和自然灾害的发生,加剧了后方的粮荒,使得粮价昂贵,囤积之风盛行。为了稳定粮价,满足军队和公职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国民政府进行了农业税改革。1941年4月,国民党中央第五届八中全会决议将各省田赋暂归中央接管,并斟酌战时需要,依各地生产交通状况,将田赋之一部或全部征收实物,同时成立财政部田赋管理委员会作为全国最高的田赋管理机构。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国民政府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以及政府与粮户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分歧,难能可贵的是,在中华民族的特殊时期,各方都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使改革得以成功实施。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农业税改革的原因和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农业税改革的作用。
2021-09-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